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青春,让我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boliwen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关怀是无私的,有一种爱是伟大的,有一种奉献是平凡的。繁花盛开的季节,有人赞美鲜花的艳丽、枝干的挺拔,谁会想到那一片片默默无闻的绿叶呢?如果把医院比做生命之树,那么赵红艳医生就是那枝头上的绿叶,她拖着残疾的腿坐在轮椅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打拼了十几个年头,为患者解除痛苦,为无数家庭带来福音。
  


  轮椅上的青春,
  不为远方而迷茫
  其实,当一名军医是赵红艳从小的梦想。从军入伍以来,她把个人追求融入部队医疗卫生事业中,紧急关头挺身而出。2003年3月,天津非典疫情肆虐,正在休假的赵红艳在第一时间赶回武警医院,再三申请,主动上一线。
  4月19日那天,武警医院来了一位疑似非典的病人,必须立刻隔离。尽管赵红艳不是当班医生,但她仍然勇敢地走向这位病人,用柔弱的肩膀顶起这位体重90多公斤重的老人,在其他人员帮助下,用担架步行4层楼,将病人送进隔离区。
  命运和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回到办公室后,赵红艳高烧不退,也被送进了隔离区。抢救中,由于大量使用药物导致不良后果,赵红艳出院不久双腿疼痛无法站立。经检查,她的双肩、双膝、双股骨头“六大关节”全部坏死。医生告诉她,今后她只能与轮椅为伴。
  赵红艳绝望了。那年,她才30岁出头,结婚不到4年,孩子只有2岁。她对未来还有很多美好憧憬,还有很多事要做……赵红艳住院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病痛带来的苦楚,折磨得她整个人消瘦得脱了形。
  在她最绝望的时刻,身边的亲人、领导和同事向赵红艳伸出了温暖之手。消化内科谢主任的爱人,煲好了鱼汤送到病房。为帮赵红艳减轻痛苦,医院领导想尽一切办法请专家为她会诊治疗。听说赵红艳家住六楼,为方便她养病,破例给她在一楼找了两间房。
  赵红艳说,她最对不起的人是丈夫邢斌。在被病痛折磨了一年多之后,赵红艳主动提出重回医院上班。可孩子还小,没人照料。当时邢斌远在天津塘沽一家国有企业当老总。
  邢斌说:“她走不了路、心情很苦闷,我就让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样她心情会好受一些,病也就好起来了。”为了照顾赵红艳和孩子,邢斌辞掉了总经理的职务,到一家私企替人打工,有了不少空闲时间,当起了“保姆”。
  2013年8月,邢斌感觉头像撕裂一般的疼痛,到医院一检查,被确诊为脑血管瘤。
  那天,赵红艳陪着丈夫走进手术间,她拉着他的手说:“那么多风浪咱们都闯过去了,这回的磨难我们还要一起扛。”最后,手术成功了,一直忍着没哭的赵红艳,泪流满面。这眼泪,不是伤感,只是欣喜,只为不离不弃。
  轮椅上的青春,
  让梦想插上隐形的翅膀
  患病后,赵红艳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清闲,很多亲戚朋友也劝她:“你是为国家奉献而生病的,躺着享福就行了,何必再逞强。”
  赵红艳却重新振作起来。刚开始,她觉得为了人们对她那份不舍的爱,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后来,她这种朴素的认识慢慢地升华了。她在一篇笔记中写道:“人生就像蜡烛,虽然短暂,但只要星火不灭,仍能发出一份光和热;命运犹如激流,虽然多舛,但只要敢于抗争,仍能演绎出彩人生。”
  她不顾家人朋友的劝阻,放弃了医院的照顾,对领导说:“我身体残缺了,可人生不能残缺。我多一份坚强,组织就少一份拖累;我多看一个病人,就能多做一份贡献。”
  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坐着轮椅的病人,10年里,每周上6天门诊,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迟到早退;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开诊,晚上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才回家。
  2006年一天早上,刚下过一场雨,来医院的路上有条1米多宽的水沟,赵红艳一不小心翻在沟里,雨伞打翻在地,人摔得鼻青脸肿。她从半米深的沟里挣扎了20多分钟才爬出来,委屈得抱着轮椅在雨里放声大哭。哭完之后,一身泥水的她抹掉泪水,又准时出现在诊室。
  无休止的疼痛,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赵红艳。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她,只要坐上一两个小时,浑身就像骨头扎到肉里头那样痛。拉开她的抽屉,里面全都是药,止痛片、活骨丸、维生素等10多种药物成为赵红艳生活的必需品。实在痛得受不了时,她就悄悄地去做针刀治疗,每次都痛得泪流满面,可是第二天她依然笑呵呵地出现在诊室。
  医院没有坐便器,赵红艳蹲不下去。10年来,怕耽搁病人就诊时间,赵红艳甚至不敢在诊室大口喝水,实在口干舌燥就抿一口润润嗓子,直到中午才急匆匆赶回家上一次厕所。
  赵红艳对待病人,如同亲人一般温暖。有一次,她在一本医疗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的文章,大受启发:消化内科接诊的老人比例逐年增加,大多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所以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肯定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为了弄个究竟,赵红艳在休息时间向其他医生请教,还把其他科室的老年病病例摘抄下来逐个进行研究。
  “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得了空闲,趴在窗户上看家属来接病人出院。看着他们手里捧着鲜花幸福地微笑,那一刻我也感觉很幸福,身子也不疼了。”赵红艳说。
  每一位请赵红艳看过病的人,也都把她当成亲人对待。张幼伟老人在赵红艳的医治下减轻了胃病的痛苦,从此后他把赵红艳的病情也装进了自己的心里。有一次,张幼伟和老伴去苗族地区旅行,听说苗家土药能够缓解疼痛,老人大老远背回来药送给赵红艳。
  一个闷热的下午,诊室的空调坏了,赵红艳身边围着很多病人,她就像被围在密不透风的墙里。看着汗水顺着赵红艳的脸颊一滴一滴往下淌,而她仍在认真地为病人答疑解惑,后面排队的一位大爷为她扇起扇子。那一刻,赵红艳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轮椅上的青春,
  相信生命的力量
  赵红艳的口袋里时常揣着1000多元钱,看到哪个病人钱不够,她就给先垫付上;她从不给人开“大药”,用的都是中低价位的药;她兜里揣着两部手机:一部是用来和就诊的病人以及到警营巡诊时用的,另一部是和家人联系时用的。
  刘兵是赵红艳的病人,去年3月的一天深夜,他的岳母突发心肌梗塞。这时大夫们都下班了,情急之中的刘兵试着打通了赵红艳留给病人的电话。没想到,赵红艳坐着电动轮椅赶到了医院,又是安排手术又是张罗病房。
  当时医生说,病人心脏骤停,再不做手术随时都可能有危险。刘兵因出门太急,身上只带了2000块钱,手术费不够。赵红艳二话没说,回家取了钱,塞到刘兵手里。由于接诊及时,手术成功了,老人转危为安。
  赵红艳心里想着的都是病人,装着的是整个科室。消化内科新建的胃肠动力特色诊室,因为名气小、病人少、操作又脏又累,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有人私下里提醒她:“你要是管起来,准能赚大钱。”赵红艳一口回绝:“我们是部队医院,为官兵、百姓服务是第一位的。为了科室发展,我义无反顾;搞创收赚大钱,我赵红艳坚决不干。”
  这话刚好被科室谢主任听到了,他本来就有意让赵红艳当负责人,可是又怕增加她的负担。听赵红艳这么一说,谢主任放心地把科室交给了她。
  赵红艳不是“唱高调”,每个星期除了6天门诊,她还要到胃肠动力室接诊病人,接诊量翻了好几番。赵红艳常常回想起那句话: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愛,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
  另一方面,赵红艳对亲人非常歉疚。在女儿上小学四年级以前,赵红艳从来没有见过女儿的老师。有一次,不知实情的老师将电话打到家里,开口就指责赵红艳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职责,她女儿性格太过内向,在同学里显得格格不入。赵红艳这才意识到,因为身体的缘故,自己陪伴女儿最多的时间就是坐在板凳上看书。女儿这么大了,自己还没有带她去过一次公园,一家人甚至从来没有进行过户外活动。
  在成长的岁月中,赵红艳的微笑始终那么灿烂,她把每一天的奋斗都看作快乐和幸福。轮椅上的青春,像刚开放就遭受风雨摧残的花朵;而轮椅上点滴的风景,将赵红艳青春的美丽一起记录下来,成为抹不去的强者容颜。
  编者语:
  在偶然事件面前,赵红艳做出了意料之中的必然选择。血肉之躯站不住了,爱党的丰碑竖起了;生命失去了健康,军人的情怀凸显了。在当今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军医仍是人们敬仰的偶像。
  编辑 辽员
其他文献
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只会破坏你们之间的信任,因为在考验中会出现争吵、冷战、误解、猜疑,这样下去,再好的感情也会“毁”在自己的手上。     女人比男人爱生气    恋爱时,一切都是甜蜜的,不过却总有一个场景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男人在约会时迟到了几分钟,女人生气了,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约会地点,于是解释、道歉便成了男人此时的“法宝”。在经过一番甜言蜜语似的“赔罪”后,女人原谅了男人,约会得以继续下去。  
期刊
也许是因为搞文字工作的关系,我喜欢黑夜坐在后窗户的桌前,打开台灯,将所需做的文字工作完成。如若没有文字可写,我也喜欢黑夜坐在后窗户的桌前,呆呆地往外看。在黑夜中,我很孤单,也很无奈,因为在我的生活中没有爱情,也不相信爱情。  由于在黑夜中常常往外看,有一间小屋引起了我的注意。每当人家电灯都熄掉休息了,可那间小屋还从窗口透出灯光来,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个女人坐在屋里踩着缝纫机做衣服。起初我并没注意,可
期刊
初中辍学的她,通过自修完成了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课程,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证,开办公益“热线电话”,组织小学课外辅导班;2009年,她投身公益组织为罕见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排忧解难;2013年,她在意大利兰莱尼亚诺民用医院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成功,她的病例也成为欧洲为成骨不全症患者治疗严重颅底凹陷症的第一例,全球第二例;2013年,她创办太阳语伙伴心理关怀中心,尽己所能,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动中国成
期刊
英国少年贝利是个自闭症患者,因惯用的一只杯子损坏了,他便拒绝喝水。世界各地的热心网友纷纷给贝利寄去各种各样的水杯,但均不是他所钟情的那一款。这款水杯是中国制造的,已经停产13年。就在贝利因缺水而生命垂危之际,生产水杯的厂家耗资千万重启当年的生产线——这是一场跨越中英两国的爱心行动。    “雨人”父亲的爱 惊动全球网友  2016年11月19日,英国北部卡斯尔市,纳美天地公司行政总监汤姆在社交网站
期刊
从幼儿园起,女性就开始被强行灌输一种思想:要做乖乖的好女孩。想想儿歌里面所唱的:女孩是由“蜜糖、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做成的。流行文化并不鼓励女人争强好胜,因此女人以为只有乖巧、和气才能稳操胜券。乖巧的确是一种好品质。不过,当一个女人认为无论受到什么待遇都必须乖巧时,就会有问题了。因为这意味着女人的乖巧要以自我克制为代价。面对不能坚持自己立场的女人,男人终究会失去兴趣。  他们暗地里对自立女人或者
期刊
那些散布在城市每个角落的电梯,写字楼的、公寓的、酒店的,有的三面是透明的玻璃、有的则四面金属。上上下下的几十秒内,男男女女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楚对方的每一个细节,但是却不一定有时间与对方交谈,而欲望往往就短暂地产生于这方寸之间。  在英国,大部分人都有过办公室恋情,而恋情发生地主要集中在电梯和食堂,可见电梯里传情的效率还是蛮高的。那么在我们身边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呢?    方寸之
期刊
沈桂菊,一个自信与坚持的人,2010年8月1日成立了天津市宁河区海城林业专业合作社。在沈桂菊的带领下,经过短短4年时间的发展,天津市宁河区海城林业生态园已成为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餐饮垂钓、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此园区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和绿色农业为重点,有效整合资源,创新盈利模式,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系统为目的,推广和使用现代化
期刊
瞄准一个高度,担当一份责任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百年老校。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植根于厚重的历史,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衍生了“为了明天”的办学宗旨、“让学校成为受人尊敬的学习乐园和幸福家园”的办学目标以及“人各其美和以共进”的校训。现如今,学校已经成为享誉津门的品牌学校。  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始终是赵岩实现学校开放教育的理想目标,让教师、家长
期刊
孙红文是教育部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是《环境化学》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的负责人,她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教学名师称号。    扎根学科挑大梁  在外人看来,孙红文“拿奖拿到手发软”,而熟悉她的学生和同事都知道在一项项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她无数的付出与艰辛。然而,她总是告诉来访者,一直以来她都“乐在其中”,原因在于她所做的一
期刊
法官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社会矛盾纠纷的终局裁判者,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社会良知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一名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法官,是她的理想和追求,她说:“当一天法官,就要为百姓主持一天公道,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给国徽抹黑、使天平倾斜。”    她,就是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张树崑。在法院从事少年审判工作20个年头,张树崑承办过上千起案件,挽救了数百名失足少年,化解了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