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太空受了伤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u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端环境下的手术
  2015年伦敦的国际世界极端医学会议上,英国著名探险家雷诺夫·费恩斯爵士生动地描述了他的同伴在北极探险时冻伤了脚的情景。他详细介绍了如何割掉朋友的脚部溃烂皮肤组织,并展示已经暴露神经末梢的脚部照片。照片之“残忍”甚至令观众中的一些医护人员都不得不将目光移开。
  费恩斯爵士曾前往过地球上很多极端地区。若要在这些地方生存的话,都要应对寒冷和其他高度危险的状况。有几次他都差点死掉——遭受饥饿、疾病,手指冻伤后被自己动手截掉。其实在极端孤立的环境下,这样治疗损伤、疾病甚至进行手术是每个探险家必备的生存能力之一。
  随着人类逐渐向月球和火星进发,宇航员在太空这一同样极端环境下,也要面临同样的紧急医疗情况。这是不是表示,太空宇航员在紧急情况下也不得不“自残”呢?
  在太空受伤了怎么办?
  幸运的是,这些年来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所经历的医疗状况,都没有危及到生命。只有一名意大利宇航员卢卡·帕尔米塔诺险些在太空溺亡。
  2013年在太空漫步的帕尔米塔诺的头盔漏水,水不断渗入他的头盔,淹没了他的鼻子,视线变得模糊,他已经不知道哪个方向可以通往空间站的舱口。他试着联系太空漫步同伴美国人克里斯托弗·卡西迪和控制中心,但他的声音太微弱,以至于没有人听到。水渐渐进入他的耳朵,他被彻底与外界切断了。
  危机时刻,他不得已在航天服上开个‘洞’,这是万不得已的最后一招,他觉得总比在头盔里淹死要好。直到他透过“眼前水帘”发现舱口。而恰好的是,卡西迪紧随其后,舱门打开后,舱内航天员帮着去掉他的头盔。他向队友致谢,但听不到他们的回复,因为他的耳朵和鼻子还浸着水。
  除了几近溺水身亡的情况,獨特的太空环境还会使宇航员出现一系列的身体问题:航天运动病(晕吐、失去方向感),背部疼痛,视力模糊(眼睛的视网膜及视神经的改变所导致),免疫系统和体液调节能力的下降……
  宇航员的医疗烦恼
  《星际迷航》这部影片中,有着高超医术的太空医生麦考伊是很讨人喜欢的角色。不过在现实中,我们已经拥有足够多的优秀宇航员,却缺乏专门的太空医生。
  当然,国际空间站是有医疗设施的,但肯定不是你想象中地球上医院里的场景:舒适的躺床、闪烁的灯光和各种各样的医疗器具。国际空间站的医疗设备相当原始,只和普通的公共游泳池的急救设备相同,大多数辅助医疗设备都是被“简化”的小巧产品。和极地探险考察相类似,很多设备我们都无法带去太空,人类最高的医疗水平被“遗弃”在遥远的地球上,宇航员、空间站和地面公众都必须接受这种程度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宇航员随身携带背包内的救生装备有:一台除颤器、一台小型呼吸机和一些急救药物。如果突然发生意外,宇航员可以暂时将伤害“稳定下来”,但这显然并非是长久之计。
  幸亏国际空间站离地面并不太远,仅位于地球上方的400千米左右,如果是严重生病或受伤的宇航员,联盟号宇宙飞船会尽快将他们送回地球。在几个小时内,宇航员就能抵达地球医院的护理中心。
  但是,如果人类想去往更远处的太空,比如搭乘飞往月球或火星的飞船上,在一个陌生的世界,如果宇航员腿断了或阑尾炎发作,这将是一个危险的状况,这就需要我们配备高级医疗设备和优秀的专职医生了。
  重重难题,如何克服?
  那么,如何解决深太空的急诊外科呢?
  太空手术中,医生要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血液问题,因为流出来的血液会浮在空中。此外由于别的微粒也不会下沉,各种各样的细菌都会漂浮在空间站的空气中,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太空手术的疼痛控制也是一个难题。在太空使用吸入麻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暂时还没有合适的污染物清除系统来处理遗留的麻醉物,所以也需要开发替代手段。
  其实,科学家们已经实验过了几次零重力手术。
  早在1991年,工程师在国际空间站安装了一间设备齐全的病房,然后在抛物线飞行的飞机造成的失重条件下,让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来麻醉兔子。但当时的实验结果并不是很成功。
  但2006年,在一架改造过的“空中客车”飞机上模拟零重力环境中,法国医疗小组成功为一名男子摘除了前臂上一个脂肪瘤。这个“太空手术室”的面积只有4平方米大,所有手术器械都用强磁铁固定在手术台上,而医生则被绳子固定住,以防四处漂移。他们还利用特制的真空吸气机来吸收浮在空中的血液。
  一直以来,美国宇航局也在寻找适合宇宙飞船的新型手术室和医疗设备,比如他们研发了一种充满液体的小圆顶,可以覆盖病人受伤区域,外科医生可以操纵仪器、手术刀和内窥镜。该装置不仅可以防止血液喷出,同时有助于保持伤口清洁。然而如果要实际投入应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此外,美国宇航局也正在研制出可以做外科手术的机器人,让它们通过卫星通讯接受地面医疗人员的指令,然后对需要进行手术的宇航员进行治疗。现在,机器人还不能在失重状态下进行手术。研究人员必须先取得经验,然后再给它们编程,使它们能够代替医生的位置。
  医学博士迈克尔·巴拉特认为,机器人手术师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而太空医学医务室在未来绝对会成为现实。真正的“麦考伊医生”会来……但应该不会很快。
其他文献
今天人类制造着前所未有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每天会有高达100种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会导致生机勃勃的地球失去生物多样性吗?  或许我们不必太担心,因为现在有不少方法能让动物“起死回生”。  通过DNA重生  还记得《侏罗纪公园》吗?恐龙的复活是由于科学家获得了恐龙的基因,随后成功克隆,而克隆技术现在是帮助灭绝动物们重生的方法之一。那么,具体来说,克隆技术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就像《侏罗
期刊
20世纪初,物理学家就发现,原子里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只能处在一组特定的能量等级上。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产生一个光子,其能量等于这两个能级之间的差值。光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频率(频率越高,能量越高),而光的颜色是其频率的一种体现。每种元素的原子周围存在的电子能级都是独特的,这意味着每种元素的原子只能产生一组特定颜色的光子。  比如,钠元素会产生橙色的光,所以高压钠灯是橙色的。同样,像火焰中
期刊
古埃及人信奉永生观念,所以在生前就开始为死后做好一切准备。首先,要建一个可以永远居住的“屋子”——金字塔。然后要掏空死者内脏,用油和香脂处理后,再用绷带包裹制成木乃伊,以便复活时使用。死者生前喜爱的宠物也会被制成木乃伊,继续陪伴他们。为了向神献祭,人们还会专门饲养数以百万计的动物,包括狗、猫、白鹮、狒狒、鼩鼱、蛇等,随后将它们制成木乃伊,与死者一起下葬。  现在保存完好的金字塔、人和动物的木乃伊让
期刊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会不会对你有某种启发?Fabian Oefner是名瑞士艺术家,他经常将物理或者化学知识融入他的艺术品中。有一次他看到路邊的水坑里有一些浮油,浮油在光照下显现出金属的颜色,于是他受到了启发,利用“油和水不能溶合”这个科学常识,创作了一组名为《浮油》的系列作品。  在制作这组作品时,Oefner将石油或者汽油,用注射器小心翼翼地滴在水面上。油滴在水面上之后会扩散,油的厚度会慢慢变薄
期刊
大象天生就爱搞破坏,在南非的大草原上,觅食的象群一言不和就推倒树木,象群的身后总能留下一条明显的路径。那么,比大象还大的恐龙是否更是狂热的“破坏分子”呢?  古生物学家的答案是:肯定是!大体型的恐龙举手投足间就能改变地表的模样,并且还“肆无忌惮”地留下可长期保存的证据。  首先,恐龙走路就能改变地表。在澳大利亚西部的红色布鲁姆砂岩上,就保留着1.3亿年前恐龙搞破坏的证据。1.3亿年前,澳大利亚西北
期刊
除了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之外,有证据表明,生理层面上像噪音这样的刺激对性格内向的人的影响比对外向的人更大。这意味着社交更可能让他们疲惫。一些研究人员甚至认为,参加一次社交活动对于内向的人的生理来说相当于经历了一次宿醉,这被称为“内向后遗症”。你的耳朵会响,你的眼睛开始模糊,你觉得你變得有些狂躁。  英国心理学、神经科学作家  克里斯蒂安·杰瑞
期刊
蜘蛛以用蜘蛛丝織网捕猎而闻名,但蜘蛛丝的用途可不止这一种,从绑架异性到制作流星锤,蜘蛛们对蜘蛛丝的妙用,比我们知道的多得多。  绑架异性  如果要找到动物界中最“悲情”的动物,很多人会想到雄性蜘蛛。由于雌性蜘蛛体型更大、更具有侵略性,在进行完“美好的”交配活动后,雄性蜘蛛往往会沦为雌性蜘蛛的“饭后甜点”,变成孵育后代期间的食物来源。  不过,许多雄性蜘蛛可不甘心就这么被吃掉。一些蜘蛛会一直等到雌性
期刊
鼹鼠的单身公寓  《伊索寓言》里有一則关于鼹鼠的小故事。鼹鼠的眼睛是瞎的,可有只小鼹鼠却对妈妈说它能看见。为了验证它的话,妈妈便拿了香喷喷的谷粒放在它面前,问它是什么。小鼹鼠说:“是小石头。”妈妈惊呼:“啊,可怜的孩子,您不但眼睛看不见,连鼻子也没用了!”  现实中,鼹鼠的视觉的确退化了,但它可靠敏锐的嗅觉来辨别事物。这些改变其实是为了适应地下生活。  胖乎乎的鼹鼠又名地皮子、反耳瓜子和蛤蛤,统指
期刊
清洁的空气、水源以及充足的食物,是保证一个人能健康生活的三大基本要素,如果水源不清洁,至少要保证无毒。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人们喝着毒水,吃着有毒的食物,竟然还能安然无恙地活下来。  能喝毒的人  在智利北部,绵延着一个世界上最为干燥的沙漠——阿塔卡马沙漠。虽然阿塔卡马沙漠西部濒临太平洋,距离大西洋也并不远,但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东部的安第斯山脉又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湿
期刊
2013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研究者们将恐音症视作一个独立的精神疾病,并且初步列出了一些诊断标准:  ■ 患者会因为一些人为制造的声音产生负面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 听到这些声音时,患者先是感到烦躁和厌恶,随后便很快升级为愤怒,有时还会出现失控的攻击性行为;  ■ 患者能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是不理智的;  ■ 患者倾向于主动回避会出现这些声音的場合;  ■ 患者会因自己的反应而感到焦虑和自责,甚至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