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拼爹”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s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讲作者到一个朋友家里,看到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不仅喜欢童话与故事,连一本工具书,也读得津津有味。他很讶异,问那对父母是如何培养的?
  怎么培養的呢?根本没有培养。父亲是学者,母亲是作家,两人又相爱,家里藏书又多,客厅、书房、卧室、儿童房、厕所,随处可见父亲喜欢的历史哲学宗教书、母亲热爱的社科文学艺术书、孩子痴迷的绘本寓言童话……只要你想读,随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读物。没事的时候,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读书。夜色温柔,灯光缱绻,大家都沉浸于各自的人文世界,读到欢喜处,就一起聊一聊。“哈哈哈,孙悟空好好笑啊……”“怎么好笑呢,说来听听吧!”也玩角色扮演,结局改编,或者写三个人的故事,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切都没有刻意而为,父母热爱,孩子喜欢,自然不抗拒,做得开开心心。
  孩子从一出生,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自然,在他看来,读书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件事让我很触动。它使我想到: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就像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它没有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前行者如何,跟从者也会如何。长者如何,晚辈也会如何。
  这就是“拼爹”了。
  真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等。
  离开体制以前,我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和学生及家长打交道越多,就越发现:孩子就是家庭的缩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妈。一个优秀的孩子,其背后的家庭,一定充满尊重与爱,父母不一定博古通今,但一定通情达理。相反,一个问题学生,他所置身的原生家庭,则一定也充满问题,比如缺爱、不平等、不自由,父母普遍观念落后、视野狭隘,并且多有暴力行为。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父母是无知的,就会以控制、奴役、摧残的方式,对待一个孩子,并且做得毫不自知。以恶的方式传递恶,以愚蠢的方式传递愚蠢。那么,在人生的奋斗链条上,孩子从一开始,就掉了链子。父母是开明的,就会给孩子尊重和自由。
  不强迫,不设置,接纳生命的可能,让孩子的最大压力,仅仅来自他自己,发现他的优点,欣赏他的特质,运用成人的思维与资源,帮助他放大……那么,他就比同龄的孩子,赢了一大截。这样的父母所教育的孩子,纵然不成功,也必然成器;纵然不成才,也必然成人;纵然不成名,也必然成就一番自己的人生气候。如果我们希望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就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李恒克荐自《启迪与智慧》2017年第2期/本刊有删节
其他文献
候车大厅商业设施挤占了太多空间,站内排队等车时间太长,站外“黑车”横行堵塞交通……近日,北京南站的一些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此,北京市交通委、北京铁路局、北京市丰台区政府、北京南站管委会等迅速行动,在北京南站召开现场会,研究运输保障、交通秩序治理和服务提升等措施。  从公交集团增開高铁专线多样化线路,到引导出租车驾驶员前往南站运营;从加大对出租汽车行业监管力度,到改善打车等候区和旅客候车环境,
期刊
说说我的读书观。此处专指人文社科书籍,读者也专指一般读书人,而非学者。我读书本不多,名之为读书观,绝非托大,略陈数言与诸君交流耳。  所谓读书,不过是与作者对坐谈心。他说,我听。他说得对,我自然认可。他说得不对,我又何必屈从?故平视古今中西大家巨匠乃读书要旨,仰视则读书之大敌。  读书的最大目的,是建立思想框架。也就是,学到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知识不是力量,见识才是力量。装一肚子知识,最多不
期刊
1982年底,年近七旬的孙犁写过一篇《谈师》,说他每到年关总要闭门思过:“今年想到的,还是去年检讨过的:‘好为人师’……对别人的称师道友,还没有做到深拒固闭,严格谢绝,并对以师名相加者进行解释,请他收回成命。”结尾声明,“至于文艺同行之间,虽年龄有所悬殊,进业有所先后,都不敢再受此等称呼了。自本文发表之日起实行之。”  以真善美独步文坛的孙犁,品行芳洁,堪为师表。其时不乏崇敬者对其以师相称,以充门
期刊
得志,一是指人的志向、抱负得以实现。  《史記·伍子胥列传》:“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苏轼《管仲论》:“故三代之兴,治其兵农军赋,皆数十百年而后得志於天下。”都是褒扬的意思。  二是也能指贬义,一般形容欲望如愿后的失常状态,如俗言“得意忘形”就有这类含义。  从积极的意义上说,无论实现志愿,还是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得志都是人们渴望、向往和追求的一种人生状态。  人生得志不易
期刊
人之长相,分体貌和心灵。五官之美如花开艳阳,直接;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动,需依托,靠修养方能呈现。  什么是修养呢?是文明礼貌、知识文化还是清风明月、淡茶闲花,都对。因为修养是一个非常美好高贵的词语,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但具体落到实处应该是一种尊重,一种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和文化知识有关,但不是必然,主要来自家庭的影响和后天的修为。  赫本被誉为女神,不仅仅因其貌美,貌美的很多,并不能被全世界的人記
期刊
清朝末年有一首劝孝的《八反歌》,其中说:“富贵养亲易,亲常有不安。贫贱养儿难,儿不受饥寒。一条心,两条路,为儿终不如为父。劝君养亲如养儿,凡事莫推家不富。”这已是上百年的老话了,但至今读来似仍不失其启迪意义。  “富贵养亲”也罢,“贫贱养儿”也罢,这不是本文的题旨。笔者颇有感于“劝君养亲如养儿”。  似乎用不着列举任何论据加以论证,“养儿”在历朝历代都是做父母应尽的天职。那么,子女“养亲”呢?一是
期刊
美国、加拿大有感恩节,欧洲虽没有感恩节,但感恩祈祷几乎是所有人都熟悉的词:晨起要感恩,饭前要感恩,逢年过节或遇到意外惊喜更要感恩。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每天都是“感恩节”也不算夸张。  欧美“感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谢天不谢人”的遗存。比如,多年前,两名美国女记者私闯国外“禁区”被扣,美国政府出钱将她们救出后,两人感恩的第一个对象不是政府,而是上帝。这种“感恩归主”的传统如今备受争议,但剔除争议
期刊
一  昨晚正看书,被表姐一个电话叫到她家里。  推门进去,表姐脸色铁青:跟他们说了多少次,微信上骗子太多。不听!现在好了,买这几盒“保健品”,一万四!钱就算了,吃出毛病来怎么弄!  年过七十的二姨、二姨夫也知道大概是上了当,喏喏地说了原委。春节前,二姨被老邻居拉进一个“老年养生保健群”,两个小伙子每天嘘寒问暖,好几个老太太甚至感动得认了干儿子。感动的结果就是,正月十五那天,小伙子开始在群里卖一种保
期刊
“堅持”二字,随时随处可见,人们常说常用。每逢新年伊始,许多人都给自己定下“坚持锻炼减肥”“坚持健身运动”“坚持读书学习”“坚持早睡早起”等不同目标和计划。但从现实情况看,有些人坚持不了几天,就找各种理由推脱:“没办法,我天生发胖体质,喝凉水都长肉。”“白天时间紧、工作忙,根本没空看书;晚上时间过得太快,朋友圈还没刷完就到12点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我这人就是缺乏毅力,做事情是‘三分钟热度、五
期刊
早年鲁迅为《死魂灵百图》做广告说:“介绍名作兼及如此多的插图,实为空前之举。读此书,果戈理时代的俄国中流社会情状,历历如在目前。但只印1000本,且难再版,主意非在贸利,定价竭力从廉。且只有150本发售……定购似乎尤应从速也。”  鲁迅还给自己翻译的《苦闷的象征》做广告道:“此书现经我以照例拙涩的文章译出。并无删节,也不至于很有误译的地方。印成1本,插图5幅,实价5角。鲁迅告白。”  鲁迅的广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