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乡村社区生活圈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基本单元和重要依托。面向我国乡村不断收缩的现实,顺应趋势、主动优化乡村社区生活圈对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精明收缩理论,从乡村收缩背景下"人—地—资源"变化对乡村社区生活圈的影响出发,从层级结构、尺度规模和供给模式3个方面提出乡村社区生活圈的优化路径,并以冀中南地区的典型县级单元—河北省肃宁县为例,识别其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社区生活圈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基本单元和重要依托。面向我国乡村不断收缩的现实,顺应趋势、主动优化乡村社区生活圈对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精明收缩理论,从乡村收缩背景下"人—地—资源"变化对乡村社区生活圈的影响出发,从层级结构、尺度规模和供给模式3个方面提出乡村社区生活圈的优化路径,并以冀中南地区的典型县级单元—河北省肃宁县为例,识别其乡村社区生活圈现状并分析其配置问题,提出精明收缩导向下乡村社区生活圈的优化思路,以期为其他地区乡村社区生活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分析纪念性景观的概念内涵、特征要素和发展趋势,提出新自然主义和多层意境结合的纪念性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并以桂林市全州县湘江战役纪念园规划设计实践为例,结合自然景观特征,从情境、景境和物境3个层面突出战争主题纪念园的风貌特色并构建纪念系统,以期为类似纪念性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双循环"经济形态的新需求势必带来城市空间生长、利用逻辑的转向,空间供给作为重要的保障性制度安排,是政府实现战略愿景的重要抓手,亟待以更为精准、灵活的方式服务于"双循环"新格局。文章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入手,分析城市空间供给的需求特征与现实困境,进而提出城市空间供给与治理创新的主要策略,包括以重大项目策划为牵引,聚焦"补短板""锻长板"的战略方向;以专项规划实施评估为抓手,推进"需求端"
为验证工业废渣复配后用于公路特殊土路基中的可行性,以新疆S21线阿勒泰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在分析工业废渣特性基础上,确定各渣体(矿渣、炉渣、电石渣)最优组成比例,并对三渣稳定特殊土的配伍性和强度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矿渣和电石渣中化学成分以CaO、SiO2为主,占比约为70%,而炉渣中各化学成分含量基本相当,占比在10% ~30%之间;矿渣:炉渣:电石渣配比为8:3:4时,三渣稳定粉粘土抗压强度最佳;在其最佳含水率为14.1%、最大干密度为1.89 g/cm3时,测得三渣稳定粉粘土试件的CBR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面临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大量的规划理论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文章从整体主义的视角出发,从认知层、关系层与检验层3个层面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对我国空间规划改革的4个历史阶段进行回溯,从认知趋势、关系趋势和检验趋势三方面分析了空间规划的演化特征,剖析了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存在的3个核心问题,并针对核心问题提出了整体主义空间治理的应对思路。
城市眺望系统规划作为一种以城市整体尺度景观形态与视点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规划设计类型,为城市眺望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规划基础,使城市眺望系统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文章以《厦门市眺望系统规划》为例,详细阐述了城市眺望系统规划的途径与方法—确定景观眺望的系统结构、确立形态量化的解析途径、建构规划设计的导控框架和融入开发控制的管理程序,明确了城市眺望系统规划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和成果形
生态文明建设、全域全要素管控已成为新时代规划的重要趋势,面向"山水林田湖草"资源要素管控的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应运而生。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随时代需要而变化。文章剖析了现阶段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不足,以及其与村庄规划之间的衔接问题,即两者间的规划关系不明确、编制单元不匹配、衔接路径不明晰、编制内容有重叠。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国土综合整治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衔接思路,提出将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