屠呦呦荣获拉斯克奖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向媒体透露,该院中药研究所80岁的研究员屠呦呦,因在抗疟药物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被授予本年度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据介绍,为应对疟原虫出现抗药性、原先治疗疟疾的氯奎逐渐失效的状况,1967年5月23日,我国启动了举国体制的抗疟新药研发“523任务”。当时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的屠呦呦和遍布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共同参与
  其中。
  屠呦呦和她所在的团队研究了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从记载可治疗疟疾的200种植物中提取了380种提取物,并评估这些提取物的抗疟效果。其中,屠呦呦用低沸点溶剂乙醚从青蒿中提取的有效物质,被证明能消除动物身上的疟原虫。事实证明,后来制成的青蒿素可以治疗人类所患疟疾,屠呦呦也成了外国媒体眼中“将一种草药变成了世界广泛使用的抗疟疾药物”的关键人物。
  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通常辅以其他疗法来抗击疟疾。世界卫生组织对此评论说,这种组合疗法是消灭这种疾病的“首要疗法”。拉斯克基金会在解释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时也称:“显然,屠的洞见拯救了干百万生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命,并将在今后抗击这种致命疾病的斗争中继续造福人类。”
  背景知识
  拉斯克奖于1946年由美国拉斯克基金会设立,旨在表彰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多个医学相关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政治家,被认为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大奖。
  拉斯克奖分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杰出成就奖、公共服务奖4项。其中,基础医学奖因不少得奖者在随后几年中获得诺贝尔奖,又有“诺贝尔奖风向标”
  之称。
  此前有4位华裔科学家和1位中国科学家获得该奖。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裔科学家是在口服避孕药研究中取得开拓性成就的张明觉。因对中国征服性病和麻风病作出了突出贡献,马海德于1986年获拉斯克奖公共服务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个中
  国人。
  
  (健康报)
其他文献
根据链轮的材料、精度、形状和结构,对链轮冲压工艺及有关计算进行了分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模具的结构、设计过程及有关操作要点,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对航天复合材料结构件生产质量现状的分析和对过程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PFMEA)方法原理的了解,明确PFMEA作为一种针对生产过程的预防性分析,对生产质量控制的意义。通
随着城市住房建设的发展,城市供水水表逐渐由原先的总表、单元表供水方式变为分水器一户一表的集中管理方式,但在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用水点不用水时水表仍自转计量的现象。从理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分别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
目的探讨正向调强放疗(F-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其中15例行3D-CRT计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水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动力、城市的血液、但是水资源的污染是我国缺水形势更为严重,人类面I瞄着水的危机。如果我
目的探索服用扶正抗癌方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CD8^(+)T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方法选取晚期NSCLC患者31例,根据不同的临床因素进行分组(服用扶正抗癌方前后、病理类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TEN的表达情况,探讨PTEN与NSCL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9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的表
目的探讨持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rt-PA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