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主动而生动,因生动而互动(国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音乐新课标的理念指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在初中生的音乐课堂上,想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并非易事,由于年龄和心理的缘故,他们大多腼腆害羞,不如小学生那么爱表现,而学生若不主动,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死气沉沉,教学效果自然也要大打折扣。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若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授课教师自己必先用自己的行动和热情来感染学生(自身“主动”),将枯燥的知识化为变现的动作和鸣响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到“参与音乐”的乐趣(课堂变得“生动”),最终也参与到音乐中来(实现师生“互动”),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并接受音乐的知识。
  【关键词】音乐课堂 主动 生动 互动 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13-01
  引言:从初中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冷淡与麻木说起
  音乐课堂尤其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很多教师的理念,也是心愿,然而有经验的初中教师都会发现:很多初中生过于拘谨,想要调动他们的情绪很不容易。也有许多老师希望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课件做得漂亮生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当然也非常必要,但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主动性的话,那么即便教具再完美再生动,授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有的教师以学生素质下降、生源较差为由,来解释学生在课堂上的冷淡甚至是麻木,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纵观幼儿园、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最大的区别就是初中教师“动”的比较少,幼儿园和小学的音乐教师大都毕业于幼师或者是“3+2”,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比较全面,综合素质比较好,这里有两个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动”的魅力。
  对策: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案例解析
  1.案例一:“比较”得来的经验
  笔者在上一堂学校教学开放周的公开课时,选了第16册的一个课题《电声音乐》,在正式上课前先进行了一次试上,两堂课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在试教班级上课时,笔者请了教研组长过来听课,学生还比较配合。为了让学生明白电声乐对的组成,笔者制作了里面每个乐器的ppt,用电脑来操作,体现它的电子性。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开课了!
  这个班级的学生很乖,但是参与性可能没有之前的班级好,那怎么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呢?当然这节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声乐队,如何来玩电声乐队,笔者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电子琴和电脑,本来想让学生自己现场谱曲完成,但觉得这样可能比较有难度,便让学生欣赏ppt里的一段视频音乐,并且把主旋律听出来,根据这个主旋律来演奏。旋律是听出来了,但是请谁来演奏呢?笔者来弹电子琴,学生用电脑打爵士鼓,效果还真是不错呢!
  通过这节课笔者感到:有了学生的参与,寓教于乐,课堂效果果然不错,他们不仅玩到了电声音乐,而且也领悟了需要牢记的知识点。至于成功的原因,笔者以为很简单:由于有了教师的示范性“参与”,学生才有了参与的兴趣和动力。
  2.案例二:“意外”带来的教训
  在一次校级的公开课比赛上,笔者就曾遇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事情。当时的课题为《溜冰圆舞曲》,虽然这课题曾在区里比赛过,但笔者还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学情,做了些许的改动,课前早早地把ppt导入到电脑里,演示一遍,非常好!
  但意外的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电脑死机了,当时刚好只分析了第一圆舞曲,脑子一片空白。但这是一堂公开课,中途告停是不可以的,于是,在没有片刻停留的情况下,笔者就重复唱了一次第一圆舞曲的主题,乘着这段时间赶紧准备接下来的20多分钟。怕学生不肯动,有了一些前车之鉴,于是笔者自己先跳起了优美的华尔兹,在学生面前翩翩起舞,没有音乐,就自己打节奏“嘣哒哒,嘣哒哒”,怕学生比较害羞,不敢表达,又特意讲了跳交谊舞在今后社交场合的一些作用,从眼神中,笔者看出了学生想学的迫切性,顺势而导,学生自然而然学起了华尔兹,而在这期间笔者一直穿梭舞动在学生之间,学生的舞姿也逐渐由拘谨到开放,随着节拍在音乐教室翩然而舞,最后笔者用钢琴弹奏着第一圆舞曲的主旋律,学生随着旋律哼唱着旋转舞蹈着跳出教室。
  笔者不敢说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但是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对教学设计的临时改动,也让学生学到了比知识目标更为有效、实践性更强的教学目标,同时与《音乐课程标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并提倡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相符合。教师与学生一起动,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程的改革让很多教师都过多的依赖于课件或多媒体,“教”由机器代劳了,“动”让学生动起来就是了,教师似乎成了“多余”的。在音樂课上,现在很多教师都非常的“现代”,上课只要有电脑就可以了,学唱歌,跟着碟片里的暂停一下,唱一句,学完了,就根据伴奏带来唱。这样的课笔者也上过,但是学生的反应很差,因为教师是他们的榜样,是他们的楷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他们的宗旨,所以先模仿教师才有可能超越。
  小结:教师主动性的“示范”效应
  可见,在新课改中,笔者们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任何机器都取代不了的,笔者们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首先教师得自己先参与到其中,以自己的切身所感来带动学生。当今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改变过去音乐教学中以教师、书本为主的方式,取而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的机会,这固然没错,但是教师也得摆正自己的位置,起到良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要努力从笔者做起,改变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努力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中去,而为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授课教师自己必先用自己的行动和热情来感染学生(自身“主动”),将枯燥的知识化为变现的动作和鸣响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到“参与音乐”的乐趣(课堂变得“生动”),最终也参与到音乐中来(实现师生“互动”),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并接受音乐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1
  [2]张开军.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1日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本文构建了独立学院参与校外竞赛组织的运行体系和保障机制,分享了FSAE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过程中的成果,事实证明组织学生参与FSAE校外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FSAE 校外竞赛 独立学院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项目1: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7-01  写作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课程的变革也越发引起社会的重视,近年的中高考作文试题正在要求“面向生活”,主张人文性回归。然而“面向生活写作”在教与学的实际过程中其效果却总不尽如人意,“应试作文”、“撒谎作文”总是屡见不鲜。要实现作文人文性的回归,要为生活而作,仍需消除一些困惑。  “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02-01  写作是综合思维的过程,作文的能力并非仅仅是文字的功夫,它所包含的是学生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复杂的智力活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功夫就不能仅仅限于文字的功夫,俗话说“作诗功夫在于诗外”便是这个道理。  探究学生写作的实际,可以发现存在三种困难:一
期刊
【摘要】兴趣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自能作文能力的切实提高是有很强的意义的。本文试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写作 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09-02  兴趣是驱使学生
期刊
【摘要】“作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与学的一个重点。它不仅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对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对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文方法,形成语言能力、开发创造潜能和激发创新精神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更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一个必须突破的难点。为此,我们老师在作文指导教学中,就要想尽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教学技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突破学生习作难,懒写作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51-02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合作完成的目标。它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目标,对教师来说则是导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合理,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败。目前,数学教学中重“知”轻“能”,重“中间”轻“两头”,耗时低效等现象,无不与教学目标相悖有关。数学课堂教学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首先要从
期刊
【摘要】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为现代数学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基础。本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中“常用、巧用、活用”的实践与思考,从充实内容、启迪学生主动思维、建构知识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增翅添
期刊
【摘要】由于开放题起点、层次多,答案不唯一,即使后进生也能得到一些正确结果,激发他们追求成功的欲望,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促使他们思维能力得以锻炼。  【关键词】思维 开放题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33-0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76-02  本节课是《水和人类》中第四节“水循环”的第二课时。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知道了沸腾现象中物质从液态变化到气态,并且温度需达到沸点,还学习了用粒子模型解释沸腾现象。这节课要在这些基础上,先引出蒸发概念接着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用粒子模型解释蒸发现象,学习蒸腾现象。本课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尊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存在,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的学生观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思想准备。故在教学中,我尽量赏识学生,从朗读入手,唤起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 赏识 学生 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84-01  《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