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邻居”一诺终生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多年间亲如一家,生死与共,他们用超越血脉的人间真情,重构了城市新邻里关系,被媒体和市民喻为“中国好邻居”。
  四个老人搬进一个家
  时光回到27年前的那个秋天。年过五旬的乐和敏与妻子正在宁波市演武街老区的家中吃早饭,忽然听见隔壁“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楼道内也热闹起来。夫妻俩出门一看,原来是隔壁那套闲置好久的房子搬来了新邻居。看对方忙得不可开交,向来热心的乐和敏就和妻子一起上前帮忙,一直忙到天近黄昏。
  当晚,两家人一起下馆子吃饭。新邻居冯长生向乐和敏举起酒杯说:“能和你们这对热心夫妻成为邻居,真是我和老伴儿的荣幸啊,来,干一杯!”
  老冯说,因为把住了半辈子的房子给大儿子当了婚房,他们老两口才买下这套3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冯长生与乐和敏同岁,月份稍大,乐观开朗,几个同龄人一见如故,越聊越亲热。
  此后,无论谁家改善生活买点鸡鸭鱼肉,或者做了好吃的点心,都会到隔壁喊一嗓子:“今天来我家聚餐哦,有好吃的!”
  冯长生厨艺精湛,有时候见乐和敏夫妇不太好意思去自家“蹭饭”,他就干脆把自己烧好的菜肴趁热送过去。久而久之,乐和敏与妻子林丽君都有些难为情,他俩厨艺平平,就想着送点东西过去,给老冯家“回个礼”。不料,当他们拿着买来的茶叶送到冯长生家时,却被对方数落一通:“邻里之间哪能这样客气,浪费这个钱干嘛!孩子大了各有各的生活,如果真有什么急事,反而是我们更能相互照应啊,所以咱不该见外。”听了这话,乐和敏夫妇俩感到心里暖暖的,可不是嘛,远亲不如近邻。
  乐和敏性格内敛,而冯长生外向开朗,还会说书、讲故事,没多久,他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老伙伴,两人一起外出钓鱼、摄影,一起逛公园。两个女主人性格也很相投,时常一起买菜、织毛衣。四位老人相处得其乐融融,原本平淡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1992年,乐和敏单位分房,他在丹顶鹤小区要了一套两居室。冯长生的小儿子要结婚,他没能力再给儿子买婚房。可老两口与儿子儿媳妇挤在一起,吃饭、睡觉都不方便。
  见老伙计时常为此烦恼,一天,乐和敏郑重其事地对冯长生说:“干脆你们俩也跟我们搬到新房里去,把房子腾给小儿子吧。我们俩守着那么大的房子有什么用,不跟你们在一起,还是不快乐啊!”乐和敏言辞恳切的邀请,令老冯感动不已,欣然搬家,两家老邻居很快过上了真正“亲如一家”的生活。
  住在一起后,两家人没有一丁点儿的不自在,生活反倒充实了许多。每当冯长生到公园里说书讲故事,乐和敏夫妇俩就跟街坊们围在一旁听,并宣称,他们是老冯的“鐵杆粉丝”。天气好的时候,冯长生组织一帮老年人出去玩,乐和敏与林丽君也跟着走。大家都说,无论是参加老年马拉松比赛,还是去郊游,或到孤儿院做义工,只要跟着活力四射的老冯走,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
  变故面前患难与共
  但不久后,冯长生老伴却听到有人议论他们:“四个人的关系肯定不正常”,“是啊,哪有两家人这么好的……”这让她特别难堪,张罗着要回去住。乐和敏老两口不明就里,见冯长生夫妇执意要走,也只好帮他们搬回去。
  与儿子一家同居屋檐下,尽管冯长生老两口小心翼翼,却还是少不了让儿媳妇觉得别扭。于是,老两口决定出去租房子。正商量的时候,丹顶鹤小区有个常在一起玩的老伙伴风风火火地赶来,进门拉起冯长生就走:“快跟我去医院,乐和敏摔倒了!”
  冯长生和老伴忙赶到医院,才知道乐和敏在去公园的路上不小心摔倒,小腿骨折。乐和敏出院后,冯长生和老伴就搬了回来,两对老人的日子又恢复了昔日的欢乐。
  1995年5月的一天,乐和敏要外出办事,他见冯长生有些不舒服,就让他留在家里休息,两位老姐妹则一同去了菜市场。等乐和敏回到家中,却发现冯长生躺在地上,嘴角歪斜,口吐白沫,乐和敏赶紧拨打了120。
  老伴赶到医院,一看冯长生嘴歪眼斜的样子,当即昏倒过去。顺带做了个检查,冯长生老伴却已经是肝癌晚期。
  因救治及时,冯长生半个月后就出了院。可身患绝症的老伴身体却每况愈下,日渐消瘦。林丽君天天陪伴她左右,给她擦身子、换药水,照顾得比冯长生还细心。
  不仅如此,当听说冯家已经拿不出钱来支付医疗费,乐和敏夫妻俩还毫不犹豫地拿出多年的积蓄,递给老冯说:“大哥,折子上的钱拿去救嫂子吧!”
  冯长生感动得热泪盈眶:“就算是亲兄弟、亲兄妹,能做到这样,也很了不起了。你们两口子的恩德,我和孩子们一辈子都不能忘!”林丽君却说:“我们虽是邻居关系,但内心早已建立了亲如家人的感情,所以应当互帮互助,生死与共。”
  但遗憾的是,即使有这对好邻居的慷慨相助,还是没能阻止冯长生妻子离去的脚步。病重弥留之际,冯妻拉着乐和敏夫妻俩的手嘱托道:“我走了以后,老头子麻烦你们多多照应了……”乐和敏和妻子含泪答应。
  妻子的离世,对冯长生打击很大,一向乐观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了。而且他开始酗酒,喝多了就喋喋不休。两个儿子怕父亲给乐家添麻烦,提议接走老人,但被乐和敏夫妇拒绝了:“我们两家相互照应这么多年,是有感情的。你们小辈不用担心,我们会照顾好他的。”在乐和敏夫妇的精心照顾下,冯长生渐渐从悲伤中走了出来。
  一晃又过了多年,从“四口之家”到“三口之家”,乐和敏夫妇始终对老冯不离不弃。了解到他们这份超越血脉的亲情,身边的人也不再说什么闲话,而是纷纷向乐和敏夫妇投来敬佩的目光。
  “邻居哥,
  我们会一直陪着你”
  2005年秋,乐和敏的儿子回国探亲,看到三位老人不离不弃,他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即买了一套位于一楼的三居室,这样进出更方便。搬进新家,他安排父母住一间,“冯爸爸”住一间,还有一间准备给保姆住。三位老人脸上乐开了花。
  2006年春,冯长生中风的老毛病突然复发,而且这次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含糊不清,行走不便,自理能力大大降低,身边基本离不开人。出院后,冯长生的两个儿子要接他回家,乐和敏再次拒绝。他们只好把父亲的退休金存折拿给乐和敏,这样才觉得安心一些。
  等孩子们都回家去了,林丽君赶紧对冯长生说:“这钱,我们不能收。你每个月医药费加吃喝,有600元足够了,我们就每个月取出600元吧,剩下的都给你存着。等我们老了,干不动了,你肯定用得着。”冯长生不住地点头,眼里早已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林丽君负责洗衣、喂饭,乐和敏陪着冯长生说话,帮忙去医院做理疗、按摩。从2006年到2014年,他们把冯长生照顾得熨熨帖帖。从2014年开始,冯长生的病情越发严重,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乐和敏和老伴就在冯长生的床边搭了张行军床,轮流陪护。
  如今,乐和敏与妻子的晚年生活,仍然围绕着他们的冯哥转。做一时的好人并不难,难的是十多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对此,乐和敏夫妻却不以为意:“我们早就把老冯当成亲人了,帮助他,就是帮助自家人,所以义不容辞嘛。”
  十多年来,乐和敏老两口又攒下了18万元钱。“这些钱,我们给老冯留着,等我们有一天照顾不动他了,再给他找护工用。只要我俩还能动,就会一直陪着老邻居、老哥哥!”(吕丽妮荐自《伴侣》2016年第7期)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驻香山时期,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中工作繁忙、思想活跃、意气风发的时期之一。相较战争年代成就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美名而言,毛泽东作为理论家、组织家、宣传家的全面才能,在筹备新中国之际达到高峰,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党迎来28岁生日之际,  毛泽东写信给胡乔木,“写一篇纪念‘七一’的论文”  1949年4月下旬南京解放后,全国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军
美国没有资格指责别国  几小时之内,身着一条飘逸长裙的葉希娅·埃文斯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从容地与警察对峙的照片,已经在社交媒体上被评论者们抬升到了“偶像”般的地位。  当然,在所有这类事件中,角度意味着一切。不仅是拍摄者的角度,还有在照片拍摄之后出现的东西——解读、观察以及全球网络和媒体上各种评论者的言论。而且,不仅是他们看到的内容,他们看到照片的时候身处何地,都赋予了照片和事件以意义。  在我
亚洲奋起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发展快、世界影响力大,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那么,“百年大变局”下的其他国家与地区又呈现出怎样的图景?亚洲奋起、非洲新生、中东图治、欧洲彷徨……这背后又有哪些影响因素?  亞洲经济的体量、亚洲话语的分量、亚洲价值的质量,正成为改变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最生动的因子。亚洲的奋起,贯穿百年,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浓重一笔。  经济:从无足轻重到举足轻重  19
1976年,萨尔曼·可汗出生于孟加拉国。就是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人,却成为美国数学教父,而且,他的善良赢得了世人的赞扬。  萨尔曼·可汗从小家里很穷,他是孟加拉国到美国的移民。萨尔曼·可汗有个小侄女叫纳迪亚,2004年她在新奥尔良上七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好,要求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专业毕业的萨尔曼·可汗给她辅导。但可汗和纳迪亚不在同一个城市,萨尔曼·可汗就通过互联网教纳迪亚学数学,纳迪亚的数学成绩迅速
随着伊拉克境内反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斗志斗勇三年多、不是间谍却胜似间谍的“摩苏尔之眼”终于浮出水面,公开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摘去了神秘面纱后,他开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摩苏尔之眼”充满传奇色彩的惊险故事,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黑夜中的一束光  故事得从2014年6月说起,当时,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的“伊斯兰国”一路攻城略地,不久拿下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北部战略要地摩苏尔。 
工作得到组织认可、被提拔重用,是大多数党员干部努力的目标。但现实中有个别干部不想被提拔,甚至拒绝被提拔。  怕到基层、担心问责、家庭优先……这是个别干部不愿被提拔的心理动因。在受访组织部门和专家学者看来,此类现象的出现原因复杂——或是由于干部自身缺乏担当意识,对工作挑肥拣瘦;或是由于激励容错等配套措施不足,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什么不愿被提拔  到新岗位工作可能照顾不好家庭、身体应付不了新的工
在武汉,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外国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毅然选择留在武汉,同中国人民共同抗疫,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鼓劲。“与中国同在”“武汉也是我的家”,是他们对第二故乡武汉的深情告白。阿部(伊拉克):中国好,世界才会好  “我就是地道的武汉人。”阿部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2004年9月从伊拉克来到武汉求学,如今在武汉大学任教,阿部已经在武汉生活了16年,不仅在武汉安了家,
无论中外,政要中喜爱读书者为数不少。读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而领导人看的书往往隐含一些特殊信息,因此吸引外界窥探和研究。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大国,又是新兴崛起国家的代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元素也由此成为热点话题。那么,有哪些外国政要爱读中国书,他们都读哪些中国书?  美国:  总统“中国书单”有真有假  “奥巴马也是他的书迷!”德国《明镜》周刊2016年12月18日称
关于麻将的乐趣,我老爸个人的心得体会是这样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张牌是什么,这就是打麻将最吸引我的地方。”  虽然我不是很爱打麻将,但对这句话也有体会。  与打麻将相比,更加简便易行、且吸引力毫不逊色的休闲方式,大约就是耍手机了。尤其是睡前躺在床上的时候,微博、微信,左一条右一条简直停不下来。有时候明明都困得睁不开眼了,依然要勉强再刷新一下。  其实,我很想能早点儿睡觉,我也痛恨自己为什么放不下手
阿里巴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马云的个人魅力和非凡的商业头脑也早已声名远扬。而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马云,一个外国投资人、咨询顾问眼中的马云和阿里巴巴会是什么样的?1994年就来到中国,阿里巴巴创业早期的咨询顾问克拉克先生将阿里巴巴帝国崛起过程中他的见闻、感触和思考结合深入的訪谈、研究写成了这本书。书中既可以读到阿里巴巴艰辛的创业历程、惊心动魄的商业对垒,也不乏有趣的背后故事。他多年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