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中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深入的思考,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高效,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素养;观念;转变
  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每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才会有实效。
  近年来高中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中考使初中语文教学陷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能力。这就明确地指明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前提。
  其次,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完全是处于一种肤浅的认识状态,有时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但一到实践中,就縮手缩脚,担心打破原来的定势模式,引起课堂混乱,不可收拾。这样学生根本无法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都设计学生活动的环节,形式不拘泥于演讲,丰富多彩,可以是演讲,朗诵,表演,说、学、逗、唱,只要有益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就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充分的展示,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尽情的表演,课堂上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讨论,协作,共同解决疑难。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后,成功经验的体会,成功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刺激学生踊跃讨论,积极发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注入一种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提升学生的学养和素养。真正实现课标所期望的理想境地。
其他文献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学生地理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地理课程实施必须改变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分注重结论而轻视学习过程等现状,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品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不是教
期刊
人们看一部电影,看一场戏,往往会忘记了自己,如同置身于电影和戏曲之中,被那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台上台下浑然一体,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语文教学虽然不同于电影和戏曲,但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却能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同样能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这就要求教学
期刊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发生于单纯的吸收。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数学教学不仅应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而且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的
期刊
【摘 要】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产生与飞速发展,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应用数学的地位日益上升,数学建模成了数学和科学工作者而临的重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强调数学应用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数学建模  1 引言  解题策略就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最关心的常常是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初中历史教学相比,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相对更深,难度更大。那么对于高中生而言,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才能提高上课的效率呢?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分析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如何开展历史教学三方面入手对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展开全面的分析。  1
期刊
高考是一场没有炮火硝烟的现代“立体战”,复习课也就成了高三老师倾尽才力、施尽妙计的备战舞台。然而,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复习课堂索然无味,沉闷不堪。这种现象在语文复习课堂上尤为严重。往往是教者激情四溢,学者全无热情。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教者教得苦恼,学生学得无奈。要想赢得这场特殊的战争,就必须运用特殊的方法。既不能人云亦云,把别人的经验照搬套用,更不能脱离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进行教学
期刊
【摘 要】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会有正确而流畅的思维。人们通过分析比较事物属性的异同,抽象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形成概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概念形成的思维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本文作者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思维;实际操作;思维活动;过程暴露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会有正确而流畅的思维,怎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水平的高低和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关键在于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应用题的解决技巧是最好的体现。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实现解答应用题技巧的多样化,我们教师必须让学生以抽象思维训练为主,努力做好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步骤的训练。以实现学生对题不慌、稳超胜卷的心态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小学生解决应用的现状,一是题材内容不符合当地的实
期刊
【摘 要】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扩大、补充和提高。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課外活动,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促使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间音乐,了解国外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利于学生嗓音的保护和转换他们大脑的兴奋中心,使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适当的调节,促使他们的
期刊
【摘 要】 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材料和学习情境以及必要的感性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对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培养,以及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实验;物理教学;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大都从实验出发,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总结、概括出来的,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