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爱女人

来源 :成都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su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次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的又是一个女人,她的照片被媒体疯狂转载的时候,中国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此位留着不合时宜的童花头并把妆画得犹如哥特乐队主唱一般的女人是谁。
  她叫赫塔•米勒,作品尚未译成中文,本届诺贝尔上她的荣誉究竟是在凸显女性作家的地位,还是女性作家作为弱势群体获得的怜悯?
  诺贝尔果真爱女人?
  
  


  性别的费厄泼赖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非科学类奖项,似乎理应对女性的偏爱要多一些,但是实际上在1909年便开始颁发的这个奖项过了整整60年,也只有6位女性作家获得此份殊荣。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突然发生变化,南非女作家戈迪默(1991年)、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1993年)、波兰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1996年)、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2004年)、英国女作家莱辛(2007年),以及今年的德国作家赫塔•穆勒先后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12名女性获奖者,也是今年继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之后再次出现女性获奖者。今年截至8日,已有4名女性获本年度诺贝尔奖,女性获奖人数创历年诺贝尔奖之最。《世界新闻周刊》调侃说:“做了半个世纪‘同性恋’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在世纪之交开始扭转了自己的性取向。”此种说法虽然似乎与一贯严肃的诺奖形象不符,但也生动地描绘了现今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群中,已经越来越无法忽视女性身在其中的影响力。
  


  尽管如此,大多数诺奖关注者依然不是很能接受这个现实,至少在每次诺奖颁奖前的博彩中,不论女性提名者数量有多少,质量有多高,依然不能成为最热门的博彩对象。造成的结果就是,本年度诺奖让90%多博彩参与者伤心欲绝——女性获奖人出了一个又一个,再也不能通过概率分析说这是偶然事件了。
  关于“诺贝尔爱女人”的说法如今越传越盛,即使从数据上来看,所有获奖的女性加起来不过总数的5%,单凭这几年女性获奖人几何级数般的增长,就足够印证这个说法了。爱女人的原因从“诺爷爷”的角度来看,多少是受了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要考虑近期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比如女性主义的逐年兴盛,女性地位的逐年提升;比如获奖人的独立性和个人立场问题……当然不能忽视的一点,是除去一般来说争议仅仅局限在小范围内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文学奖的评委们显然对作品之外的种种要素更感兴趣一些,想来倒也不难理解:文学奖项的评选总是相对要唯心一些,毕竟在面前摆放着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们的作品时,究竟哪种文字能够打动评委的心,实在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开放结局了。
  因此,有不少专业人士和媒体质疑,诺贝尔文学奖对女性近年的青睐,实际上是男权社会给女性作出的一点让步,赐予的一点恩惠,是将女性写作群体作为弱势看待的结果。不过不要忘了,即使是“被颁奖”,这些获奖的女作家们的文学地位依然不能抹杀,希姆博尔斯卡视角之犀利、耶利内克的超现实手法之纯熟、88岁获奖的莱辛文字之细腻,都是在文学这个无性别的概念中出类拔萃的。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伍尔夫、波伏娃、桑塔格此类话题不断的旗手式人物也没有能够站在这个领奖台上,至少说明诺贝尔奖的选拔机制实际上是相当严苛的。并非某些乱了章法的颁奖,把奖项丢给GOOGLE搜索量最大的那一位就皆大欢喜,诺贝尔文学奖所恪守的准则,同它一直云里雾里远离八卦圈的评选程序一样,算是乱世里值得尊重的残余。
  那就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诺贝尔并不是爱女人,它爱的是世界最具才华的人——无论男女。不论它曾经怎样忽视了女性,至少到了现在,它是性别的费厄泼赖。
  
  SEE HER
  2009年诺贝尔奖女性获奖者一览
  文学奖
  文章具有诗歌的精炼和散文的平实,描绘出了一幅底层社会的众生相。
  赫塔•穆勒生于罗马尼亚,是德国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人小组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
  来自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
  化学奖
  三人小组通过独立的研究工作,分别采用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方法绘制出3D模型来体现合成核糖体的成千上万个原子的位置,他们绘制的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新抗生素的研制,以减少患者的病痛和拯救生命。
  来自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阿达•约纳特。
  经济学奖
  两人小组对经济管理行为的卓越分析,尤其是奥斯特罗姆对公共经济管理行为的贡献和威廉森对企业边界经济管理的分析。
  来自印第安那大学政治学系阿瑟•本特利讲座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诺奖并不是倾向女性,而是倾向作者的独立性”
  专访成都著名女作家洁尘、西门媚
  
  Q:近年来女性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比率比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大大增加,有评论是这是因为诺奖开始青睐女性作家的佐证,也有人说这是给女性这个一向受诺奖冷落的弱势群体一个安慰,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洁尘:我非常不希望这是因为诺贝尔奖开始侧重女性这个性别符号而已,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作是性别歧视。我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女性写作水平近年来整体成就的体现,诺奖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给予了奖励。因为我们知道,在诺奖的获奖历史上,女性获奖者一直极少,直到近年才有所增加,那么放到以前说,可以认为女性作家的缺失是由于整个世界依然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始终被认为是“第二性”而存在,到了上世纪后半页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才开始为女性赢来了话语权,进入了社会科学和文学领域的最前沿。直到今天,世界上的主流艺术形态领域依然是由男性把持的,因此给女性颁奖很有可能是男权的一步妥协,但至少能够肯定,这不是之前的漠视或遮蔽了。
  西门媚:我认为诺奖不会过多地考虑性别问题,文学面前没有性别之分,只有好的作家和不好的作家之分。不仅仅是在文学领域,在整个社会体系中,优秀的女性和男性理应获得同样待遇。当然诺奖评委们会有更多其他层面的考虑,即使有性别因素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关于作家的立场、独立性、自由表达的能力也是获奖者的重要指标。因此近年不仅是女性作家获奖较多,一些小国家、小民族的获奖作家也在激增。我不同意“照顾弱势”这个说法,因为“弱势”本就是一个有歧义的概念,女性作家的姿态和作品,才是更能打动评委的关键。
  
  Q:获奖的这些女作家是否在你的心中实至名归?
  洁尘:我觉得进入90年代之后获奖的女作家都是各有千秋的。96年获奖的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由于处在波兰这个二战后背景较为复杂的国度,于是用女性的视角创作诗歌,呈现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交错;04年获奖的耶利内克则是一位现代主义创作高手,她的创作表达的是女性内心复杂的一面,描绘当代女性内心景观,文风挺狠的;07年获奖的莱辛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位,她和耶利内克就完全不同,她是一位善用传统主义手法的作家,使用了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叙述方式,视角开阔并关注了种族和社会问题,她的作品就好像她自己一部丰富的成长史。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莱辛的朴素动人,但是耶利内克的快准狠也绝对让她当之无愧。
  西门媚:其实在莱辛获奖很多年前,我就爱上这位作家了,她获奖的消息出来以后我还是非常开心的,虽说自己心中的好作家与获得诺贝尔奖与否的关系并不大,但至少是对她的一种肯定。我想说一个现象,就是现在不少中国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过激的情结。因为诺奖不只是对文字水平的考量,也是对作家独立性的考量,而中国作家所普遍欠缺的就是这种独立性,他们的对抗意识要薄弱得多。村上春树曾经说过:“我永远站在小众这一边,站在强的对立面”,这句话其实可以印证诺奖的一些标准。因此,作者是否有独立性和对抗性,才是诺奖含金量所在。在这个层面上,近年获奖的女作家都是实至名归的。
  
  Q:平日成都的女作家们对诺奖是否关注?诺奖的获奖女作家是否会对自己的创作构成影响?
  洁尘:因为众所周知诺奖的保密性工作之出色,让我们往往无从讨论。不过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假若有某人关注的作家获奖,还是会引发大家的讨论的。不过前提是这位作家的作品进入过中国读者的视野——不少获奖者的作品我们都还没有机会拜读,比如今年的米勒。一旦获奖之后引入中译本,自己是肯定会读的,至于影响不敢说有没有,或许是潜移默化。不过影响都是因人而异,也很微妙,获得诺奖的未必就是“我的作家”,这并不是否认他人成就,而是一种很私人化的体验。
  西门媚:朋友之间肯定会有讨论,但是开玩笑的成分居多,倒也不会太过认真。今年颁奖前遇到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他会很激动地和我押宝,因为如果赶在颁奖之前成功押中了获奖人出版书籍,就是他的成功,不过这次又是一匹黑马获奖,也就一笑而过了。因为最近几乎每一年的获奖者都有点“意料之外”,也就习惯了。自己喜欢的作家对自己肯定会有影响,而这种影响实际上是很难讲的,自己也是一个写字的人,同时又是一位读者,其中的关系既远又近,很迷人。
其他文献
出门回家后第一件事是洗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要用消毒湿纸巾擦拭把手;电脑键盘、鼠标日日清洁;化妆工具常换常新;冬季大衣干洗归来还要自行紫外线消毒……以上形迹倘若拥有三项以上,是否就会被人看作另类,疑作“洁癖”?行了,如果这一切的出发点并非是强迫症,而是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那么,勇敢点吧,就此承认患上“优雅洁癖症”没什么不好。    【名词解释】 “优雅洁癖症”:基于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目的,对
期刊
有韩三平的这几年,是中国电影商业化步伐最快的几年,也是最无序、最疯狂的几年。有他的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中国电影究竟是否需要韩三平,让我们听业内人士的说法。无论如何,我们要尊称他一声“三爷”,并不能忽视他的存在。    献礼影片的档期过去了,在这个档儿该上的片子都上完了,剩下的就该影评人们忙了,哪个片儿好,哪个片儿差,哪个片儿尚有遗憾,哪个片儿还有空间,都被分析得头头是道,就差都做成数据对比表
期刊
从2009年6月周迅正式发表和李大齐的分手声明后,另一个名字王朔也随之浮出水面。当然,这个王朔可不是写书的王朔,而是拥有亿万身家的房地产大亨王志才之子,而一向高调恋爱的周迅这一次也显得异常低调,对于这段恋情,她也只用“还不错”来表示。迅姐儿又恋爱了,经过这么多次失败和打击,她仍敢越雷池,不得不说,周迅,恋爱中的战斗机。    媒婆:房祖名  关键词:生日会、388万      早在和李大齐分手之前
期刊
不用多说,现代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在各个层面,无论工作事业,家庭生活。所谓“她时代”,也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且赋予了现代女性更多丰富的元素。与此同时,女人也拥有更多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权利。男主外女主内已是过去,甚至,女性在各个环境中都更多跻身决策层。她们有能力为自己,甚至为家庭选择硬件,做重大决策。就前者来说,在过去由男人主导消费的车房,女性同样有能力靠自己的实力选择和购买,进而主宰自己的生活。就后者
期刊
女人们会迷恋雪纺、绸缎所塑造出来的小女人形象不足为奇,然而纵观本季的时尚趋势便会不难发现,百分百罗曼蒂克的柔美女人味似乎已经越来越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一派以凌厉的硬线条横空出世的冷艳风格。从2010的时装周T台到杂志大片,硬女郎风格到底是什么?它大概是指大垫肩、翘肩膀的廓形所组成,传达力量与勇气,你可能不太适应这种新线条的硬女郎,但至少应该了解它。    T台新线条  代表品牌:BALMAIN、P
期刊
当成年人们正在他们的“开心网”上偷菜种菜养鱼钓鱼玩得不亦乐乎时,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交友网站,跟开心网一样,那里也能交到许多朋友,还有更多适合孩子的好玩游戏。8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节目播出了一条名为“儿童也有开心网,家长忧心忡忡”的新闻,在孩子和家长们中间掀起不小的波澜,孩子们觉得自己的“开心网”被批评了,很愤怒。家长们则觉得这确实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孩子每天去网上交友养宠物,
期刊
豪放味VS婉约味    川菜霸道,也没有霸道得无理,南北菜得以进入,并根据这座人人都是美食家的城市而改变、发展或逐出市场。扎根的菜品都有点看家本事,年复一年,跟着火锅一起凑上了成都人饭桌。北方南方,总有一道菜是成都人的口舌满意的地方。      地理决定文化。从各方各面来说都是北方豪放南方婉约。所谓的菜系自然肯定也是如此。地理因素决定了气候特产甚至习俗嘛。《博物志五方人民》中说的:“东南之人食水产
期刊
唯美味VS草根味    食客是一座美食之都的精和神,感谢他们的挑剔,也感谢他们的包容,城市里大酒店与小排档共同繁荣,苍蝇馆子能够成为一种文化,堂而皇之跟星级酒店叫板。不论唯美还是草根,吃来吃去,吃的都是一个态度——对待美食,就像对待生活,富丽堂皇和简陋朴素,都安之若素。      就成都饮食来说,高低贵贱并无明显分野。与其说城市气质使然,不如说劳苦大众的胃口固执而坚强。要知道,川菜再怎么改头换面堂
期刊
“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是中国最具权威的音乐品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媒体,十大文化推动力品牌”,这是“同一首歌”的栏目介绍。在中国除了春晚,观众看得最多的晚会就是“同一首歌”。这档创办于2000年1月27日的央视王牌节目,按理说不会遭遇被停播的命运,但事实往往令人意外,2009年10月,同一首歌传出被停播的新闻,虽然央视出面证明这是谣言,但同一首歌的收视率降低,观众流失却是不争的事实。      “同
期刊
中国味VS西洋味    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在成都美食中是不变的真理,西方美食得以进入成都并获得追捧,是因着其美味独到而不是追求虚无的生活品质而已。与此同时,中餐的姿态亦是越摆越到位,不卑不亢,分庭抗礼。      川菜之强势,也不能垄断成都人民的胃口。在成都吃全国,也不是什么难事,甚至,也并不奢侈。这里不仅能找到最地道的中餐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美食也基本无所遗漏。这些美食、餐厅和城市有什么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