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科比一样燃烧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ong52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知道科比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没什么想法的学生,眼光从来没超出过几门要考试的学科。
  这位以勤奋著称的NBA传奇球星,除了作为“勤奋刻苦”的一个代表,被我一次又一次地写进考试作文,没有更多特别的意义。
  “勤奋刻苦”一直都是好学生的标配。老师们常常会用自己的经验教育我们,能在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往往是那些最刻苦的学生,而不是最聪明的。我们现在努力吃苦,只盼望上了大学迎来解放。
  这是我在高中时期常见的矛盾:一方面,努力学习、吃苦耐劳的品质被提倡;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努力又是为了摆脱现在的状态。
  陷入这种悖论,我更加不理解科比了:在联盟里征战了十几年,已经功成名就,怎么还这么拼?
  那是2010年,湖人队刚刚夺取两连冠,在冠军总数上,科比终于超越了素有恩怨的前队友沙克·奥尼尔。
  “都已经打出了成绩,干吗还不解放自己?” 我当时觉得,科比一定还卯着劲儿,要超越NBA历史第一人、“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
  在钟摆一样规律的月考中,我还是将他一次又一次地写进作文,不过在我的笔下,他又多了一层“雄心勃勃”的性格;而要在早上6点20开始早自习、晚上10点结束晚自习的安排下,我也需要他那种永远燃烧的斗志,给不时感到倦怠的自己“打鸡血”。
  等到我终于摆脱了那种钟摆一样的生活,不需要再为一个规定的目标“勤奋刻苦”的时候,我却迷茫了。旅游、学车、看电影,或者每天躺到日上三竿,恨不得把这些年丢失的睡眠都补回来,同学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尽情享受,我却对这些都提不起兴致。目标达到了,然后呢?
  在这个时候,我再次注意到科比,他已经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球员了。因为跟腱断裂,科比的身体状态大幅下滑。那次伤病似乎是注定的,在受伤前的8场比赛,这位35岁的老将,平均每场只休息不到3分钟。
  当时的湖人队已是王朝落幕,伤病、球队内部矛盾,已经让这个曾经的王者与冠军渐行渐远。
  而科比呢?他可是那个“即使获得亚军,对我来说都意味着失败”的野心家。
  “为什么要为了一个注定失败的目标,拼出职业生涯以来最严重的伤病?”我不理解,面对注定失败的结局,一个人怎么还能保持那样的斗志?
  就在跟腱断裂之后,科比还咬着牙重新上场完成了罚球,两罚两中。
  “如果你看到我和熊打架,为熊祈祷吧。”确诊之后,科比在Facebook上写道,“这就是‘曼巴精神’:我们不后退,我们不退缩,我们不逃走。我们坚持,然后征服。”
  我重新打量这位篮球老兵,也重新打量自己。
  我逐渐意识到,对科比来说,迎接挑战似乎已经成了习惯。对一个用这种方式征战20年的人,我很难再用“勤奋努力”“雄心勃勃”来简单概括。
  “我爱比赛转折点的到来,我爱计时器的跳动,我爱球场凝固的气氛。”在命中绝杀后,科比说起自己当时的感觉,“我希望那一刻球在我的手里。”而那时候,他的右手食指在4天前刚刚骨折。
  我一直误解了科比的付出。“你们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有一个好的生活。”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不自觉地将“努力”和“生活”当成了两件对立的事情。
  在高中时,我把“努力”简单等同于为考试学习,其他的事情都被划到了“业余爱好”,好像那些都是忙完“正经事”后才应该去管的杂事。
  但科比让我明白,在从事真正热爱的职业时,一个人能够展现出多么大的能量。“勤奋刻苦”“野心勃勃”都只是一种表象,这些是你真正热爱、真正投入一件事情时,自然呈现出来的状态。
  我不再想去迎合谁,去写那些循规蹈矩的800字作文。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读到《巴黎烧了没》的感觉,那些已经逝去的时间、那些我未曾谋面的人们,在文字中重新活了过来。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我也希望,能够通过采访写作,去记录下那些打动我的故事。这不仅是出于“新闻是历史的底稿”这种宏大的使命感,更是因为,调查研究、采访聊天,我对这样的工作有着天然的好感。
  我想科比对篮球也是如此,场下努力训练,场上全情投入,不仅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是因为它真的能带来快乐,让人感到值得。
  从很多角度考量,记者都不算一份理想的工作,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期。但科比总是知道答案在哪儿——这位老将对刚刚进队、还没有太多上场时间的新秀拉塞尔说:“当我没能上场时,我总是在观察、学习,努力地尽我所能去学习东西。这不意味着会感到气馁、心烦,又或者对此感到沮丧……而应该早点投入到训练馆中,尽自己所能去努力训练。这样当你的时刻来临时,你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孤山夜雨摘自《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谷歌地图的街景功能很多人都知道,让大家可以随时查看某一地点的真实场景,非常方便实用。这些街景,其实是谷歌的工作人员开着车大街小巷拍摄的。  经常,有些爱搞怪的人看到谷歌街景车驶过的时候,就会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希望可以被拍到并录入地图数据里,比如模仿杀人现场、假装打架……于是,他们成功地留在了街景中。  谷歌的地图数据每几个月到一两年就会更新,所以这些拍到的情景,最终也会随之抹去。但在2014年的
期刊
被誉为法国全民之选的畅销书作家希里尔·马萨霍托最受欢迎的感动大作《寻找光的小女孩》在国内出版上市。该书讲述了一则温馨而悲壮的成人童话:战争过后世界一片荒芜,饱受凌虐的小女孩遇到了孤独的老人,他们彼此温暖和拯救,在末日里生存,爱与希望带给他们生的乐趣和光芒。  作者希里尔·马萨霍托出生于1975年,目前在法国佩皮尼昂市旁的小镇担任幼教工作。在自觉龙困浅滩前,他已长期为他的乐团“圣路易”所演唱的歌曲填
期刊
人物名片:蒋胜男,女,1973年出生,温州市艺术研究所戏剧编剧,国家二级编剧,知名作家。2014年,担任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凤霸九天》《铁血胭脂》《芈月传》等。  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小说《芈月传》的原著作者蒋胜男再一次闯进人们的视野。  蒋胜男的所有小说几乎都与历史有关,如《凤霸九天》写的是大宋女主刘娥,《铁血胭脂》写的是西夏太后没藏氏。而《女人天下》和《历史的模样》干脆
期刊
许是双胞胎的缘故,我和姐姐的成长历程中有很多心有灵犀的片段。比如一起感冒,一起丢东西,身在两城却同时买火车票去对方的城市……妈妈称之为心灵感应。  我喜欢这个词,感应,如一颗心映照澄澈湖面,感知水的清灵、风的律动。  《像科比一样燃烧》中我感应到了科比的精神,一种对事业的热爱,全情的投入,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是为了内心的快乐。这种热爱启迪了我,让我真正感知了文字的魅力。人的潜能如暗涌的江流,终将找
期刊
安野光雅是备受世界瞩目的绘本大师,他的创作极富传奇性,曾获得过包括国际童书界最高荣誉“安徒生奖”在内的多项大奖,被誉为“具有惊人才华的知性艺术家”。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是安野先生唯一的人生回忆录,以小故事的形式完整记录了他对绘画的喜爱、对梦想的坚持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详载了他从年幼到迟暮的荏苒光阴。这是他在隐去了“绘本大师”的光环之后,作为真实的“人”的诉说。他以温柔朴实而不乏幽默的笔调书写
期刊
虚拟世界里不乏现实的温情。  在暴雪娱乐公司网络游戏《守望先锋》的“漓江塔”这个中国地图里,一个衣服上写有“宏宇”字样的宇航员出现在页面中,他的面前摆放着花圈,背后的墙上还有“英雄不朽”几个大字。与此同时,他们在游戏的NGA玩家社区里发布了一则通告:“如果你在漓江塔里激斗正酣,也请你缓一缓脚步,为宏宇献上一束鲜花。”短短几天时间,通告引起了玩家们热议,留言达到49页。  这个“英雄”,就是不久前因
期刊
每年快到樱花盛开的季节,日本就会做出各式各样的花讯,预测樱花什么时候开。除了电台的广播和电视的画面以外,还有报纸上整天的文字描述,诗歌啦、俳句啦、随笔啦,烘托出春暖花开的热烈气氛,好像到了这个季节不议论樱花就没有风情。有很多商店也推出预测开花日的有奖销售活动,中奖者必须写明究竟是哪一天花能开,要准确无误。据说猜中的人多半是老园艺工,常年培育樱花树,剪一根树枝,看看花骨朵的大小,掂算它的分量,心里就
期刊
世界上有太多深奥的书籍,没有足够的知识无法读懂。工业设计师Brady Whitney利用雷射切割木头,设计了一本叫做《Codex Silenda》的书,非常难读。Brady将书本和谜题合而为一,每一页都有一个谜题。谜题是由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神秘符号与机械装置所组成的,只有解开才能翻页。这本书只有5页,讲述了一名在达文西工作室工作的学徒的故事。为了保护自己的作品不被学徒抄袭,达文西设下一道道陷阱,只有
期刊
湖边水面上黄叶漂积,一大片一大片的,多得无法垂钓。钓线落在叶子上,沉不下去。  我们只好上了老朽的独木舟,划到湖中心去。我们从那儿钓来一些河鲈,还有银白色的拟鲤,眼睛像两个小月亮的梅花鲈以及狗鱼。  到了夜间,我们在歇脚的地方生了一堆篝火。这篝火通宵不灭,为的是赶狼——远处湖岸上,有狼在轻轻哀嚎。  我们相信,火光能吓走野兽,但是有一天晚上,篝火旁边的草地里,竟有一只什么野兽怒冲冲地发出嗤鼻声。它
期刊
一个愿意呵护大自然的人,大自然定当回报以博大的宽慰与怜爱。  我对音乐的感觉向来是迟钝的。偶尔听了一回西贝柳斯,觉得这位芬兰籍的作曲家有些不一样。别人的音乐,要么明快欢欣,清越悠扬;要么激情澎湃,恨不得每一个音符都要砸在人的心坎上;要么放肆地咆哮,释放着出离的愤怒与忧伤。而他的,偏于冷色调,冰幽幽的,引而不发,独自在一隅呢喃,拒人千里之外,又令人欲罢不能,有着不容忽视的魅力。就像觥筹交错的宴会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