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诱导磷酸化蛋白1调控分化抑制因子3表达在胃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及侵袭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im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应激诱导磷酸化蛋白1(STIP1)通过调控分化抑制因子3(ID3)的表达在胃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及侵袭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胃癌细胞(BGC803)和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2株细胞中STIP1、ID3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转染STIP1过表达载体和小干扰RNA(siRNA)感染序列至胃癌细胞,检测STIP1和ID3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Western blot检测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并与阴性转染细胞比较。

结果

STIP1 mRNA和蛋白在BGC803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51±0.058,2.033±0.107,明显高于GES-1中的1.000±0.034,1.000±0.031(t=21.924,P=0.000;t=16.061,P=0.004)。ID3 mRNA和蛋白在BGC803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29±0.063,2.374±0.096,明显高于GES-1中的1.000±0.025,1.000±0.029(t=16.074,P=0.004;t=23.731,P=0.002)。转染STIP1过表达载体后ID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2.018±0.124,较对照组1.331±0.036(t=9.216,P=0.012)明显升高;转染48 h和72 h后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0.594,P=0.002;t=8.269,P=0.004);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5.669,P=0.011;t=5.265,P=0.013);Vimentin的表达明显升高(t=7.410,P=0.005),E-cadherin明显降低(t=-5.821,P=0.010)。转染STIP1 siRNA感染序列后ID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732±0.037,较对照组的1.252±0.051明显降低(t=-14.295,P=0.001);转染48 h、72 h后细胞增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9.851,P=0.000;t=-19.222,P=0.008);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5.822,P=0.010;t=-4.859,P=0.017);Vimentin的表达明显降低(t=-6.244,P=0.008),E-cadherin明显升高(t=7.697,P=0.005)。

结论

STIP1调控ID3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男性健康,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免疫反应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对前列腺癌肿瘤免疫学和肿瘤微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免疫治疗被认为是前列腺癌最有前景的治疗方式。XAGE-1b抗原是一种前列腺癌相关抗原,具有强免疫原性,大量研究表明其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不少学者认为XAGE-1b抗原是晚期前列腺癌免疫治
门静脉癌栓(PVTT)是晚期肝癌常见的并发症及肝内转移的主要途径,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肝癌细胞侵犯肝门静脉系统,并在门静脉内增殖形成癌栓。PVTT的形成不仅引起门静脉的血供不足、肝功能下降,还可导致门静脉高压、腹腔积液、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VTT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从血流动力学、分子生物学、肝癌微环境等多方面综述PVTT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目的观察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和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对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初发较低级别胶质瘤病例260例,收集相关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比例风险评估行多因素分析。结果IDH突变组和未突变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00个月和27.5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RT启动子突变组和未突变组的中位生
目的观察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EGFRvⅢ/2CAR-T)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特异杀伤作用。方法二代EGFRvⅢ CAR表达框(EGFRvⅢ/2CAR,1 374 bp)克隆入PiggyBac转座子载体PB513B-1的XbaⅠ和BamHⅠ位点,转座子载体(PB-EGFRvⅢ/2CAR)和转座酶双质粒电穿孔(1×20 ms,840 V)转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磺胺药物使用对移植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行肾移植手术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例患者术前3 d内及术后第30天的粪便样本各1份,共计20份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原核生物全基因组后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菌群结构。结果使用磺胺药物后的OTU数量仅为术前OTU数量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
目的探讨溶瘤腺病毒Ad11联合异环磷酰胺对人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细胞毒性检测法(MTS法)检测Ad11的50%最大效应浓度(EC50)和异环磷酰胺的25%抑制浓度(IC25)和50%抑制浓度(IC50)。使用MTS法分别检测对照组、Ad11组[转染复数(MOI)=5]、异环磷酰胺组1(IC25=15 μmol/ml)、异环磷酰胺组2(IC50=25
心房颤动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心肌纤维化是结构重构突出特征。左心房纤维化不仅是房颤发生和进展的相关因素,也是房颤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重要的预测因素。随着磁共振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延迟钆剂磁共振显像(LGE-MRI)逐渐用于评估房颤患者的心房纤维化。因此,我们将从房颤与纤维化、LGE-MRI评估心房纤维化、预测房颤并发症及消融结局等方面进行综述,以阐明LGE-MRI在房颤领域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泛素相关结构域样蛋白2(UBAC2)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42例膀胱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UBAC2的表达,并分析UBAC2表达水平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短发夹RNA(shRNA)介导UBAC2沉默的质粒载体,并转染入EJ和UMUC3细胞。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及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