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滋生了“互联网+教育”这一互联网教育技术,成为了大学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方向。教育领域中互联网的应用形成了各类新的教学理念、方式,使得大学教育得到便利的同时也存有部分问题。鉴于此,如何创造性的利用互联网优势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方法,推动大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成为了当前大学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大学教育变革;影响作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政府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不但将未来经济改革战略明确,同时也将大学教育深化改革方向点明。大学教育变革中,需关注“互联网+”模式的社会挑战性,从容、积极地应对信息网络的各类挑战,立足于时代历史层面对“互联网+”概念进行深入解读,以教学本质作为出发点,对“互联网+大学教育变革”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分析,推动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互联网发展下的“互联网+教育”对大学教育变革的影响
(一)优化教学资源
大学院校主要功能包含社会服务、知识传播、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而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首要资源为教师,而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据学校这一场所,知识传播依靠课程设置这一载体。”大学院校长期以来都承担着现代优秀人才培养的职责,而在信息全球化、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社会人才面临了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大学院校学生学习需求也产生了变化[1]。基于“开放共享”教学资源运动下的教学发展必然朝着全球化前进,MOOCs相应而生。MOOCs為一种全球知名教学课程,在时间、空间上并不会受到限制,能为大学院校提供更具优势的教学资源。同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互联网+”的催化下,大学教学必然会朝着“大学-课堂-教师-课程-学生”这一模式转变,如此一来大学发展与创新也就会有深刻的变革形成。
(二)转变教学方式
大部分大学院校教学中仍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上课地点、时间等,学生的发展也因这类相对固定的授课方式而遭受阻碍,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动,教学也难以实现个性化、创新型。同时,由于此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互动不足,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针对大学教学现状,“互联网+”教学模式可将其有效转变,在跨地域与时间、联网式、共享式、碎片式及互动式教与学的实现下,能体现出更为个性化的大学教育,并且还能与学生学习需求及具体学习情况相结合开展针对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及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此类教学模式能够彻底转变大学教学方式,“在线式”“移动式”教学的形成可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满足。
此外,“互联网+”下的游戏教学式、维基解答式和翻转课堂式可将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取代,同时监控、管理大学学生学习过程,将其学习信息有效存储,通过客观、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互联网+”在对大学教学形式造成影响的同时,还能对其教学理念与制度的改革造成影响。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教学变革可将传统学历制的限制及原有社会用人制度的壁垒打破,可实现教育要素配置中互联网优势的充分发挥。
(三)重塑教学理念
“互联网+”模式下,大学教学特征应具备开放化、个性化、多元化及服务化等。由于互联网下的教学可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打破,以学生为主体,将自由的学习选择权提供给学生,使他们能以自己的学习需求、兴趣及状况为根据选择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激发。而在“互联网+”概念的推动下,大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必然的,借助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源对本校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优化配置各个大学院校信息资源,为大学院校未来竞争中核心资源优势的获取奠定基础。
二、“互联网+教育”下大学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一)教学信息资源数字化
对于大学院校来说,教学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课程网站、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链接、学科专业网站、教学资源库、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材等多个方面,其中多媒体素材又可分为视频、动画、图形、图片、音频及文字等[2]。大学中教学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其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能使大学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软实力得到有效提升。而针对大学院校教学硬件设施建设而言,必须着重关注各类教学资源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大学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中以课程为核心的建设工作更是重点。
(二)硬件设施信息化
大学院校硬件设施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多媒体教学、电子阅览室、电子网络教室、数字实验室、高速校园网等组成。对于大学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而言,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不但是其首要前提、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其实现有效应用的重要保证。故而大学院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变革中,需进行校园网络环境的构建,并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的配备,如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此外,大学院校教学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选用合理的软件,推动互联网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教学管理与组织信息化
大学院校教学信息化的组成中,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这一内容十分关键,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及推动作用。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改革建设、教学组织机构、教务教学运行、教学状况分析等。大学教学管理、组织信息化建设中,需实现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在整合教学信息资源系统的同时,对教务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以便使的教学信息化的运用更为充分,通过优化教学管理流程,促使大学院校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推动教务管理可视化、精细化及科学化的实现。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教学、相关学术及科技评价造成了影响,为了与教育发展规律相符合,“互联网+教育”也成为了大学院校必然的变革趋势。当下,面对“互联网+教育”这一新课题,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着重考虑如何将其有效运用在教育教学变革中,以此为大学院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指导老师:宋钰静
参考文献
[1]张优良,尚俊杰.“互联网+”与中国高等教育变革前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1):15-23.
[2]杨保海,陆璐.“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6):248-250.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大学教育变革;影响作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政府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不但将未来经济改革战略明确,同时也将大学教育深化改革方向点明。大学教育变革中,需关注“互联网+”模式的社会挑战性,从容、积极地应对信息网络的各类挑战,立足于时代历史层面对“互联网+”概念进行深入解读,以教学本质作为出发点,对“互联网+大学教育变革”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分析,推动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互联网发展下的“互联网+教育”对大学教育变革的影响
(一)优化教学资源
大学院校主要功能包含社会服务、知识传播、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而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首要资源为教师,而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据学校这一场所,知识传播依靠课程设置这一载体。”大学院校长期以来都承担着现代优秀人才培养的职责,而在信息全球化、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社会人才面临了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大学院校学生学习需求也产生了变化[1]。基于“开放共享”教学资源运动下的教学发展必然朝着全球化前进,MOOCs相应而生。MOOCs為一种全球知名教学课程,在时间、空间上并不会受到限制,能为大学院校提供更具优势的教学资源。同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互联网+”的催化下,大学教学必然会朝着“大学-课堂-教师-课程-学生”这一模式转变,如此一来大学发展与创新也就会有深刻的变革形成。
(二)转变教学方式
大部分大学院校教学中仍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上课地点、时间等,学生的发展也因这类相对固定的授课方式而遭受阻碍,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动,教学也难以实现个性化、创新型。同时,由于此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互动不足,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针对大学教学现状,“互联网+”教学模式可将其有效转变,在跨地域与时间、联网式、共享式、碎片式及互动式教与学的实现下,能体现出更为个性化的大学教育,并且还能与学生学习需求及具体学习情况相结合开展针对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及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此类教学模式能够彻底转变大学教学方式,“在线式”“移动式”教学的形成可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满足。
此外,“互联网+”下的游戏教学式、维基解答式和翻转课堂式可将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取代,同时监控、管理大学学生学习过程,将其学习信息有效存储,通过客观、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互联网+”在对大学教学形式造成影响的同时,还能对其教学理念与制度的改革造成影响。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教学变革可将传统学历制的限制及原有社会用人制度的壁垒打破,可实现教育要素配置中互联网优势的充分发挥。
(三)重塑教学理念
“互联网+”模式下,大学教学特征应具备开放化、个性化、多元化及服务化等。由于互联网下的教学可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打破,以学生为主体,将自由的学习选择权提供给学生,使他们能以自己的学习需求、兴趣及状况为根据选择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激发。而在“互联网+”概念的推动下,大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必然的,借助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源对本校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优化配置各个大学院校信息资源,为大学院校未来竞争中核心资源优势的获取奠定基础。
二、“互联网+教育”下大学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一)教学信息资源数字化
对于大学院校来说,教学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课程网站、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链接、学科专业网站、教学资源库、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材等多个方面,其中多媒体素材又可分为视频、动画、图形、图片、音频及文字等[2]。大学中教学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其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能使大学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软实力得到有效提升。而针对大学院校教学硬件设施建设而言,必须着重关注各类教学资源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大学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中以课程为核心的建设工作更是重点。
(二)硬件设施信息化
大学院校硬件设施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多媒体教学、电子阅览室、电子网络教室、数字实验室、高速校园网等组成。对于大学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而言,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不但是其首要前提、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其实现有效应用的重要保证。故而大学院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变革中,需进行校园网络环境的构建,并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的配备,如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此外,大学院校教学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选用合理的软件,推动互联网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教学管理与组织信息化
大学院校教学信息化的组成中,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这一内容十分关键,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及推动作用。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改革建设、教学组织机构、教务教学运行、教学状况分析等。大学教学管理、组织信息化建设中,需实现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在整合教学信息资源系统的同时,对教务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以便使的教学信息化的运用更为充分,通过优化教学管理流程,促使大学院校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推动教务管理可视化、精细化及科学化的实现。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教学、相关学术及科技评价造成了影响,为了与教育发展规律相符合,“互联网+教育”也成为了大学院校必然的变革趋势。当下,面对“互联网+教育”这一新课题,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着重考虑如何将其有效运用在教育教学变革中,以此为大学院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指导老师:宋钰静
参考文献
[1]张优良,尚俊杰.“互联网+”与中国高等教育变革前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1):15-23.
[2]杨保海,陆璐.“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6):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