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绿道体育开发与管理的对策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enc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本研究试图在现有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杭州市“三江两岸”绿道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杭州市绿道体育运动开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推动绿道体育在杭州市的开展,进一步促进我市绿道体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绿道 体育开发 “三江两岸”
  一、杭州市绿道的现状
  (一)“三江两岸”绿道规划内容解读
  杭州市“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整治工作目标之一是打造一条生态、休闲、宜行、宜游的绿色廊道,争取成为长三角第一个“绿道旅游区”,中国第一个“自行车旅游区”。绿道规划以下沙和江东新城为起点,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两岸,联结千岛湖环湖绿道,确保“三江两岸一湖”全线贯通。
  1.规划目标与功能
  规划目标为:打造一条“山水秀美,生态宜居,城景交融,和谐发展,世界一流”的风景廊道;形成大杭州区域内的一道生态优美,景观协调,交通便捷,特色鲜明的休闲型山水风景走廊。
  三江两岸绿道的规划功能:滨水生态廊道;休闲旅游产品;城乡统筹纽带;低碳交通网络;西湖分流渠道;资源整合引擎;产业转型抓手;品质生活象征。
  2.“三江两岸”绿道线路布局原则
  根据规划文本,“干线联城,环线串景,支线通村”是我市“三江两岸”绿道线路布局原则。
  干线联城:利用较宽的绿道或交通干道将沿线城市与周边景区(点)和乡村连接,发挥城市的旅游集散和接待功能,服务景区(点)和乡村。
  环线串景:利用现有的市政桥梁作为跨江通道,将“三江两岸”分成大小不同的项链状环线,串联两岸景区和景点,形成主题线路。
  支线通村:绿道沿线的乡村旅游点、美丽乡村、古村落、中心村、风情小镇等,很多深藏于两岸山谷或支流上游。利用支线绿道将其与干线联通,通过绿道指引系统引导旅游者进入乡村,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三江两岸”绿道建设进度
  “三江两岸”绿道规划建设工作于2012年4月启动。当年内共计开工建设绿道近40公里,另有40公里绿道建设进入前期工作状态。
  城区由于种种原因,绿道及驿站工作开展滞后于县市,但是由于堤防道路基础较好,相比县市提升改建难度较低。其中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绿道项目2012年目标责任为16公里,该区的滨江道路建设起步早,建设标准高,16公里绿道(除标识标牌外)已经初步成型。
  2013年全市按计划要完成78公里绿道建设,启动规划建设6处驿站。2014年,全市目标是启动建设绿道195公里,完成78公里。也就是说,按计划,至少有117公里,在2012年已经启动建设,但尚未建成。加上2013年新启动的建设路段,全市至少应该完成建设绿道100公里以上,已经初具规模。
  综上,“三江两岸”绿道建设的大部分年度目标完成,但是很多已经完成的绿道,实际上是对原有道路的局部完善,设置了绿道标识标牌,真正新建的、配套相对完善的、品质比较高的绿道并不多。
  二、杭州市绿道体育的开发现状
  绿道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以绿道区域体育资源为基础,以肢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可以实现休闲、健身、文化传承、宣扬低碳文化,并能实现一定的政治与经济功能。
  我市“三江两岸”绿道在规划理念和手法上,既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又做到了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征。从规划角度来看,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规划。但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绿道利用情况,尤其是绿道体育开发方面的经验来看,如何维持绿道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必须同步于绿道规划建设展开讨论。
  途经我市城区及富阳、桐庐、建德、淳安四县市的建成区的绿道路段,因其居民人口属性和高人口密度,则适合开发体育健身和体育娱乐产品。但从现状来看,这一类产品开发严重滞后。
  而按照公益性与营利性绿道体育产品开发方式来看,目前“三江两岸”绿道建设资金基本由政府投入,建成段的维护采取属地管理。由于尚未全线贯通,驿站等辅助设施的建设滞后,以及宣贯工作不到位,绿道的利用率不高。如果不加重视,极易打击绿道建设热情,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已经投入的财政资金浪费。
  三、杭州市绿道体育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一)加快推进绿道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设、国土、旅游、交通、环保、农业、林水等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能分工,依法履行职责。
  (二)加大绿道宣贯工作力度。从几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绿道在市民游客中的认知度不高。这不仅阻碍了公众参与的热情,也影响到了绿道建成段的利用率。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以及纪录片、宣传片形式,对绿道知识进行宣传。
  (三)抓紧制定绿道管理法规。绿道管理也涉及到多个部门:各级建设部门管建设,照明等设施归市政,交通问题尤其是借道部分涉及交警,开发利用归旅游部门等。
  (三)探索绿道产品开发模式。绿道,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分为免费的纯公共服务产品与收费性质的半公共服务产品。在绿道体育产品开发中,纯粹的公共服务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例如绿道节点、驿站等。解决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时,骑行团体等非营利体育组织选择正确的政策路径参与公共服务是推进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的有益探索。
  ★基金项目:2013年杭州市哲社规划课题(项目编号:C13WH01)。
  参考文献:
  [1] 陈宝珠等.杭州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4(4):4-9.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由二维(2D)向更强大的三维(3D)演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正在被逐步运用到生产上。最新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到控制工程师。 As Computer Aid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本文以长江大学学生俱乐部组建健身排舞为研究对象,就排舞运动的概念,学生对排舞运动的态度、兴趣和认知程度以及组建健身排舞的性质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促进排舞运动的普及,对大学生锻炼排舞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意义,为我国排舞运动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学生 健身排舞 俱乐部 研究  排舞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2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教学改革的深入普及,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成就,以其信息量大,声、像、图示等元素多样化和全面化,引起了教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在广泛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足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一大项目,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足球教学相融合,是高校体育足球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健身人群基本情况、健身时间、频率、动机等方面,对苏州新区寿桃湖公园健身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发现的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期待能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更好的开展,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  关键词 苏州 公园 健身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山西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以下简称体教生)课余训练的认知情况、参与特征、组织管理情况及影响因素等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文旨在为本校体育学院管理课余训练工作提供依据,为推动山西大学体教生课余训练的蓬勃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花样跳绳创编依据及要素、方法。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花样跳绳创编的原则、特点、影响因素进行概括总结,为中小学花样跳绳创编人员提供参考,促进花样跳绳在全国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花样跳绳 创编 要素  近几年,花样跳绳在全国迅猛发展,各种比赛也是开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本文从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出发,对篮球运动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文化 篮球运动  一、高校体育文化  近些年,高校文化建设已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如何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当今高校均在深入研究的问题。校园文化是一个体系,它是由很多不同的文化类型组合而成,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艺术体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运动,最初源自于欧洲,并随着各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逐步传入我国,成为常见的一种比赛运动。欧洲的艺术体操,独具芭蕾元素的唯美,极具艺术鉴赏力。艺术体操传入我国,又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带有鲜明的中国元素特征。本文拟从艺术视角对艺术体操进行全面的剖析,并具体地对中国元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呢?本文就从创设条件保证活动时间、确保落实抓好组织实施、加大投入确保物质保障、加强培训确保人力支持、督导考核严格责任追究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