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引起了教育界同仁广泛的共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学改革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我们开展“生态体验教育”,在数学课堂尝试进行“体验式”学习,就是要在课堂里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儿童时空身心的完全解放,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融入到学习情境当中,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在与老师、同伴共同的学习、交流、评价、反思等活动中,身心得到发展,生命境界得以提升。应该说,数学“体验式”学习真正是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从2012年上半年起,我校数学组在“生态体验教育”理念的关照下,在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的悉心指导下,积极诠释《数学课程标准》“要让学生亲身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要旨,提出了“体验式”数学课堂的主张。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实践、交流,大家逐步探索明晰了“体验式”数学课堂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模式。为了更好地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活动,我们还创造性地在数学课堂上应用“体验卡”。“体验卡”为学生的体验活动搭建了外显的平台。“体验卡”既是教师钻研教材、预设教学过程的物化外显,更是学生学习体验、交流互动、完善升华的有效载体。而今,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体验”已成为贯穿教学活动的主线。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源泉;通过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思想方法;创设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创设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体验成功。
  两年多的“体验式”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全校数学老师积极参与。市、区“体验式”教学专题展示活动,更给了我们与专家、学科同行研讨、碰撞和提高的平台,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日趋完善和成熟。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编辑的《教育观察》杂志独居慧眼,给了我们此次展示和成长的机会。王慧、谢露、曾萍萍、夏晓峰四位老师是我们数学研究团队的代表,他们在“体验式”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都有感悟和提高。本期展示的四篇文章,也见证了四位青年教师成长的足迹。
  王慧老师的文章主要阐述了自己在低、中年级开展数学“体验式”课堂实践的做法。在低、中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营造体验天地,构建数学环境:在情境中体验;在操作中体验;在游戏中体验;在愉悦中体验。在低、中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必要;设计好操作活动,多让学生感受。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推理的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体验过程,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谢露老师的文章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公开展示课《认识克》来谈“体验式”教学中的“课前体验”“课中体验”“课后体验”。通过课前体验,学生回顾旧知,在旧知的回顾过程中提取头脑里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中体验,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感知并掌握知识,体验1克的重量,并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课后体验,基于课本,延伸课外,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体验,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体验的课堂是适合学生的课堂,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发散、积极和主动的状态,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曾萍萍老师的文章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以“体验卡”为载体,谈了自己在数学体验式课堂教学中的四个环节:在预习自学中初次体验,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分析好学情;在教学活动中再次体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思考交流中建构意义,引导学生完整经历从“问题情境到初步建立意义”的过程;在练习应用中发展延伸,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其价值与魅力。
  夏晓峰老师的文章则对“生态体验式”教学的界定和开展“生态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作了阐述,并且具体介绍了“生态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在生态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寻找合适的契机,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体验式”教学研究,让我们的教师得以成长。“体验式”课堂,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是个体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亲近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挖掘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乐说。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7-0054-04  [作者简介]邱敬慧(1976—),女,广东省惠州市下角
期刊
[摘要]对小学乘法口诀表的教学来讲,“学、展、导、用、评”五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升其学习能力。五步教学具体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师生互动,探究点拨、学法指导,实践运用、拓展延伸,以及立体评价、全课总结等。  [关键词]五步教学;5的乘法口诀表;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2-0053-03  [作
期刊
[摘要]选修课课程目标的设定不必面面俱到,应当体现出教材的特点。基于教材篇目的选择和单元的设定,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实际的教学效果上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课程目标可以设定在“修齐治平,经世致用”这八个字上。  [关键字]课程目标;修齐治平;经世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7-0078-04  [作者简介]刘巧玲(1978—),女,广西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切实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能力,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和“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两大困境。  [关键词]习作教学;有效;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7-0075-03  [作者简介]王防刚(1976—),男,江苏盐城人,硕士,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小学教师,中学高级。  
期刊
[摘要]每个班集体都会存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应用心、用情唤醒他们美好的心灵,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教师可以用情感教育开发学困生的潜力:把学困生看作一个大写的人,把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要让学困生对前途产生希望,艺术教育为学困生提供精神生活养料。  [关键词]学困生;情感;精神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随着电脑的广泛使用,当下中小学生的写字水平明显下降,这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提高写字能力,加强写字指导已刻不容缓。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重视规范写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关键词]写字认识;写字指导;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7-0069-03  [作者简介]谭振华(1958—)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践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通过观摩3个精心设计的教学片段,获取一些启示: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问、鼓励提问、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39-03  新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正是这些符号的有机排列形成了含义深刻的阅读文章,这些阅读文章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感受语言运用习惯的机会。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体会到了语言的强大力量,获得了思想上的熏陶,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阅读的乐趣远远不止于此。然而,在实际的英语阅读学习中,学生和教师并没有注意深入挖掘这些乐趣,而是采用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英语阅读始终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教师在高中英
期刊
[摘要]面临升高中的压力,初中生对政治课会有所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运用“抓住圆心,散射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以重点为核心再延伸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知识。而抓住教学重点可采取多种方式,如结合现实、网络教学法等。  [关键词]初中政治;主题型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读是知识的吸取,写是思想的表达。要抓好语文教学,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一、阅读实践是凭借;二、课内得法是根本;三、课外习得是关键。多读有利于学生熟悉和理解课文,提高其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多写有利于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熟练运用,提高其写作水平。多读多写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阅读实践;强化训练;课外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