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视野中的多重“逸品画风”

来源 :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j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代表性的论著观点,梳理了西方学界对中国古代“逸品”和“逸品画风”的研究历程,认为西方的“逸品”观念深受日本学者的影响.同时,在西方“逸品”观的眼中,南宋的禅画和晚明的“狂怪”画风延续了唐代的“逸品画风”,文人画风则是对“逸品画风”的借用.最后以高居翰为代表的西方学者们在东亚的语境中看中国画,将画面呈现归结为湿润的墨法和简略的形态,与岛田所论述的唐代“逸品画风”、“简略”和“粗笔”之风间有着承袭的关系,这与中国惯常理解中的“诗画合一”是不尽相同的.
其他文献
中山公园是民初北京市政工程运动中最早诞生的城市公共空间,后成为京派美术展览活动的中心.从民国成立到全面抗战爆发前的中山公园见证了美术展览、社团、院校、画报的萌芽和
云南城市体系呈典型的首位型结构,在特大城市昆明下面宾缺一个等级;一般老城市缺乏活力,而新兴城市则基础设施落后,城市职能单一,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一些小城市甚至还处在“
接上篇所述,本文继续以11年为一阶段,搜集整理西洋美术史译介在1928-1938、1939-1949两个时期出版著作的名单和主要信息.在此史实基础上,依然透过翻译文化学派理论视角,从文
会议
<正> 我的伯父赵郁卿(1881-1944)又名赵文普,笔名愤慨。清末(1905年)曾任凤城府(今辽宁省凤凰城)知府。1907年卸任在北京候缺期间,曾创办《公言报》。后因触犯了西太后,报纸被查封,伯父亦被清政府判为永远监禁。1911年辛亥革命后,我伯父被释出狱,回原籍丁母忧三年。1915年来到哈尔滨市,从事律师职业。1921年6月1日
抗战时期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是一所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学校.美术教育是育才学校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方面.学校绘画组师生是重庆抗战文艺战线上非常活跃的人
“思绪似一张网,展开来毫无头绪,但这一刻的阳光里有一抹暖暖的情意涌上心头”.近期创作时每每画至酣处,这句话总萦绕在脑海.rn闽南沿海居住民是自魏晋以来为避战乱南迁的中
期刊
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现代转型适逢西方现代绘画在中国进行跨文化传播,二者交织并进,彼此深刻影响.本文结合美术史与传播学研究方法,细致梳理其中以黄宾虹为代表的传统书画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