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GUK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不但面积大、项目多,工期长,而且设计到千家万户,施工场面比较分散。因此,要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治理指挥系统。
  “小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由县政府、水利局和有关乡政府领导干部组成,由主管县长挂帅,在上级主观部门的指导下,按规划设计要求,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统一协调和领导全小流域的治理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施工技术指导、管理技术档案、签订治理合同、管理治理经费、制定管护制度、检查落实、总结评比等工作;流域内分别以行政村为单位,由村长牵头,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负责本村的小流域治理和管护工作;各行政村分别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服务队”,其主要任务是接受培训,传递信息,对承包单位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对治理成果进行管护;各种形式的承包治理单位,根据上级具体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所承包的治理任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经系统反馈到指挥部。
  一、小流域运行管理
  1、计划。在小流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劳力、资金和治理任务,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编制规划期内分年度实施计划。在安排次序上,本着先解决当务之急的原则,周期短、难度小、受益大的项目先安排,周期长、难度大、受益小的项目后考虑,总的顺序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编制实施计划应讲究科学、实事求是,通过合理有序的安排各项措施,使小流域治理逐年达到规划的目标。
  2、承包。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承包,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未治理而又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水面等进行承包治理;二是对治理的成果承包管护、扩大效益。
  小流域治理“三统、三分”双层经营制,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服务;分层投资、分户管理、收益分成。通过“三统”确定了统一经营的具体内容,确立了集体的所有权,强调了集体对农户的服务。“三分”则保证了户包治理责任制的延续性、稳定性,确认和强调了家庭经营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层投资和收益分成,明确了集体与农户的承包关系,理顺了集体、承包户的经济利益,充分发挥了集体和农户两个积极性。
  小流域治理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统一规划,统一治理,集体投资,承包经营,受益分成。这种形式适用于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每年从集体积累和当年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投向小流域治理,解决了农户资金和劳力不足等困难。
  (2)分层投资,分户经营,受益分成。这种形式适用于集体经济实力一般的村,采取国家补点、集体拿点、个人筹点、银行贷点的方法,多方投资,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3)劳动积累、分户经营、分户受益。这种形式主要是一些比较贫困的村,集体无资金投入,主要靠利用劳动力多的优势,平摊义务工,集体统一组织治理。
  (4)资金入股,股份经营,按股分红。这种形式主要用于经济林建设,资金、劳力、物资、科技、土地均可入股,经营收益按股分配。
  3、资金。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因为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所以,治理的投资应由承包者全部负担。但是,由于小流域治理区大多是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贫困落后的山区,加之治理后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整治国土来说具有一定的效应。
  二、小流域治理
  治理要按规划、设计、计划、规程来进行。通过治理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一)治理顺序
  1、先上游、后下游。上游是水土流失的起始点,集水面积小,侵蚀程度轻,容易加以控制。而且工程量不大,省工、省投资。同时由于从上到下节节控制,为下游治理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先上后下的治理顺序,是人们在长期治理实践中逐步摸索到的一条规律,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先治坡、后治沟。地表径流大部分从坡面开始,而后顺坡而下,水量增加,流速加快,冲力加强,自然就加重了水土的流失。因此,只有先控制坡面径流,才能更有效地制止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如果坡面径流得不到有效控制,治沟不治坡,势必形成洪水纵横,千沟万壑。
  3、先沟掌、后沟口。由于沟掌上的来水量小,且来自七沟八岔,因此,在沟掌上分沟拦蓄,工程量小,效果显著。如果只治沟口,不治沟掌,必然遇到洪水冲击,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4、先小型,后大型。小流域开始治理阶段,承包户的投资能力是有限的,应量力而行,以小型工程为主。按先小后大的顺序既符合治山治水的自然规律,又适应农民的经济能力。如果得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办大工程,就违背了客观规律,不会得到好的效果。
  (二)综合治理
  小流域的治理实行综合治理、集中治理和连续治理。综合治理就不能搞单项治理,而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配备水、电、路、林、粮、草、种、养、加等措施,并使之紧密结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集中治理就是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治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不撒“胡椒面”。连续治理,不要治治停停,更不能半途而废。在治理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一家一户的治理逐步连成一片,形成规模经营,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小流域综合治理拦泥蓄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三、小流域管护
  治理是基础,管护是关键。只抓治理,不抓管护,不能巩固和发展治理成果,甚至造成半途而废。
  (一)生物措施管护
  1、人工林管护。人工造林,在幼林期间,要加强管护,经常保持整地设施的完好,林木成活率要达到80%以上,不足者要及时补栽补植,并严禁放牧;成活后,应根据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浇水、施肥、修剪、除虫等措施,使其茁壮生长,增加郁闭度和防害能力。成熟林不得乱砍滥伐,需要间伐时,要履行批准手续,进行带状间伐;对拧条、紫穗槐、杞柳等灌木林,要按期进行平茬,这样既能增加经济收入,解决“三料”不足,还可以促进灌木丛生。
  2、草地管护。草地种植有限,至少3年以上,当年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两年后基本覆盖。草地的放牧和刈割,要有计划有制度地进行,实行轮封、轮牧,以草定畜,以确保地面覆盖率和牧草的再生能力。
  (二)工程设施管护。工程设施管护,主要包括坡面工程和沟道工程的随修加固和水毁修复等。
  1、坡面工程:梯田、条田的埂埝应保持坚固完好,无塌陷、壑口、滑坡、洞穴,田面要平整,埂顶要高出地面30-50cm,并预留泄水口,在设计标准情况下,保证水不出田,埂不冲刷。
  2、沟道工程:淤池坝、塘坝、谷坊等坝体,要经常保持完好无损,并要不断检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坝体沉陷、滑坡、陷穴、裂缝等问题,泄水建筑物要及时清淤和排除一切杂物,确保排泄畅通,切忌带病渡汛。对于已经利用的坝地、滩地,一定要处理好蓄水、排水、淤地、种地的关系,保证安全利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循环化学是地球物质运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简单的说就是地球内外部的元素在特定的环境变化下,产生的各种变化,这种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也有一定的周期,我国对循环化学的研究已经很多年了,取得了很多成果,尤其是在生物循环化学领域成果更加的显著,本文主要介绍了循环化学研究的特点,进而探讨了循环化学研究进展,仅此提供借鉴。  关键词:循环化学;研究;特点  近些年来,循环化学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领
逻辑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是思维的工具,但独立学院对逻辑学的教学不够重视,独立学院的学生对逻辑学的学习望而生畏,学习兴致不高。基于独立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
将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SZ-4摇瓶发酵后所产脱毛蛋白酶粗酶液应用于猪皮、牛皮和绵羊皮的脱毛后,对经软化工序与未经软化工序制备成的蓝湿革进行比较。绵羊皮二者之间,
小型水库是用大坝拦截河流或山溪形成的人工湖泊,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1)大坝——拦截河流、山溪形成水库;(2)放水涵管——放水灌田、发电等;(3)溢洪道——排除库内多余的洪水。  修建小型水库是发展灌溉、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小型水库还可以用来发电、养鱼等,实行综合利用,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但是,水库抬高了河流的水位,会淹没部分农田、房屋、厂矿和交通设施等,从而带来一定的损失。  水库工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针对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权属不清、市场机制不健全、规模经营风险等因素,提出加强组织领导、确权颁证登记、加快流转市场建设、强化政策
木材加工企业是我国重要生产企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木材加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分布广,而且木材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介绍大树干注射Bt等生物、仿生药剂、人工物理、无敌、烟雾载药,高扬程喷雾防治杨舟蛾技术。
综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方法、疫苗免疫和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