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中物理学科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高中物理教材编纂的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大,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如何跟上这种形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概念作为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新课教学中,其引入方法是否恰当,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会影响到能否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而参与教学活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引入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概念教学 引入
  一、类比法
  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学中,有不少的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因此,针对这类物理概念的教学,其最佳方法就是用类比法进行引入教学。只有这样,可以使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
  例如,与重力势能类比,引入电势能的概念;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方法类比,引入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将电流类比于水流,建立电流概念;将电压类比于水压,建立电压概念;把交流电相与相差的概念同简谐振动做适当的类比,建立交流电的相与相差的概念;把电磁振荡类比于弹簧振子或单摆,把电谐振类比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现象,建立电磁振荡概念等等。
  二、激趣法
  心理学家认为: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便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去探索新知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物体运动与变化现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引入概念时应注意结合有趣的物理现象进行讲述去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并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值得注意采纳的方法。
  三、联结法
  物理概念大多数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通过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发生联结,有意义的研究才能实现。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已有旧知识的作用而引入新概念,这是物理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
  例如,在引入能量的概念时,先沿用初中时所学过的一些粗浅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了能量。在此基础上,讨论怎样定量确定能量的变化问题,从而得出用做功的多少来确定能量变化的多少这样的一个基本认识,再通过列举事例分析而引入能量的概念。又如,在引入电势的概念之前,先复习场强的引入过程,说明在电场中某点,随着检验电荷电量的增大,所受电场力成正比地增大,但电场力与电量的比值是确定的,这就是该点的场强。有抓住这样新旧知识间的本质联系,自然而然地导入电势概念,才有助于学生接受新概念的内涵。
  四、设疑法
  设疑如同悬念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经过学生积极思维之后得到的概念能经久不忘。在概念教学中设置疑难能更好地为概念引入创设思维情境,这是引入物理概念的一种好方法。
  例如,引入全反射概念时,将一束光线从光密媒质(水或玻璃)中斜射到光疏媒质(空气),然后慢慢地增大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为什么折射光线不存在了呢?反射光的强度为什么加强了呢?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句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一现象。在学生分析疑问的基础上,引号学生抓住本质给出全反射的定义,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全反射的概念。
  五、实验法
  大多数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新概念的,学生易于进入教学情境,形成鲜明的印象,从而强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引入弹力的概念时,先演示小车受拉伸或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说明弹簧在恢复形变时要对使之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再演示弯曲的弹性钢片能将粉笔头推出去,总结得出物体恢复形变时要对使之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进而得出弹力概念。又如,在讲述超重与失重时,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在指针下卡一块小纸片并记下示数,当提着弹簧秤加速上升时指针会把小纸片推到下方,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从而给出超重的概念;同样,在观察弹簧秤加速下降时其读数减小的现象后,建立失重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的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新概念的情境,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外延法
  物理学中,有些物理概念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概念的定义方式是用来揭示概念内涵的方式给出的,而越是抽象的概念,学生越难理解,不易接受。因此,对于这样的概念在教学时最好要从其外延开始引入。只有这样,才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才能容易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可逐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归纲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
  七、实例法
  在物理学中,有许多的物理概念是通过剖析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分析现象、抓住其本质而归纳得出的,因此,在对这类概念引入教学时,我们不妨也模仿这概念的建立过程模式对其进行“重复式”的讲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并掌握该概念涵义。
  当然,除了上述几种概念教学引入方法,还有亲身体验法、实物模型分析法、理想实验模型法等等,在此不再繁述。总之,无论采用何种引入方法,都必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尽可能做到形象直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 艺术 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提高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教学中,应该紧跟课改步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微笑 兴趣
期刊
摘 要 现代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但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兴趣 英语课堂 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新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活动、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创设 平等和谐 学习氛围 合作 探究 拓展  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非常重视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本人倡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期刊
摘 要 口语交际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而语文课程标准将“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之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接物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原大纲的基础上经过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其中把以前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训练,这种做法体现了观念的更新,又更具有操作性,有利于提高听
期刊
摘 要 随着医务护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务护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在妇产科医护中,在众多的医务护理工作中对于妇产科护理最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这关系到两代人的生命安全问题。针对妇产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应该做出合理的调整,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强的妇产科护理人员。相信随着妇产科护理工作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会很快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  关键词 妇产科 护理工作 措施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全新理念也如春风吹满校园,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让学生构建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正好迎合了21世纪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而且,它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鉴于此,我们选择了中学数学教学中认知结构的构建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促进对数学认知结构构建的重视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本文仅对初中数学
期刊
摘 要 班级管理应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习惯 教育  参加工作以来,我切身体会到班级管理的难!刚参加工作时,年轻气盛,总认为“严师出高徒”,所以在管理班级时一味地要求严。然而,结果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班级非但没有“风平风静”,反而出现了几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后来我渐渐明白,教学中还
期刊
摘 要 COD快速测定仪器法和国标回流法对同一标准样品进行COD的测定,结果表明,仪器法可大大缩短COD的测定时间,且方法操作简便,测定值与国标回流法基本一致,在标样正常范围之内。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快速测定仪器法 国标回流法  1 引言  水质监测过程中,常用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衡量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该值用于表示被测水体中可被强氧化剂氧化的溶解性物
期刊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教师要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  1.严爱优等生  传统的班级管理理论认为,班主任是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