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本土文学翻译传播媒介研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y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史知今,中国文学“走出去”需要借助翻譯和媒介的力量,而翻译本身就蕴含了媒介的本质。在翻译传播过程中,媒介的作用和价值日益显现。先有张贤亮的成功案例,后有新媒体得天独厚的条件,宁夏文学的对外传播,挑战和机遇并存。以互联网为媒介生态环境,宁夏文学完成了传播媒介的过渡与变革。为了推动宁夏本土文学的翻译与传播,“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宁夏文化,满足信息时代下读者的特殊需求,传播媒介的研究势必贯穿宁夏文学研究的始终。
  关键词:宁夏本土文学;翻译传播媒介;张贤亮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040-02
  媒介的意义比较广泛,查阅《辞海》,媒介即“介绍”,“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传播学(communication)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规律的科学,在传播学中,媒介指将讯息送达受者途中的工具或方法,如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电影等,而在传播过程中,翻译的本质是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 [1],因此,传播学和翻译学的跨学科融合是必然的。
  一、宁夏本土文学译介与传播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后,新文学应时代而生。宁夏地处中国西部,因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限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也正因如此,宁夏文学具有其独有的本土化特色。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张贤亮为代表的宁夏文学迅速发展,许多本土作家亮相中国文坛。翻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借助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本土文化 [2]。张贤亮作品早期的译介与传播表明,宁夏文学具有传播的可能性和需求性,并且已经拥有一大批外国读者。基于宁夏本土文学翻译传播现状,本文从翻译传播学视角入手,试图探讨宁夏文学翻译传播媒介的过渡与变革,以及今后使用新媒介的必然性。
  二、宁夏本土文学译介与传播现状
  本文以“宁夏文学”为关键词,搜索条件为“精确”,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结果显示,相关的期刊、论文数量少之又少,硕博论文更是空白,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在所统计的学术期刊数据中,“宁夏文学”的研究年度分布十分分散,数量有限,且未形成规律性的增长。“宁夏文学学会举行会员大会暨颁奖仪式”的会讯显示早在1991年前便自成组织。宁夏文学艺术联合会和宁夏作家协会这类组织应当多推荐宁夏文学作品,以扩大其传播影响。在张贤亮等文化商人的推动之下,宁夏文学得到发展,宁夏文化产业链也相继形成。在宁夏文学中,“贺兰山”这一地域文化意象意义重大,贺兰山坟冢岩画唤醒了亚洲腹地历史同时,西海固乡土作家也自觉地沉浸于周秦汉唐文化的余韵流响 [3]。《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论稿》的出版与发行系统研究了宁夏当代文学,对宁夏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国外读者和学者对宁夏文学的关注始于熊猫系列丛书的出版和发行,这些译本虽然也有缺点,但是瑕不掩瑜。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学写作方面颇具贡献。虽然,定期出版的《中国文学》以及外文局的出版资源有限,但以杨宪益为代表的译者也对外推介了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学写作。在这个时期,张贤亮的作品《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绿化树》译本诞生 [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张贤亮成为伤痕文学代表,在新时期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发行,宁夏文学借此进入外国读者视野。然而,宁夏文学发展至今,其译介与传播局面似乎如旧。因此,本文聚焦翻译传播媒介,以期为宁夏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探寻新思路。
  三、宁夏本土文学传统译介的传播媒介
  基本的传播活动主要包含四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和受众。在翻译传播过程中,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目的是什么、传播在什么场合下进行、传播效果如何,如许问题构成了翻译过程的整体 [5]。麦克卢汉 [6](M.McLuhan)认为“媒介即为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不管属于哪种媒介,也不管是何种信息,只要因为有语言差异而需要进行语言转换,那就是通过翻译而进行的信息传送和文化沟通 [7]。麦氏在其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将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如表2所示:
  所谓“冷媒介”是指低清晰度的媒介,如手稿、电话、电视、口语等;而“热媒介”指高清晰度的媒介,如拼音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等。作为宁夏本土文学译介与传播的成功案例,张贤亮的作品大多借助于热媒介——印刷品,即报纸、书籍、影视作品等进行传播。以熊猫图书为契机,张贤亮作品走出宁夏,跨出国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于1985年年底出版,3年后,其英译本也出版发行,张贤亮不同作品译本概况如下表所示:
  《绿化树》(Mimosa and Other Stories)由戴乃迭(Gladys Yang)所译,1985年出版;韩语版由朴在渊译,韩民族1988年出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文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于1985年出版,英文版(Half of Man Is Woman)由Martha Avery翻译,1988年出版。同年,中国小说作品集《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由莫斯科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收录了24部中国当代小说,而张贤亮的《灵与肉》便在其中。
  纵观张贤亮作品的译介与传播轨迹,印刷功不可没。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5G技术已开始被用于推广,传统媒介已无法满足信息高度融合和共享的需求。
  四、宁夏本土文学翻译传播新媒介
  新传媒语境下,移动互联网媒体成了传媒发展的主力军,如麦克卢汉所言,人类社会借助社交化电子媒介正在进入虚拟部落时代。总体上,“新媒介”是这样一些数字媒介:它们是互动媒介,含双向传播。传播媒介从“以人为媒”发展到冷、热媒介,到以因特网和数字电视为中介的数字传播阶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   身处新媒体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大有不同,宁夏本土文学的译介与传播媒介也随之革新。重新审视媒体与传播内容之间的互动,更利于理解文化多样性。同时也为本文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跨文化语境下进一步深入研究翻译问题和翻译现象打下必要的基础。新媒体时代之下,多种传播方式交互融合,多种应用层出不穷:微博、博客、微信、电子书,喜马拉雅听书,快手、抖音等App相继推出,推陈出新的传播内容更是让人应接不暇,这为宁夏本土文学的译介传播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利用微信分别检索“宁夏文学”和“宁夏文学翻译”,筛选出相关主題年限在2015-2020年间,关于“宁夏文学”的主题数量不多,而“宁夏文学翻译”的主题为零。从百度搜索引擎中搜索“宁夏文学”,模糊相关结果为13,100,000个,数量庞大,但是,密切相关的信息却为数不多,由此可见,宁夏本土文学的译介与传播在经历了张贤亮之后,便从此冷却了。而且,新媒体在宣传宁夏文学,传播宁夏本土文化方面的作用并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宁夏本土文学的发展需求决定了当前的局面不应如此。传播意味着交流,要改变宁夏文学的翻译传播停滞不前的现状,需认清新媒介发展形势,以及新媒介更新速度快,容量巨大的特点,高度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大力推动媒介多元融合,让传播媒介更高效地为宁夏文学译介与传播服务。
  五、结论
  新媒体语境之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高速传播和高度共享的平台,宁夏文学的译介与传播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冷、热媒介的过渡与变革,业已进入新媒介高速发展与融合的时代。宁夏本土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板块上的重要一环,因此,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从冷媒介到热媒介的过渡与发展,再到新媒介的融合,为宁夏文学的译介与传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宁夏文学“走出去”就应当有效利用新媒介,发挥新媒介高速传播及高度共享的功能。目的语读者群体需要接受途径,这就需要翻译主体在优化译本质量的同时,主动关注和创设传播途径,让新媒体成为翻译活动的最有力支撑。在翻译共同体中,媒介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途经,借助互联网,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功能,是未来宁夏文学译介与传播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谢柯,廖雪汝. “翻译传播学”的名与实[J]. 上海翻译,2016(01):14-18.
  [2] 孙艺风 . 文化翻译的困惑与挑战[J]. 中国翻译,2016,37(03):5-14+128.
  [3] 李生滨,田燕. 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论稿[M]. 北京:阳光出版社,2016.
  [4] Robert E.  Hegel . The Panda Books Translation Series[J].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Articles,Reviews,1984.
  [5] 吕俊. 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02):40-45.
  [6] 马歇尔·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 麻争旗. 译学与跨文化传播[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荐稿人:张美华,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凡)
其他文献
提高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要在全面认识和分析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管理干部特殊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深入调研了解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和
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故障导致瓷套管爆裂事故发生,对周围电气设备及人员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为了研究瓷套管爆裂机理,以目前市场上广泛运用的日式结构的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为例
旅游外宣文本是外国游客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亦在我国对外宣传中起着独特作用,准确恰当的旅游外宣文本翻译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文化传播。然而,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目前仍存
根据配电自动化应用情况,梳理了几种典型馈线自动化方式的应用特点,结合湖南电网现状,提出了“主线馈线自动化、支线继电保护”的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技术路线,制定了配置技术原
对一起110 kV母线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相二次电压异常进行分析,通过电气、油化试验和解体检查相结合的手段诊断出故障原因。结合故障实例给出进行故障分析及处理的建议,为电容
针对感温电缆现场应用存在的问题,设计与应用感温电缆性能定量检测装置,提出基于模糊PID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算法,形成一套电缆性能评价体系。通过测试应用,利用该装置可以便捷
摘 要:隆庆年间晚期出现了“遗才场”这一科举考试制度,是文人士子获取乡试资格的考试之一,其收考流程、录取流程以及录取人数,均由当地的学政根据年度科考情况进行调整,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其制度的灵活性所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使其成为明清小说之中选拔发现人才的方式、改变文人士子命运的关键,或是相关官员敛财、不学无术者晋升的工具,又或是成为科举的一种预兆。明清小说创作者对“遗才场”不同情节的建构,体现了他们
摘 要:共享经济是衍生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新经济模式,拥有新的交易运行模式,可扩大闲置资源利用率。共享经济的发展让消费者的很多权益保护与法律规定产生了存在冲突。本文先对共享经济中的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必要性进行解析,然后对权益保护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共享经济中消费者法律权益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创建法治化的共享经济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环境提供可行思路。  关键词:共享经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及法律适用过程中,功利论、劳动论、人格论、社会规划论等多种思想理论激烈碰撞,各种观点在斗争的同时又互相吸收渗透,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本文以
摘 要:在信息化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媒介广泛、多元,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新媒体强大的传播机制还有社交媒体的即时分享、沟通、社群功能使得高校的管理力不从心。本文将分析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并提出转变传统思路,变被动管控为主动引导、培养高校自己的媒体发言者、加强师生网络齐发展的步伐这几条引导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牢牢抓住意識形态教育,重视对舆情引导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