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戏剧促进学生对语言的体悟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qsswqs1976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兴戏剧是指在没有布景、没有脚本、没有道具的舞台上,演员围绕一个约定的主题或一个笼统的故事框架,现场即兴演绎。即兴戏剧表演活动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章法需要遵循。
  小学高年级学段以上的聋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比较强的表现欲。戏剧表演将语言文字立体化,形象生动,参与性强。聋生在表演中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心理的揣摩能促进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悟。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开展了即兴戏剧表演活动。
  首先,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主题。完成一个即兴戏剧表演,首先要确定主题。这个主题必须是切合学生实际的,为学生所熟知,并且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素材。具体的操作可以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几个主题词,通过对其进行充分讨论,最后确定下来。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要提前考虑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对这个主题是否足够感兴趣,主题的思想导向是否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二是这个主题下可供选择的素材是否足够丰富并且学生有能力驾驭。综合衡量之下,教师最终决定主题。
  其次,选择合适的素材(故事内容)诠释主题。确定主题后,就要选择合适的素材(故事内容)来诠释主题。选取素材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应预设学生可能选取的素材,如学校日常生活发生的事件、近期的社会热点问题、同年龄段学生共同的家庭生活问题、同伴交往问题等。二是选取的素材所生成的表演要能够让组内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是角色分配的问题,必须注意到同一期同一组的学生人数、男女比例、年龄分布、个人特点等。三是选取的素材是否具备足够的戏剧张力。
  再次,采用合适的方式分组。学生剧社同一期成员通常在10-15人之间,表演分为三组比较合适,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分组,第一种方式:约定好组内人数,如不超过5人,由学生自由进行组合。这样分组,同伴关系较好的学生会迅速结合成为一组,他们相互之间的默契度会比较好,讨论意见也更容易统一。但是相应的各组之间人数可能不均匀,组内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也经常会失衡,会导致个体的特点、思维模式趋同,创意灵感往往受限。第二种方式:随机分组,如使用电脑分组小软件、抽签、报数分组等方式分组,保證了各组人数平均,打破学生以同伴关系结合的惯性。
  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在确定主题、选择素材、分组中把握大方向,做好召集人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学生活动展开后,教师可以做一个旁观者和记录人,让学生自主创编、展示成果。
  学生们在即兴戏剧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和成长,即兴戏剧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编辑 李刚刚
其他文献
传统与道统:两难的选择中国画诞生于一个“中国绘画”的传统“道术而为天下裂”的大背景下。传统绘画,尤其是自文人画传统确立以来,一直是一个道术合一的系统,讲求的是用文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吕铮,80后,北京警察,一名经侦探长;中国作协会员,热衷文学创作,已出版7部长篇小说。作家、警察,看似互无瓜葛的两种职业,却集于他一身。他用手中的笔,以老北京特有的文字韵味描述着皇城根下的小片警、老探长和警局里那些看似鸡毛蒜皮、却鲜为人知的事儿,倾诉着一个小警察办案与写作的成长故事。  遭遇“公母不分”的尴尬  做一名警察,对于吕铮来说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种积累。吕铮说,他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笔向世人
期刊
作为一个特定的画种,人物画主要致力于表现人类自身的形象:人的社会生活、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喜怒哀乐、人的精神诉求,故而从绘画所指系统的内容蕴涵上,可大致分为以叙事性为主和
近十年来,我们看到油画展中出现了不少具有中国画审美意味材料质量效果的作品,许多油画家都回到本国传统绘画中寻找营养,特别是从材料材质效果层面的借鉴是比较直接的一种手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以及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本文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在我国,扇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尧舜禹时代。扇子最开始是日常用品,到后来慢慢被赋予了各种文化,成为文人雅士随身携带的钟爱之物。折扇的制作工艺分为南、
期刊
期刊
土星的第六颗卫星泰坦(Titan)拥有油质的黑色海洋、雾霭重重的金色大气层和带电的沙丘,是太阳系中最有魅力的天体之一.2019年6月27日,美国宇航局(NASA)批准了一项激动人心的
期刊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把社会资源作为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必要补充,开发鲜活的地域资源,以基地资源为依托,以学科课程为切入点,构建特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拓展学生探究实践空间,最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把校外实践活动纳入“博物教育”育人体系,即以课程体系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环境创设“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为支撑,把学生培养成博爱厚德(有爱心、有道德、有胸怀)、博学笃行(會学习、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