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是什么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让语文课堂有语文味?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阐述: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自身就有语文味;语文味是对语言词句的感受、品味和欣赏;语文味应该是情感交流碰撞的情味。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语文味
  
  近段时间,不少语文教研工作者都在呼唤“让语文更语文”、“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那么,什么是语文味?深圳语文教学流派——“语文味”派掌门人程少堂,2001年率先在学术界把“语文味”作为学术概念正式提出,并把它定义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与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快感。下面,我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为例,就本人理解说一说如何让课堂有语文味。
  
  一、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自身就有语文味
  
  “腹有诗书气自华”、 “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讨论:看一个语文老师上课,这个老师一站上讲台,听课的人就会直观的感觉到这个教师是不是像个语文老师,这就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味,换言之,就是自身要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试想,一个自身语言都贫瘠干涸,安于就事论事,墨守成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把课堂变得有滋有味的。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无疑都是一堂好课。
  如:一教师执教《小石潭记》一课,课前的热身活动这样开头:同学们,今天我送给大家两句话作为见面礼,第一句:我是最优秀的,这是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第二句是老师送给你们的:勤学好问言行无畏是一种美德。好,请大家把这两句话大声诵读一遍。这个环节一开始就使课堂洋溢着一种人文气息,不但传达了一种思想,拉近了师生距离,而且是一种心理暗示,希望能起到激励作用,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敢于在课堂上积极表达。
  在课文结束时,教师深情地说:“同学们,走在柳宗元的文字里,就如同走在柳宗元痛苦着、美丽着并永恒着的生命里,如此幽美、凄美,令人感动、感伤、感叹并心怀感恩,让我们合上课文,一起深情背诵《小石潭记》。”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滋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获得艺术享受。
  
  二、 语文味是对语言词句的感受、品味和欣赏
  
  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效的语文课堂就是通过语言的把玩品味达到习其言、会其意的效果。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接受其负载的信息,更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一篇作品的语言推至学生注意力的中心,品味点可以是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可以是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可以是句式上的有意变化,可以是修辞上的别具一格等凝聚着作者的心血的言语,从而形成初步的语言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喜爱和玩味的乐趣,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等内涵。
  如:上《小石潭记》,在第二个环节分析景物特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为什么一连用了四个‘为’字,是不是多余的,我看笼统地写成为坻、屿、嵁、岩也行。”让学生通过比较,领悟到作者不厌其烦、如数家珍、不避重复地一一盘点,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感觉,写出了石头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而这些,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教师不满足于此,接着引导学生赏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仿佛在演奏一首无声的乐曲,先缓后急,先静后动,曲尽变化。鱼儿的“往来翕忽”,将作者观赏的快感与沉醉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即使是对潭边“青树翠蔓”的描写,教师也不忘让学生留意“蒙”、“络”、“摇”、“缀”、“披佛”等几个层次感极强的动词,如何穷形尽态,勾出它们的风韵,真可谓细腻痴情到极点。这样的语言品味,不但准确把握了小石潭清幽、灵秀的特点,也令后人对柳宗元生动、传神、清丽、精美的语言和独特的审美凝视叹为观止。
  
  三、 语文味应该是情感交流碰撞的情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必须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情感的交流。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渗透着作者情感的文质兼美的华章,要让学生浸润在语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景中,这就是语文的学科特征,也就是语文味。
  《小石潭记》的第三个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用“当我读到 时,我感受到柳宗元心中的 ”的句式说一段话,这个环节重在体味情味,适合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体验、去表述作者思想感情,在这个课堂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也不俗,教师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读出了作者心中的欢乐与凄凉之情。然后教师一再提问:为什么作者开头的情感是欢乐的,为什么后来就凄神寒骨了呢?有没有哪一种事物触发了他内心的悲伤?柳宗元的处境如何?他有什么伤心的往事呢?学生结合柳宗元的身世,去体验去解读作者情感,明白柳宗元解忧而来,怀忧而去。写水声、水质也罢,写伐竹取道也罢,写青树翠蔓也罢,写潭中鱼群也罢。所有高涨的欢乐都经不住四面竹树的引发,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瘫倒,始而“寂寥无人”,继而“凄神寒骨”,再而“悄怆幽邃”,源自内心的真切痛感汹涌如注,自己是不是也像这小石潭一样,虽然美到极致,却无人知、无人问、无人怜惜,他甚至连感受的勇气和力量也没有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心急火燎地题完字后,匆匆忙忙地离去。先前的盎然美景获得的是片刻的快乐,永恒的却是悲伤。作者的挣扎、面对与逃离,令人同情,也令人心酸。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小石潭的内容为题,写一段品味赏析的话,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刻体会,又是自己创作的果实,初步形成了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
  什么是语文味,随着对语文学科特性认识的深入和准确把握,每位教师或许都有自己独到、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归语文的本色,上有“语文味”的课,让更多的生命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这就是语文老师应有的共同追求。
  
  【参考资料】
   [1]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岳锦锦:《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金色年华》,2011第五期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华侨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审美的艺术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方面。在语文课堂中加强美的教育,提高聋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鉴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从认识美育作用、挖掘美育内容、提高教学艺术美三个方面论述,进行聋生美育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聋校 语文课堂 美育教育    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有艺术美。当课堂教学有了节奏和生气,当教和学都成了生命的快乐和热情的追求,一种特殊的美——课堂教学的美
期刊
【摘要】从地理课程标准出发,认识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地理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制定地理教学方案要研究《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活动,研究学生的差异。  【关键词】地理 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期刊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殊学校数量得到了快速的增加,教师队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不断地更新。尽管如此,目前,在我国特殊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培智学校为例,其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效果(主要是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性)不理想、知识运用的迁移能力不高等。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培智学校教育仍以学科知识教育为主;二是仍以入学年龄编班教育;三是教师
期刊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在字典里的解释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我认为在众多的习惯当中,最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的诚信。良好品德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诚信正是诸多良好品德的先决条件,重中之重。   诚实就像其它美德一样,需要谨慎——不明不白地处理事情,会把一切都弄得一塌糊涂。有了诚信,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必须与课堂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因此,让教师注重在课前和课后对阅读教学实施引领和推广。作为高年级教师的我,开展了一糸列读书活动,收效甚好。    一、课前布置阅读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访、相反或相关的内容,激起
期刊
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它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不举则目也难张。那么,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之前,必须先弄清语感为何物?其产生的心理机制又是什么?     一、语感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     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
期刊
当代世界竞争大潮预示着:创造将成为未来世界的天平,社会创造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和创造教育,谁就掌握了21世纪的主动权。委内瑞拉智力开发部长马查多的著名论断:如果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掌握了创造思维,则在世界上将是无敌的力量。创造力人人皆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创造力只有量上的差异和领域上的不同,而不是有和无的问题。因此,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
期刊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结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我认为正确对待班级管理中的“优生”和“后进生”,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关键。    一、一碗水要端平     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优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优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互动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课堂提问在教学中也就更为重要了。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谈话法的关键所在。教师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
期刊
一、认清中学语文的学科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去进行语文教学改革    1.中学语文学科有多元化的性质特点,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但主要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打好语文基础,培养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这是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的宗旨,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具体的体现。吕先生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