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听到批评,我们就会负能量爆棚?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A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群体中,不可能事事都尽如人意,表现好的时候得高分、被赞扬,表现不好的时候,有时连同情分都得不到。所以,就要有被批评的心理准备。但是批评所带来的巨大威力,真的就像寒冬夹杂着雪花的冷风打在脸上,冰冷刺痛。
  为什么批评会让人们感觉不好受呢?又为什么会给人们带来那么剧烈的情绪反应?不就是几句简简单单的批评之语,凭什么会让人们的行为或言语失控呢?我们又该怎么应对外界对我们的批评呢?
  理解“批评”背后的意思
  “批评”一词在生活中是指一个人对缺点或错误提出的意见,这也是最常见的“批评”,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比如,“这件衣服穿着不好看”、“那家餐馆的环境很不卫生”、“你的工作完成的质量不高”等等。
  其实可以看出,批评是对事物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些意见,并不是抱怨、指责或是人身攻击。它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贬义词。细细看来,会发现“批评”还是一个很正能量的词。因为“批评”可以让我们知道外界的反馈,及时明白所做的事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积极的调整自己。
  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绝不会认为“批评”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不要说被外界批评会让我们不舒服,即使一句“逆耳忠言”恐怕也会引发我们心底的海啸。虽然逆耳忠言未必是批评之语,但是听的人却觉得它与“批评”无异,或多或少让人感到不得劲。
  你对厨师说“这菜真是咸啊”,与你对他说“这菜要是稍微淡点就更好吃了”,都会让他感觉不好受。因为这两句,他都会认为你在质疑他的专业能力,会让他很没面子。
  说到底,忠言逆耳只不过是另一种批评而已,历史上有很多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但往往结果都不是很好。因为这而被杀头的、流放的、遭受牢狱之灾的人是不计其数。不说这些帝王将相,就单单说咱们这些平常百姓,被批评后,谁又不是瞬间就会产生愤怒、伤心、羞愧、失望等诸多负面情绪呢?
  有时,在被批评时还会和对方怼一下,辩解一下。假如因为顾忌对方的身份或是现场的情况不方便解释,私底下我们也会絮絮叨叨,自言自语一番;要么拉着好朋友大倒一番苦水才算完事。
  这是因为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所体验到的情感、所接收到的评价,都会慢慢形成一个人认识或是评判外界和自己的独特思维模式,情绪特点以及行为方式。而当面对外界的批评时,人们便会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来处理、加工它。这期间必然会带着极强的情绪色彩。
  分清“批评”的性质
  有时候,你会发现外界对你的批评简直就是胡扯八道,无耻报复,人身攻击;有时候,你还会发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一下子让你醍醐灌頂、豁然开朗。能够得到外界“良性”的批评,不亚于在漆黑的山洞里看到一丝亮光。但如果遇到了针对你的“不良”批评,那简直就会让人怒不可遏,分分钟想骂回去。
  我们应该学会区分出哪些是“良性”的批评,哪些是“不良”批评。“良性”批评是指那些针对事情本身,在理解和认真思考之后给出的意见,而不是强词夺理、无中生有。这些良性意见可以让我们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而那些“不良”的批评则带着极强的个人情绪色彩。这类人所提出的批评并不是针对事情本身,而是因为自己的嫉妒、愤怒等不良情绪需要找个发泄点。恰恰你就是他们要找的猎物,因为你可能在某些方面比他们强,或是不小心触碰到他们的神经或利益了。他们想通过激烈的言语来打压你,让你出丑、愤怒,以此来实现他们的目的。
  所以,当面对外界的批评时,我们首先要弄清,这究竟是“良性”批评,还是针对自己的“不良”批评。因为弄清这一点将会决定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情绪和态度来面对它。
  如果是“良性”批评,就努力控制情绪,不要反应很强烈,极力为自己辩解,尽量耐心听下去,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存在那样的问题。这会让我们受益。但假如是针对个人的“不良”批评,那么我们就可以当面揭穿对方,请对方就事论事,然后为自己进行辩解,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
  但即使我们面对的是“良性”批评,恐怕也会感觉到不舒服。因为外界批评可能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被质疑,没有被认可、理解或是尊重。尽管有时候知道对方只是对事不对人,但是我们的大脑依然会做出“这件事没有做好,说明我不行”这样的联系和推论。
  当对方提出批评的意见时,不要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怼回去,而是要思考如何把事情考虑得再全面一些,再深刻一些。要认识到只这一件事并不能决定我们的能力和价值,这样,在被批评时,才能快速调整好自己,恢复自信。
  不过,要想更从容的面对批评,还需要明白:批评为什么会让一个人愤怒、自信心下降、自卑,甚至开始封闭自己?
  为什么批评会让人不舒服
  批评意味着要对人和事进行评价,而我们其实对外界的评价是很敏感的。人们天生爱多想、多疑,当外界对我们做出评价时,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我们都会联系到自身。我们可能会对批评进行思考:它肯定是故意针对我的;我能力太差了;我能有错吗?
  批评之所以让我们不舒服,是因为它可能触碰到了自己一些柔软的地方:自我价值;自卑之感;尊重的需要。
  1.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我们在长时间的生活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它反映着我们对周围的存在价值以及外界对自己的认可和接纳。自我价值感,是看重自己,觉得自己受到周围人的重视,并在有良好的评价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这种自我价值感,使我们自信、自强的来源。
  当接收到外来的批评时,我们会因为某些关键点而感觉到自我价值遭受了挑战。我们会觉得自己被质疑,没有被外界认可、理解,会被外界抛弃……尽管这些快速出现的想法不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就感觉到这是真的。
  于是,我们就会产生情绪和行为上的剧烈反应,想尽快恢复自己在外界中的形象。我们会感到自己没有被理解而愤怒、失望、焦虑,想极力解释和辩解这些事情是有原因的,以此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是值得信赖的。   可惜的是,当我们越是这样冲动和情绪化,外界就越认为他们的批评是正确的。这反而使自己的境地更加的糟糕。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忍住打断别人来为自己辩解的自动行为,耐心的听对方讲完,然后再针对某些问题给出自己的解释。尽管很不容易,但只要多实践,就会慢慢学会控制自己。
  2.自卑之感
  有的时候,外界的批评还会让我们再次看到那个自卑的自己。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小时候父母对自己选择的否定,老師对自己学习的批评,同学对自己的嘲笑……这些话语一遍遍的告诉着自己:你不行。
  当外界对自卑的我们批评时,我们的内心开始缺少安全感,感到紧张、羞愧、焦虑。于是,外界的批评便可以毫不费力的摧毁我们心灵的防线,给我们带来痛苦和折磨。即使对方的批评非常有道理、有根据,但我们依然会在心里谴责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回味批评之语,觉得自己让别人失望了,自己把事情搞砸了。
  而真实情况并不是这么严重,有时候甚至不是自己的责任。这其实会让自己经受很大的委屈,即来自外界,也来自自我折磨。
  针对这种情况,自卑者需要在外界的鼓励和帮助下,不断完成内心建设,调整好自己。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3.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需要尊重别人,也需要被别人尊重。当没有得到外界足够的重视和尊重时,我们会感到耻辱、愤怒。恰恰批评这一行为就很容易击碎我们身上“尊重的外衣”,让我们露出真实的自己。
  人们被当众被批评,比如,老师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责骂一位同学,学生在课堂上指出了老师的错误……这些都是没有考虑到当事人的感受和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对方的批评是多么合理与正确,当事人恐怕也会备受伤害。
  当我们尊重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时,批评只会让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全部失控,因为这会让我们感到被轻视,被质疑。一个被轻视、质疑的人,是不会好好和对方说话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智慧来对外界的批评进行处理了。
  当我们遇到那些不尊重自己的人的批评时,不要处处忍让,而应狠狠给予还击。那些不尊重你的人对你的评价,自然不是客观的,他们只想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和情绪宣泄,从而占得上风。此时,如果你能针锋相对提出自己的观点,那么对方就会变成泄了气的皮球。
  批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会穿梭于生活的各种场合中。对待它就像对待你手里的饮料。喝完之后,及时把瓶子扔掉,不要让它成为你前进中的累赘就行。
其他文献
春节假期已经渐行渐远,你是不是又开开心心地吃胖了几斤?然而,好消息是,科学家们踩着七彩祥云带着新的研究成果来拯救你们啦,看看最近他们又有哪些奇妙的减肥新招吧!  吃嘛嘛香,体重不长   为了控制体重,天天水煮鸡胸拌菜沙拉?美国耶鲁大学的Eichmann研究组也觉得这不是个好办法。他们最新发表在《科学》上的研究揭示了脂肪被肠道吸收的分子机制,并提出了一种从源头上遏制脂肪吸收从而阻止肥胖的方法。  
期刊
我和文字打交道的时间已久,大多数时候都游刃有余,但不得不承认,也会有感觉干涸的时刻存在。   那种时刻,枯坐半天之后,就会对自己感到愤怒,不知是因为写不出字而让人惶恐,还是浪费了时间更让人难受。   作为月刊编辑,通常每个月都会有一次把自己逼上绝境的感觉,这样的经历并不好受。但同时的悖论是,不到临近死线的时候,自己是不会提笔的。   于我而言,太有壓力和太没有压力,都让人写不出东西。只不过后
期刊
当下,网友追剧已开启“倍速”模式。很多视频网站都添加了自动快进功能,可以调节至1.5倍速、2倍速。有人认为这样看剧更有效率,也有人认为这样走马观花没意思,还有人指出这是因为电视剧注水太多。  高效又时髦的“倍速”追剧   追剧是年轻人休闲放松的主要方式,现在视频播放平台有了“倍速”播放的功能,很多观众表示很快就适应了这个新功能。比如在热播剧《如懿传》《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橙红年代》等剧的
期刊
关于电竞,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有说法称“中国太多的孩子没有接受过体育运动的熏陶,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都还没尝过体育锻炼和成就的快感,就立马被电竞给俘虏了。”这也是许多家长的共忧。然而,连北大都开设了《电子游戏通论》课程。学生与电竞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关系?这的确成了一个网红问题。  有问题的好东西   电子游戏对学生来说到底是好是坏?北大网红课《电子游戏通论》的任课老师陈江亮明立场:电子游戏是一个有问题的
期刊
“肥宅快乐水”、“肥宅快乐花”、“肥宅快乐茶”……当下,“肥宅快乐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各大社交媒体。有人以为“肥宅”代表着“肥而油腻”、“宅而颓废”,但其实“肥宅”更偏向于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是在充满焦虑和压力的当下,通过“肥宅”来暂时解放自身。  从“致郁”到“治愈”   “肥宅”本来是二次元文化圈的词汇,代指体型肥胖的宅男宅女。如今“肥宅”大热,不少年轻人明明只喝了瓶可乐,身材匀称,
期刊
梦想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我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用它穿越一切迷雾的光芒,在远处指引我们,告诉我们最明媚和最美好的去处。当我们拼尽全力向着梦想冲击的时候,从心底源源不断生出来的,是欣喜,是感动,是强有力的勇气。在实现梦想这件事上,从来不缺乏榜样,而这榜样的数量也因为彼此感染,而愈来愈多。  请相信,梦想是点亮黑暗的唯一火种,即便此刻只有缓慢晦涩的联系,只要心中希望不灭,只要坚持勇敢前行,就一定会拥有最
期刊
“我是李煜筠,来自中南大学。我想先给自己贴一个标签——‘垃圾女孩’。”在一场大学生公益演讲活动中,李煜筠以这个听起来“不雅”的称号作为自我介绍,但这个并不美丽的称号让很多人记住了她美丽的心。  和“垃圾”為伴   尽管我给自己的标签听起来有点“不雅”,但我觉得很贴切。大一时,我加入了中南大学绿色科技协会,从此便掉入了环保的坑里再也没有爬出来过。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我在协会里干过的工作无一不和“垃
期刊
去年寒假的时候,希望远足的我无意间听说了一个国际志愿者项目,由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HQ(IVHQ,国际志愿人员总部)组织,浏览了IVHQ的官网之后,我发现其项目遍及非洲、亚洲、南美洲等全球各地,而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眼泪”的斯里兰卡深深吸引了我。   看过电影《千与干寻》的人都应该对在水天一色异世界中的茫茫大海上行驶的列车记忆犹新,而现实中的海上火车就在斯里兰卡,在首
期刊
越是同样杰出的名校,互相之间就越有“瑜亮情结”,也因此结下不少恩怨情仇,生出不少江湖是非。这样互掐的对头,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过神奇的是,不管再怎么掐架,名校之间的感情不但没有疏远,反而越“掐”越深。  “黑骑士”之争   同为美国最负盛名的军事学校,美国西点军校与美国海军学院之间的火药味可不是一般的浓。和平年代,自然不可能靠打一仗来分出胜负,所以两校间的橄榄球赛就成了战场。   军事学校的体
期刊
我,一个朝九晚五正常上班的90后,一年能攒30天假期,一个人去远方做文化旅行。一个人旅行的好处?我脑子里蹦出的,不是“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的文艺癌,也不是“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的艳遇党,而是,它首先能让我迅速变成一个职场的靠谱人。  90后“萌新”,职场靠谱人   先来讲讲我是怎么因为“一个人旅行带来的好处”,扭转了总监对“现在的年轻人都不靠谱”的固有偏见。   我刚入职三个月,还在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