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多层膜悬臂梁受力的有限元仿真

来源 :机械设计与制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6.14对压电多层膜悬臂梁进行了仿真模拟,在自由端受集中载荷下,预测薄膜结构对悬臂梁曲率半径和自由端及中心固定端等效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由端受到的载荷越大,则各层所对应的自由端和中心固定端的等效应力越大,而中性层曲率半径则越小。薄膜厚度越厚,自由端和固定端各层的等效应力越小,而各层的中性层曲率半径越大。同时将数值解与解析解进行比较,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与解析解吻合良好,为后续MEMS微悬臂梁器件的结构优化和加工工艺提供可靠依据。
其他文献
为提高商用车座椅乘坐舒适性,运用Catia和Hyperworks软件建立座椅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座椅前六阶的模态频率和振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座椅结构模态过低,与发动机怠速及车身其他内饰件形成共振。对局部振型敏感的部位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坐垫蛇簧和靠背蛇簧结构并减小部分零件的厚度,使一阶模态频率达到了38.10Hz,较优化之前提升了13.2%,并通过30万次骨架耐久实验表明优化后的座椅具有足够的强度,试验结果证实了优化的有效性及合理性,解决了该商用车座椅共振的问题。
为观察采煤机直线截割工况下,铲煤板在未悬空与部分悬空两种工作状态下中部槽的应力分布情况。首先研究采煤机在该工况下中部槽受力情况,利用ADAMS建立采煤机直线截割工况下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采煤机对中部槽的作用力,将得到的载荷曲线导入ANSYS/LS-DYNA中,分别对两种工况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两种工况下中部槽上的应力分布结果。结果表明,采煤机在直线截割工况下,高应力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槽肋板根部和槽帮哑铃窝处,其位置与实际中部槽开裂位置一致。从理论上解释了中部槽开裂的原因,该结果可为中部槽的
为给纯电动汽车研发过程提供动力系统性能评价的参考依据,集成搭建了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试验台,并开发了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的测控系统。根据纯电动汽车的标准工况测试原理,动力系统试验台主要划分为主控制系统、驱动电机系统、负载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四大模块。通过NEDC工况跟随性模拟试验,初步验证所开发的动力系统试验台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试验台能够较好地按照预设汽车行驶标准工况进行试验,动力性能可靠,经济性能良好。所搭建的试验台可为纯电动汽车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能为其他纯电
为解决智能制造质量预测难题,针对汽车发动机缸体压铸过程数据高维、子过程耦合,难以建立仿真预测模型特点,研究缸体压铸工艺,建立缸体压铸动态过程数学模型。针对压铸生产过程具有时序性特点,以及经典循环神经网络面临梯度爆炸、超参数未知等困难,提出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质量预测方法,以历史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对比Holt-Winter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果表明,LSTM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对智能制造产品质量预测有借鉴意义。
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混合动力客车进行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使用相对灵敏度的方法筛选出对客车刚度和客车模态影响小但对质量影响大的构件,将其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客车质量最小、扭转刚度最大为目标对客车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对比优化前后模型的结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各项性能变化不大,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客车车身骨架质量减少259kg,轻量化程度达到10.67%,取得了较大的轻量化效果,同时说明了客车骨架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为了减轻起重机主梁自身重量、实现主梁轻量化,提出了搜索空间自适应调整蜂群算法的主梁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起重机主梁轻量化设计数学模型;以传统人工蜂群算法为基础,提出了
立体停车设备可有效利用纵向空间,解决城市停车难、车位少的难题,在热点城市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立体停车设备的结构性能、车辆存取速率、节能量,设计了一种利用液压夹升降及转向的多服务台式升降横移类立体停车设备,并简述了其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采用ANSYS workbench分析了其整体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了该立体停车设备安全可靠;最后,采用犀牛软件对四类组合结构进行仿真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立体停车设备结构简单、存取灵活、存取耗时短。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从车辆制造到售后服务产品生命周期内信息管理与质量追溯问题。利用条形码图像处理技术与图像模式识别算法对整车制造装配环节的重要零部件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绑定。采用.NET编程技术设计图像识别程序完成对零件条码图像自动识别分类工作。形成整车车辆识别代码与关键零部件物料信息结合的管理体系。最后通过企业ERP系统物料完成数据接口,承接起ERP系统零件管理功能向仓库和制造流程扩展的作用。
根据折叠式电动车的功能要求,设计出一种折叠机构,并对折叠机构进行尺寸优化。根据折叠式电动车展开和折叠两种状态的要求设计出一种六杆机构,对该机构进行尺寸综合,分别建立展开和折叠两种状态下的数学模型。建立优化模型并确定设计参数,以折叠后尺寸最小和整车最轻便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根据功能和面向用户的人机工程、整车刚度等要求建立约束条件,采用MATLAB中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计算得到最优结果。建立优化后的折叠机构的三维模型,在插件Motion中进行运动仿真,验证了机构的合理性。
针对当前基于VR的虚拟仿真系统存在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感较差、物理效果较难模拟等问题,提出一种VR环境下基于物理属性的虚拟手自然交互方法.将虚拟物体物理属性与启发式交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