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模型与体系建构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化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彰显评价目的 的发展性、增强评价功能的激励性、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受困于过程性评价不受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与标准难以统一以及过程性评价缺乏方法技术的支撑,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困难重重.借鉴DNA双螺旋模型,构建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双螺旋模型,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链)在过程性评价(醋键)的作用下实现非线性的螺旋递进、协同化的提质增效、共生式的融合发展.基于双螺旋模型,协同教师教学子系统和学生学习子系统,聚焦知识传授、思想引导和实践转化,以及课堂教学表现、课外实践表现和自主学习表现等核心要素,并从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探讨其实施过程,最终构建起“一体两翼三维四元”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能够激发高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流动呈现出区域流动失衡与校际流动失衡并发、整体流动率偏低与明星学者流动频繁并存,以及人才违约流动与高校限制流动的零和博弈等困境.推拉理论对分析高校人才流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从推拉理论出发,要实现高校人才流动的良性治理,一是政府要发挥“中间障碍”作用,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监测和约束功利化流动行为;二是高校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制定合理合法的人才引留政策,发挥“拉力”和“粘力”的作用;三是人才个人要树
摘要:英语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互相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积极促成英语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尝试将英语教学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融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机整合各学科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综合性的知识,开阔眼界,拓展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融合;英语教学;主题意义  英语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互相渗透。在英语
摘要:课堂观察可能会面临不知道观察什么、不知道怎么观察、不知道如何阐释、不知道怎么改进教学等困惑。结合交流、阅读和思考所得,提出用“蚂蚁之眼”来观察、对关键事件要敏感、透过一角以窥冰山等对课堂观察的新发现。课堂观察是为了建立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认知等更加丰富或精准的认识,并以此指导教学行为。  关键词:课堂观察;“蚂蚁之眼”;关键事件;冰山理论  课堂观察,我们一直在进行;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
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高校分类已然成为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关键一环,基于中国通过政策性机制以达成高校分类管理目标的现实国情,审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十年,发现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经历了对该纲要的对接、落实、再创新三个阶段,该项政策在纵向、横向的政府机构间传播,实现了空间维度的政策扩散.政策的旨归在于引导高校特色办学,重点则是分类评价高校.在政策演变的过程中,受到政策制定者的行动逻辑、政策领域制度的叠加逻辑、政策外部环境的适应逻辑的多重作用.未来高校分类管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