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科学发声能力、想象思维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不断促进、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生能力;初中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感受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地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从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完整地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學生能够主动持久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不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学生唱得标准与否,只要学生大胆参与,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亲切的评价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
  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要做到正确科学地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学生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教学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时,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五、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师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学生非常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学生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断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切实做好备课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语言也有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虽然实施多年,但当前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仍然存在着不少看似充满了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却是“新瓶装老酒”的形式,表面华丽、热闹的数学课堂的背后,却凸显着低效和粗糙。本文拟就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做出了一些理性思考和尝试,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数学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步入轨道,教师都在积极地对数学课堂进行改革。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调整和
期刊
程少堂先生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说:“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語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因此,“语文味”是语文课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然而,笔者感觉时下中学语文课堂的“语文味”,特别是学生所感受到的“语文味”似乎有越来越淡之势。那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才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所有内容划分为各项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学科属于技能类科目,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只有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才能让学习者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达到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不参与中考的学科,很难受到学生重视,这就需要一只无形的推手,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了解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教材和良好的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解读教材,重视预案,还要钻研教材,升华课堂,更要超越教材,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因材施教  在小学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让教学符合规律并富有艺术性,必须了解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教材和良好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一、解读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从开展思想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教法、因材施教及合理搭配教学内容五个方面,就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兴趣;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实行,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增加体育教学场地、体育器材、体育经费,但是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地减少了。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在课外活动中却生龙活虎。由于对学校体
期刊
摘 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广泛地阅读对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增强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有关自然、社会、科技、天文、历史、政治、民俗、心理、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介绍,体现了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交融。因此,提高英语阅读技巧及应试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略读;查读  一、英语阅读可分精读、泛读和快读三种形式  1.精读  精读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与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  关键词:兴趣;小学生;英语;情感效应;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
期刊
摘 要: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激发创新意识,自主探究以训练创新思维,自我调控以强化创新情感,自我教育以培养创新想象。  关键词:会计教学;创新教育;自主学习  在会计教学中,创新教育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