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细胞系CAOV3体外化疗后survivin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en87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细胞系CAOV3体外化疗后survivin mRNA 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分别为2000、200、20、2、0.2 mg/L)紫杉醇或卡铂对CAOV3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RT-PCR技术检测高浓度紫杉醇或卡铂(分别为200 、500 mg/L)处理1 d,低浓度紫杉醇或卡铂(分别为20 、50 mg/L)处理1、3、5 d后存活的卵巢癌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分别为2000、200、20、2、0.2 mg/L)紫杉醇或卡铂作用后CAOV3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4%、88%、34%、22%、13%或97%、46%、14%、9%、7%,随着药物浓度的下降,细胞受抑制程度明显减弱(P<0.05).低浓度紫杉醇处理1、3、5 d后CAOV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23%和29%;高浓度紫杉醇处理1 d后CAOV3细胞的凋亡率为43%.低浓度卡铂处理1、3、5 d后CAOV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4%、22%和26%;高浓度卡铂处理1 d后CAOV3细胞的凋亡率为19%.紫杉醇或卡铂低浓度处理3 d及高浓度处理1 d后存活的卵巢癌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未加药的对照(P<0.01),尤其是紫杉醇处理后存活的卵巢癌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量增加更为明显(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可能在卵巢癌细胞系CAOV3体外化疗中起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横流式5kW CO2激光器和3轴数控机床,通过开Y型破口,对材料为20CrMnTi的双联齿轮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激光焊缝组织及其形成机理,分析焊后接头中出现的常见缺陷,探讨其产生的
目的 探讨脊髓占位损伤后不同观察时间、损伤中心两端不同平面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 方法采用脊髓占位损伤模型,在伤后6, 24, 48, 72 h、5, 7 d 6个时相点观察损伤中心两侧1.5, 3.5, 5.5, 7.5 mm脊髓平面的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改变可影响到损伤中心头侧7.5 mm、尾侧7.5 mm区域,变化开始时间分别在伤后48 h和72 h;另外在损伤中心,灰质区细胞
目的 :研究脾内直接注射携带 IL- 2和 (或 ) IL- 1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血 IL- 2和 IL- 1 2以及 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 h IL- 2和 (或 ) m IL- 1 2基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加静脉放血再回输法建立全脑I/R模型.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只.常温非缺血组(Sham组):未建立脑I/R模型,体温正常;常温缺血组(NT组):建立全脑I/R模型,体温正常;亚低温缺血组(HT组),建立全脑I/R模型,体温降至32.5~33.5℃,
本文通过分析人类进化过程的几个特征,运用进化论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对运动与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展开了讨论,批判了一些错误观念,从哲学的
结合图书馆工作实践,浅谈学习《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的体会,并对其提出修改建议。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library work, talk about learning “Chin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 Cyclin D1表达与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Bxpc-3增殖活性,Tunel法标记凋亡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计数免疫荧光标记Tunel阳性细胞和增殖细胞,免疫组化检测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10-7、10-8、10-9 mol/L 浓度的生长激素在第2天均明显的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伴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作用逐
目的了解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ergic receptor,α1-AR)三种亚型α1A-AR,α1B-AR和α1D-AR mRNA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位置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中大鼠肺组织α1-AR亚型mRNA相对表达量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缺氧2周组(n=13)、缺氧4周组(n=10),生理盐水组(n=10),酚妥拉明组(n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3年6月,对11例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男5例,女6例,年龄2.5~23岁,平均15.4岁.单个半椎体7例,多个半椎体2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2例;病变位于胸段(T3、T4、R6、T9)4例、胸腰段(T111例、T12 1例、L12例)4例、腰段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疗法在支气管结核 (EBTB)治疗中的应用范围 ,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4 7例支气管结核并已出现明显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和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