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图书馆实践与思考

来源 :图书与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0927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图书馆陆续以闭馆应对,但公共图书馆闭馆期间服务不打烊,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多项专业服务。身处疫情防控最前沿的武汉图书馆,开展了多项线上服务和延伸服务,彰显了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和使命。后疫情时期,公共图书馆需要认真思考疫情带给图书馆服务内容、应急处置、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开展健康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疫情信息收集等方式来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公共图书馆;专业服务;社会责任;健康信息服务;图书馆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0023
  Abstract Public libraries were closed in response to the sudden outbreak of COVID-19. However, during the closing period, public libraries still provide a variety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by integrating resources. Wuhan Library, which is at the forefront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s launched a number of online services and extended services, demonstrating the value and miss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public libraries need to seriously consider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library services content, emergency response and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Moreover, public libraries need to promote their development by implementing health information servic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epidem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Key words COVID-19; public libraries; professional servic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health information service; library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2019年底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向全国蔓延,全国各省市区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举国上下打响了全民抗疫阻击战。公共图书馆作为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和人员聚集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公共服务场所相继闭馆应对。然而,我国公共图书馆并未因闭馆而中断公共文化服务,反而积极通过网络提供如数字资源、健康信息、知识咨询等专业服务,表达了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和社会责任,为我国全民抗疫贡献了应有的专业力量。2020年4月8日,随着武汉解封,表明我国已取得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目前,我国各地公共图书馆陆续开馆,公共图书馆的抗疫服务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和后疫情时期开展专业化服务、发展图书馆事业成为图书馆人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武汉图书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具体实践出发,探讨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专业职能的发挥,梳理新冠肺炎疫情带给公共图书馆的思考以及恢复开放后的工作重点。
  1   疫情期间武汉图书馆的专业化实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图书馆积极响应政府疫情防控要求,精心部署一系列应急措施,筑牢疫情防控一线堡垒。全馆上下同心协力,立足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等职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从多方面保障市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1.1    积极响应落实危机管理,多项措施保障疫情防控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系统中一个开放和生长的有机体,诸多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对其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引发危机[1]。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正常开馆服务工作的开展。武汉图书馆在疫情危机发生后,高度重视,于2020年1月17日下午成立了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武汉图书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应急预案》,采取如聘请专业公司对全馆各区域进行全面消杀、配备消毒液、对读者及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等一系列应急措施。伴随着疫情的进一步严峻和武汉封城,武汉图书馆于1月23日起暂时闭馆,取消读者在闭馆期间的滞纳金。闭馆期间根据疫情发展,又积极调整危机管理预案,进一步成立了下沉工作组、宣传组、防疫物质保障组、安全后勤保障组,精准施策,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1.2    数字资源保障阅读需求,线上活动丰富服务内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日渐丰富,但目前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仍然主要由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有机组合而成,提供的资源也主要以纸质资源为主、数字资源为补充。此次疫情期间由于闭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得到图书馆及读者的双重重视,也成为各个图书馆在疫情期间提供数字服务、远程服务、网络服务及专题服务、知识服务的依赖基础。疫情期间,武汉图书馆主要依赖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了便捷化、多方位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1)体现图书馆敏感性,积极拓展疫情防控主题数字资源。广东科技出版社在疫情爆发之际紧急出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并于1月23日与广大读者见面,武汉图书馆第一时间与广东科技出版社联系沟通,取得授权,1月25日即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电子图书。之后又相继获得相关出版社的授权,连续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手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28问》等电子书籍。
  (2)体现图书馆专业性,提供多类型疫情防控知识服务。在向读者推送疫情防控手册等专业书籍的同时,武汉图书馆也向读者提供与疫情相关的知识咨询线上防疫安全讲堂等服务,引导市民科学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此外,武汉图书馆整合权威指南与馆藏资源开展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赶制“防疫也防‘抑’,疫期一起读”防疫心理电子书专题海报,积极引导市民扫码阅读。
  (3)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主题服务。武汉图书馆利用多种线上服务技术,通过 “云阅读”服务平台向民众提供涵盖国学教育、历史文明、传统文化、科学防护、健康养身等多种内容的电子图书、报纸、期刊、音视频资源服务;推出“2020新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喜庆元宵猜灯谜”等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主题活动;推出了与防疫相关的科普知识、公益课、知识竞答、AR创意摄影、抗击疫情主题连环画创作、“我的战疫”阅读马拉松线上快闪赛等线上活动。
  1.3    专业服务助阵方舱医院,阅读推广下沉基层社区
  武汉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整体布局,不但对图书馆实施危机管理,借助数字资源开展远程服务,还在方舱医院通过建设图书角延伸服务,下沉社区助力基层疫情防控。
  (1)在一座座被视为“生命之舱”的方舱医院建成后,武汉图书馆及武汉市各区图书馆便精心挑选图书、送至方舱医院建立“微书房”,丰富方舱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文化生活。经统计,武汉图书馆与各区图书馆在方舱医院、隔离点、援汉医疗队驻酒店、安置点、康复驿站以及特殊防疫场所共创建了78个图书角,共计提供40240册图书,为患者、医护及各方工作人员送去了图书馆人特有的温暖。除了在方舱医院建立图书角,武汉地区的各公共图书馆还创新形式、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提供多方式专业服务,如硚口区图书馆推出了“方舱之家”小程序,为方舱群众提供优质阅读内容。
  (2)在坚持“线上服务不打烊”的同时,武汉图书馆积极响应政府有关下沉社区联防联控的号召,组织两个党支部深入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站邻、硚北两个社区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图书馆下沉社区馆员干部在下沉社区期间也不忘推广图书馆服务,主要有:在社区大力推广“云阅读”服务,向不同的服务群体进行服务推荐,如向服务社区的老年人推荐“云图听书”,帮助老年朋友们享受有声阅读的乐趣;利用所在社区微信群、网格群、武图讲座读者交流群等,持续推送图书馆的健康防护、心理调适、文学经典等电子书籍和讲座视频,帮助更多的居民通过“阅读”这一剂良药来抚慰内心的烦躁不安。
  2   公共图书馆在抗击疫情中扮演的角色
  2.1    专业主义精神的践行者
  “专业主义精神”建立在管理學家汤姆·彼得斯提出的“一切价值都是由专业服务创造的”基础之上[2]。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专业化的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所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图书馆在实际行动中不断践行专业主义精神,展示专业形象,凸显专业自信,体现专业价值,赢得了公众信任。如在第一时间做出专业判断,进行危机管理;馆舍虽然关闭,但图书馆馆员仍谨守专业本分,保持专业精神,继续为读者提供线上服务,保障读者有效获取数字资源;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向读者科普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发布新冠肺炎相关信息;方舱医院建立后,武汉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方舱医院设置图书角,推出“方舱之家”公益文化服务平台,为抗疫一线的特殊群体送去了专业化的服务。
  2.2    行业使命的坚守者
  公共图书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此次疫情期间始终以专业服务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公共文化设施代表。疫情发生后,武汉图书馆一直坚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完善和丰富各项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全力保障公民的文化与信息需求。同时也不忘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行业发展法规或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数字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通过“云阅读”、数字资源推送等服务切实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3]。
  2.3    社会责任的担当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大大激励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公共图书馆人的社会责任感正不断彰显。武汉图书馆的馆员们不仅能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整合数字资源尽力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图书馆服务,用坚守和奉献书写了担当,也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下沉社区参与联防联控工作,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3   疫情带给公共图书馆的思考
  3.1    疫情引发了民众的学习方式变革,图书馆服务需要进一步得到创新与升级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云办公”“在线教育”需求大增。面对这一需求变革,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我国各类型、各地区图书馆也尽可能将线下服务转移到线上,保障了迅速增长的线上服务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当以此为契机,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图书馆服务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继续推动线上“云端服务”的智能化,不断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丰富“云端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包括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服务,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线上合作、与读者进行在线互动,提升读者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实现“云端服务”的升级,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无边界”;另一方面,线下“阵地服务”的智能化发展也迫在眉睫,公共图书馆应逐渐普及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如人脸识别设备记录到馆读者信息;智能借还图书设备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取纸质资源;图书杀菌机器对馆内图书进行消毒杀菌,保障读者安全;智能机器人为读者提供趣味性、多样化的服务;大数据系统帮助实时监测读者信息,避免重新开馆后大规模人员聚集。   3.2    疫情引发了民众对应急管理的重视,图书馆应急治理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
  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4],部分公共图书馆在疫情爆发之际快速制定应急预案、积极调整服务措施、全力保障读者需求,然而,也有些图书馆出现专业服务停滞。究其原因或许有多个,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目前没有成熟、明确的法律、条例、指南对图书馆遇到突发事件时进行应急处置做出相应指导和规约,这一窘境使包括公共图书馆等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此次疫情中除了以闭馆应对外,没有所遵从或参考的制度进行专业服务开展及延伸,政府对图书馆疫情期间的服务保障等无法进行有依据的规范与制约。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動和必要的应急演练”[5]。根据这一法规,今后在地方和中央的公共图书馆法律法规中,需要考虑图书馆应急突发事件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通过法律、法规、标准、指南等明确突发事件中公共图书馆的职能、运作流程、资金来源等,从制度上保障公共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正当性和高效性[6]。行业和公共图书馆自身也需要完善突发应急机制,加强危机管理的制度保障,提高公共图书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3.3    疫情引发了民众对人类发展的思考,图书馆命运共同体需要进一步构筑
  人类演进本身就是一部伴随风险、认知风险和应对风险的历史。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人类灾难的同时,也让人类再一次停下脚步去思考人类发展的多层次、深层次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了科学协作、共同抗疫等成为了当下热词,相互支持和彼此帮助始终是共同抗疫的主旋律,并在图书馆行业得到充分体现,图书馆命运共同体得到了进一步构建。
  因地处疫情防控最前沿,武汉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疫情防控任务重、防护物资不足的困境。国内图书馆界同行了解到这一困难后,迅速集结,将源源不断的爱汇聚到了武汉,如太原市图书馆倡导、全国各地500多家图书馆参与的“战‘疫’不孤‘读’”抖音活动,为爱发声,为武汉加油;国家图书馆率先对武汉图书馆进行防护物资捐助,中国图书馆学会充分发挥行业引领职能向全国图书馆界发出《关于为武汉地区图书馆捐赠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倡议书》,拉开了“驰援武汉 共克时艰——全国图书馆界捐赠疫情防控急需物资”行动的帷幕。据统计,截至3月21日,武汉市、区图书馆共接收到353家图书馆同仁及社会各界提供的援助,各类疫情防控物资合计501544件(以最小单位计量)。
  从专业话语解读来看,图书馆共同体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一种组织形式[7]。第82届图联大会以“连通·合作·共同体”为主题,提出图书馆通过与各领域充分交流合作,实现构建全球图书馆共同体的最终目标[8]。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些公共图书馆界的行业自助和行业互助行动,既使武汉地区的图书馆感到抗疫不孤独,也进一步构筑了图书馆行业共同体。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每个图书馆都不是一座孤岛,图书馆之间应加强交流,促进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服务的互联互通,合作形成统一的力量,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共同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   后疫情时期公共图书馆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
  2020年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印发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恢复开放工作指南》,其指出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要继续实施疫情防控、稳步做好恢复开放相关工作。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全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新阶段,公共图书馆陆续开馆接待读者。武汉图书馆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前沿的公共图书馆,积极进行开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对未来开馆后进行疫情防控常态化、充分保障读者安全、开展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图书馆专业服务基础上的新增工作有了一定的计划。
  4.1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服务抚慰社会民众的心理创伤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和后疫情时期,公民健康信息需求会高速增长,健康信息将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增长点。公共图书馆作为向公众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完善健康信息服务,包括在线上为读者筛选、提供可靠、真实的健康信息;线下加强健康馆藏建设,通过讲座、展览、宣传等活动向读者科普健康知识,深入了解读者健康信息需求;同时与医疗机构、医学研究机构、社区等组织开展合作,构建健康信息服务共享网络,开展馆员健康信息培训,培育馆员健康信息素养,提升健康信息服务质量[9]。公共图书馆也需要认识到,开展健康信息服务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在疫情后期以及开馆后还应及时安排心理辅导活动,开办心理健康讲座,重视心理健康宣传,以健康信息服务深度参与到疫后的社会民众的心理抚慰之中,让疫情中可能受到心理创伤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新冠肺炎感染者、老人、儿童等群体得到应有的心理健康服务。
  4.2    通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公民的信息判断能力
  开展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因此在开展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公共图书馆也责无旁贷。疫情结束后,公共图书馆需开展公民信息素养教育。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需要提升公民的信息意识,帮助公民认识到信息素养技能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备”的;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民众学会从权威、可靠的渠道获取信息,提升公民的信息判断能力,遇到公共危机事件时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10]。
  4.3    通过开展疫情信息收集保存这段特殊时期的资料
  公共图书馆对社会记忆的存储和提取功能是社会上其他任何组织和机构所无法取代的[11]。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引发全球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秩序的世界性突发公共卫生重大危机。公共图书馆需要承担起社会保存与记录的职业使命,在后疫情时期开展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为主题的文献资源收集与整理工作,收集的资料既应包括书籍、防护手册、报刊等纸质文献资料,也应包括网络上发布的新闻媒体报道、视频、音频、照片等文献资料,同时还应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究资料、文艺作品资料以及资料汇编等,以纪录片、口述史、数据库、图片等多种形式去记录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文化和信息。   5   结语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然而疫情带给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却值得我们每一个图书馆人认真思考。在抗击疫情的困难时刻,全国图书馆同仁们雪中送炭,极大程度解决了武汉图书馆防疫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展现了强大的行业互助精神,让武汉图书馆倍感温暖。在抗疫过程中,包括武汉图书馆在内的公共图书馆坚守一线,用专业化的服务向社会展示了图书馆的行业价值和图书馆人的责任与担当。疫情结束后,武汉图書馆和全国公共图书馆人还需继续根植专业理念,谨守专业本分,发挥专业特长,展示专业形象,获得专业生存,不断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建华.现代图书馆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285-286.
  [2]  徐雁,蔡思明.时代理念·人文内涵·专业主义精神——论“学习型馆员”与“学习型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1(5):3-8,90.
  [3]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EB/OL].[2020-04-07].http://www.npc.gov.cn/zgrdw/npc/xinwen/2016-12/25/content_2004880.htm.
  [4]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担当作为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不二法门[EB/OL].[2020-04-0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327/c40531-31650260.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EB/OL].[2020-04-07].https://www.mem.gov.cn/fw/flfgbz/201803/t20180327_231775.shtml.
  [6]  容春琳.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97-99,119.
  [7]  王园春.我国图书馆共同体的发展与展望[J].现代情报,2003(8):43-44.
  [8]  苏文成,卢章平.从第82届国际图联大会看世界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2):5-13.
  [9]  张静仪,张敏.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18(2):14-23.
  [10]  黄如花.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谈信息素养教育的迫切性[EB/OL].[2020-03-11].http://edu.people.com.cn/n1/2020/0302/c1053-31612121.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1]  刘喜球,王灿荣.公共图书馆基于“城市记忆”的地方文献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97-101.
  作者简介:李静霞(1963-),女,武汉图书馆,研究馆员;路锦怡(1996-),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走进吉佳公司办公大院,第一感觉就是整洁而大气。巨大的公司名称标牌显示着公司的蓬勃发展之势,严格的管理制度体现了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从两幅树立在院内的牌子上,可以感受到该公司经营的规范:  诚实信誉立足市场诚实讲信誉是市场的竞争规则,也是吉佳公司立足市场、创业发展的原则,树立起吉佳公司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了公司的信誉度和知名度,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吉佳视信誉为生命,实事求是,
期刊
摸清品牌底细再试销终成总代理    卖了几年蜂产品,梅佳觉得自己做生意的头脑该换换了。  虽说自己有一个门面专卖蜂产品,也还算盈利,可比以前的生意差远了。从一开始,各种有牌子的、没有牌子的、简单包装的、散装的……什么样的产品她都卖,质量没保证。现在,人们对健康更关注了,蜂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品牌知名度不高,顾客看着,怎么也不放心,往往进店里转悠一圈就摇摇头,失望地走了。  不能一直走下坡路啊!梅佳铁
期刊
2005年4月—6月,一个独一无二的投资项目——重庆“诸葛烤鱼”,以其三个月发展50多家加盟商,并且开业一家火爆一家,加盟商数量节节攀升的突出业绩,渐渐确立了自己在餐饮投资领域的新领军地位。从已开业的加盟商火爆场面来看,每开业一家就在当地掀起一股烤鱼狂潮,每店都需提前定座,食客均排队拿号,各地投资者都喜笑颜开,像江苏淮安的方先生、河南开封的张先生、山东招远的温先生、陕西商洛的候先生等投资的店面都有
期刊
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叫做成功?成功,意味着自己有了蓬勃发展的事业;成功,意味着自己的事业有着不可限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天,我们介绍的成功人士徐力军和他的“视博士”事业将会给希望成就一番事业的有志之士带来巨大的鼓舞和启迪。  我们关注徐力军和“视博士”事业是事出有因的:一是很长时间以来,许多新闻媒体和医疗机构接到了大量近视患者和孩子父母希望采用高科技手段医治近视的来信来访;二是通过对眼科保
期刊
摘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下一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基调。从量的发展向质的发展跨越,关键在转型,转型是图书馆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取得的成就及其在国际同行间的地位变化做一个回顾;其次探讨新发展环境下全球图书馆界正在形成的三个共识即全媒体服务、全素养服务和全周期服务;第三对我国图书馆界存在的技术研发弱、话语权弱以及基础研究弱等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提
期刊
“吴字坊”的企业精神奉行——“业精于专,方显卓越”!  “吴字坊”的立业根本——敬业、诚信、共同发展!  “吴字坊”的追求——永远要做中国最有特色的食品连锁体系!    江南名店——“吴字坊”,它的创始人吴利忠先生,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臭豆腐”专卖店,并别具一格的把“臭豆腐”做成油炸臭豆腐,贴上商标、打上包装,搬上店铺以连锁店专卖形式销售的人,至今已在全国二百多个地区发展连锁店300余家,曾名
期刊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各地陆续采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各地公共图书馆相继闭馆以配合政府和社会抗击疫情。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图书馆虽仓促应战,却谨守专业本分,线下关门抗疫,线上服务创新不断,以积极的专业态度努力开展工作,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专业服务,彰显了图
期刊
近一个月,古都南京似乎格外热闹!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离去的脚步还没有走远,2005年5月14日、15日,国内久负盛名的山东潍坊天王药业“2005全国经销商经日验交流大会”又在这里隆重召开。与连、宋二人推动和平的初衷不同,这一次,健康和创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00多位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天王神罐销售精英共聚一堂,交流经验,畅谈理想,为天王事业和中国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规划了一个更加值得期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下宁波图书馆闭馆后落实防控应急管理,保障文献流通服务,举办线上推广活动,提供参考决策信息,做到疫情防控和专业服务两手抓,尽最大可能保障读者需求。宁波图书馆的应对举措充分体现了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核心价值、馆员职业精神和专业服务能力。文章提出在后疫情时期,公共图书馆需要从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联盟协作、优化资源结构、完善人才结构、深耕服务内容等方面来推动公共图书馆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疫情监测主要情报渠道,建议通过建立境外公共卫生战略情报体系丰富情报渠道类型和情报来源。文章基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境外公共卫生战略情报体系实践工作,从人员、情报、技术、组织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境外公共卫生战略情报体系的组成要素,从监测预警重大疫情风险、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支持经济发展、宣传正确传染病防控知识、吸收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境外公共卫生战略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