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蒋振立叠屋构图法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彩画家中画建筑的很多,作品也各有特色。细观蒋振立老师笔下的民居建筑无论从侗寨到苗寨,还是从沙漠古城到海湾渔村,常常会采用一种别致的叠屋构图法。这层层叠叠的民居构图方法是蒋振立先生根源于“写形”基础上的创新,一层一层的屋后是画家心中一种深情的、绵绵的大爱。请随我从蒋氏叠屋构图中寻找这种情感的真谛。
  一、叠屋构图中房屋的重叠方式
  在画面构图中的单独的建筑物,表现重点是注意它的外形以及和天、地空间的关系,而重重叠叠的群居建筑在明确建筑群的外形同时更要将房屋与房屋之间掩映重叠的关系明确清楚。在蒋振立的叠屋构图作品中的房屋,重叠方式主要有平叠式、尖叠式、纵叠式和交错叠式。
  作品《渔民新村》中的房屋是平叠式结构,依山势而建的房屋由于透视的关系,我们可以完全看清楚的是建筑物成水平排列的房顶。其间露出或高或低的垂直的墙面和立柱成为了将一块块平行屋顶韵致排列的支撑架。
  尖叠式构图是从侧面角度看斜顶房,斜顶房的房顶呈现一个向上的尖角,许多的尖角又前前后后的重叠排列。作品《苗寨轻雾》中的层层的尖房顶几乎纵穿了整个画面,屋顶下的大块立墙交错在其中,将房屋拉出前后的距离,也缓和了尖锐的房顶走势,墙面上小块的方形窗户和房顶上烟囱成为活跃画面的点。
  《宁波晨雾》是一幅房屋竖叠式结构的作品,现代的都市中高楼林立,它们的线条是垂直修长的,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更多见到得是高楼立面地层层叠叠,这反而为蒋振立的叠层构图法增加了新鲜元素,纵向的线条排列对于空间地深远拉动更为有力,也现代感十足。
  作品《苗寨初雪》和《夏日港湾》中的建筑是典型的交错叠式结构,《苗寨初雪》是平叠式屋群和尖叠式屋群交错在一起,有主有次,也可以说是二次重叠。《夏日港湾》是平叠式屋群和纵叠式屋群参差,处于后部的白色纵叠屋群又融合在一起,外形上也偶合了尖顶走势,与远方平远的海和天对比,竟然也巧妙地成为尖顶式构图的一部分。《苗寨初雪》中的局部平叠式构图和局部尖叠式构图穿插交叠在一起,自由又富于变化。
  二、叠屋构图法的画面构成
  蒋振立将叠屋结构作为画面的主体,在画面构成上也是别具匠心。形成的构成形式主要有三开式、留角式、团围式和两开式等。
  三开式是较常见的形式,画面主要是天、地和主体物三部分。《傍水而居》《走过废墟》《婺源秋色》等很多作品都是这一种画面构成方式。这种形式适合房屋重叠层较少的情况,可以更加突出天地环境对屋群的衬托作用。
  留角式是一种很别致的画面构成方式,与中国画家马远的“马一角”构图反其道而行之,作品《侗寨系列(二)》在画面右下角留出一条倾斜的阳光小道,很有让人出入桃花源的味道。作品《侗寨系列(九)》是在画面中的房屋层层推远的布局压出的左上方,留出一小角窄窄斜斜的云天给了皎洁的明月。
  团围式画面构成作品有《菜花飘香》《雨中山寨》《肇兴小镇》等等,作品《菜花飘香》中,占将近一半画面的油菜花将乌瓦白墙的小镇团团围住,菜花的香味更是沁润到了画里的家家户户,也飘到了画外。作品《雨中山寨》里,包围住层层老屋的不是天和地,而是由天到地的雨雾,也将观者包裹到了老屋里的窗前。这种团围式画面构成很有一种由画面向外扩张同时又将观者收入画里的趋势。
  《山中正午》《侗寨系列(四)》《静静的侗寨》等都是两开式画面构成作品。层叠的木屋,静立在路两旁,这种构成是极难处理的一种,稍有不慎就会将画面画成左右两截,蒋振立在作品《山中正午》中将中间的道路处理成平斜状态,自然得使两侧屋群处于一前一后的位置,又用远山巧妙得将两处房屋沟通起来。《侗寨系列(四)》中的两开式构成,采取左右建筑的面积分割的不同缓解了相抵触性;同时右侧建筑在和左侧的建筑相接的最远一栋色彩色调接近于左侧的建筑,这又是一种对比中的融合。
  三、情感的叠层
  一位画家特别偏爱某种构图,一定有他特殊的原因。单独的建筑物突出的是结构和色彩,而错错落落的群居建筑突出的是空间和氛围,层层叠叠的房屋营造的是蒋振立老师心怀天地的空间观和温暖包容的家园观。
  在作品《侗寨系列(二)》中,由下向上直至天边密密匝匝的屋顶,沐浴在清晨的朝阳中,观者都要屏息了,怕扰了画中人的清梦,谁知勤劳的妇女早已赶着牛出门,清脆的牛铃声划破了暖暖的晨光,传散到了连阳光都映照不到的角落。这是一种对平凡生活的大爱,层层叠叠的房子代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作品《侗寨系列(五)》中,则是一种静寂明净的氛围。连日微雨中的层叠老屋,湿得都仿佛要化掉了,空气中只剩下雨的声音,有默默的、有清脆的、有沙沙的、有叮叮当当的,这种天籁的声音在拥挤密叠的老屋群落里,反而更能净化人的心灵,让观者也随蒋振立老师一起在红尘中修一颗无尘之心。
  《侗寨系列(九)》是一幅凸显家的温暖的作品。山区的夜晚格外清冷,月亮都冷得发白了,一层层尖尖的屋顶将寒冷推到屋外,家家户户、远远近近的窗口都映出暖暖的灯光。在这幅画前,每个观者都会想到自己温暖的家,想到晚归时家人为自己留的那盏灯。而蒋振立期望的不只是一家的幸福,而是整个家园的温暖。
  《山中正午》是一件有趣的作品,表现了蒋振立老师在生活中的机智和幽默,画面中左右对峙的两列屋群,都一样的厚重,一样的气派,也一样的冲劲十足,却又在虚实和避让间保持着一种平衡。在现代功利横行的时代,老一辈谦虚退让的美德,也是我们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法宝。
  四、叠层叠屋构图法的创新之处
  蒋氏叠屋构图的产生不仅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建筑本身形成的布局形式,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蒋振立主观的选择观察角度和画面艺术处理上。
  如果是处于山坡上的建筑,那么从一般的角度观察,都很容易得到叠屋的构图效果,如作品《侗寨系列》之一、二、五、六、九和《傍水而居》《渔民新村》等,依山势而建造的房屋在人的正常视角看就是重重叠叠的,在各个画科的绘画中也都有过对这种建筑的描绘,但是蒋振立老师的叠屋构图作品可贵和独特之处在于他在画面中的主观处理。
  首先是对原有叠屋建筑的处理,主要采取夸张手法,《侗寨系列(二)》中慢慢消失在天际的侗寨老屋,最远处的都是蒋振立有意添加上的,作品《苗寨初雪》和《苗寨轻雾》也是对远处的建筑进行的从数量到造型上的夸张。
  其次,从观察角度上,为了得到更突出的叠屋效果,蒋振立老师把观察角度从仰视、平视扩充到俯视,其中也借鉴了一些中国传统绘画的鸟瞰式构图,如作品《皖南农舍》就采用了由高处望向地低处的俯视视角,增加了画面中房屋之间的纵深距离,房屋与房屋之间的掩映关系更加突出。作品《夏日港湾》中的俯视角度更加明显,不同色彩的房顶和伸向四面八方的屋檐挑脚因为俯视角度拉开得纵深空间而归于次序之中,动感十足又在韵律之中。
  原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爱的思考》中说:“一个人只有当他的心灵充满对某种崇高事物的爱时,他本人才是最可爱的。”蒋振立对水彩、对我国水彩事业的发展,投入了他整个灵魂的爱,可敬可爱,也正因为这种爱,在水彩风景民居描绘中他找到了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叠屋构图法,通过一层层的屋舍慢慢倾诉自己的真情,也创新出一种水彩的表现语言。可以说这不仅是“写形”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将“写意、写心、写神”的境界更生动鲜活地传达给每一位观者。最后,我不禁要奉上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的最后一句:“慢慢走,欣赏啊!”
  参考文献:
  [1]《蒋振立水彩画集》蒋振立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2]《问水蒋振立水彩画选》蒋振立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
  [3]《关于爱的思考》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2005年4月第一版
  [4]《谈美》朱光潜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高花君,安阳市职业教育中心文化艺术部]
其他文献
追溯公共行政学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其最早产生距现在不到一百年。当前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其发展到现在不到三十年。民国时期,准确的说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一开始就被统一简称为行政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渠道.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推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农业改革发展,从多个方面助推乡村振兴,
连续梁挂篮技术在铁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是因为连续梁挂篮技术不仅具有其他施工技术所具有的布局科学合理性、结构轻巧性、适用性和对资金和机械设备要求低
2013年第10期《老人世界》,刊载了一篇河北梆子演员介绍演出《宝莲灯》心得体会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喜鹊持宝莲灯在众仙女族拥下直逼二郎神,沉香中途截杀。”“族拥”
近几年来,北方林业建设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在我国林业工程中,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生态战略目标,然而还有具有一定的阻碍.本文将对北方林业病虫害及生态防治进行分析研讨,主
2013年8月27日《杂文报》第8版有一篇不错的文章,题目是《故乡拾音》。该文倒数第3段有这样一句话:“敲猪的,铸锅的,收鸡蛋的,卖冰棍的,买农产的……各色生意人,一拨拨,一年
2013年12月29日,金泰·南燕湾2013高尔夫精英巡回对抗赛暨国家湾区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第四站西南赛区决赛已在重庆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华丽落幕。历经初赛、复赛和决赛激烈角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选择什么样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优先考虑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所以实施的是城乡分离的二元体制。这一战略促进了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结果——城乡差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推动我国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庆璧山高新区是璧山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更是重庆工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