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拉木:一座边城的援藏志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_willi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的“4.25”尼泊尔大地震让边境县城聂拉木几乎被毁。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把医疗、教育援藏作为民生工作重点,改变过去医疗教育人才援藏“单打独斗”的模式,建设雪域高原第一批制度化、常态化的县级“组团”医疗援藏队伍,以转变当地教育理念作为对扶贫攻坚重要的撬动,整体带动提升当地医疗教育水平。
  一批批烟台援藏人为了实现心中的梦之蓝,从烟台的海之蓝,来到高原的天之蓝。
  从日喀则出发,沿318国道,穿过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嘉措拉山和希夏邦马峰,八个多小时的颠簸伴随着高反,记者来到樟木镇时已是深夜。这里是318的终点,也是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夜色中依稀还能看到,那场地震在部分路段遗留下的满目疮痍。
  自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后,昔日繁华的樟木口岸已经全面封闭。
  从樟木到聂拉木县城,只有不到30公里的车程,海拔却陡然上升1400米。这样的山路,这样的落差,大概也只能出现在喜马拉雅山麓。
  大山里硬凿出來的路,只能单向一车道行驶,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事实上,直到2017年,聂拉木仍然余震不断,山体滑坡、泥石流堆积经常造成公路中断。
  而记者脚下的路,也是烟台援藏干部走过的足迹。
  “灾后最大民生”
  聂拉木县城正在重建恢复,一片百废待兴的场景。唯一的主干道冲堆路由于挖路埋管道,到处坑坑洼洼。从半山腰的一排老楼房走过,东南角一处简易的两层平房,便是“聂拉木县卫生服务中心”临时医院病房。
  副院长尼玛次仁告诉记者,地震后医院从帐篷到板房,2017年才搬到了这处租赁的民房。由于是临时病房,规模较小,但各种护理常用设备和规章制度一应俱全;包括主要用于普外科和妇产科手术的手术室,这些都是烟台援藏资金投入。
  坡下停着去年刚由烟台市捐赠的两辆救护车和移动巡诊车,今年2月进藏的烟台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领队魏恒告诉记者,在地广人稀的聂拉木,藏族群众来县里看一次病十分困难,这台巡诊车去乡镇义诊可是起到了大作用。
  适逢周五,魏恒走进了县城69岁的藏族退休教师吴坚家里,不久前的一个中午,吴坚突发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已进入休克状态,魏恒和其他援藏医生经过紧急抢救,把老人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这次,他给吴坚复诊后重新调了药,建议他及时去做冠脉造影术,并叮嘱老人平时把救心丸随时带在身上。
  谁能想到,以前的聂拉木卫生服务中心连最基本的阑尾炎、剖腹产等手术都不能开展。
  距离“4.25”尼泊尔8.1级大地震过去三年了,那场地震让紧邻尼泊尔的我国边境县城聂拉木几乎被毁。
  2016年,烟台第八批援藏干部领队、聂拉木县委常务副书记田长青进入聂拉木后,当即带领大家深入县各乡镇、村落和小学、卫生院摸排调查,了解到全县11家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由88张减少至38张,其中县卫生服务中心仅余7张床位。
  更让人担忧的是,医护人员流失使得原本落后的医疗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全县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仅两人。刚到时,聂拉木卫生服务中心有10多年没开展过任何手术了,只能做普通的清创缝合。
  面对农牧民群众看病就医这一最大民生,烟台市把“组团式”医疗援藏列为年度援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确定援藏资金投入2960万元,配合国家灾后重建资金,加快恢复重建全县医疗卫生设施。二是“组团式”医疗援助聂拉木,建设雪域高原第一批整建制、制度化、常态化、援助到县级的内地医疗队伍。
  2017年5月,高原冬雪初融,以烟台莱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孙立国为首的8名全科医务人员抵达聂拉木,在西藏大地上率先拉开了县级组团式医疗援助的序幕。
  同时,加上烟台市第八批2名医疗援藏干部的力量,一个涵盖神经外科、ICU、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检验、放射、麻醉、手术室护士等多科室的医疗援藏队伍组建起来,使聂拉木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相对较为完整的专家框架,能完成日常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实现了小病不出县的目标。
  县医院来了烟台医疗专家团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农牧民跨雪山、趟河流赶来。他们双手合拢放在胸前说:“感谢烟台援藏医生,你们就是活菩萨。”
  2018年2月24日,第二批“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队进藏开展工作。当地的干部群众真正吃了定心丸,高兴地说,援藏门巴又回来了。
  “带不走的医疗队”
  8月1日,在聂拉木县卫生院产科住院病房内,31岁的旦增看着身边两个刚出生的双胞胎儿子,脸上洋溢着为人母的幸福。
  几天前,旦增在分娩时遭遇腹内双胞胎“胎头绞锁”,生死攸关,在烟台援藏医疗队妇产科主任王黎明的紧急救护下,旦增在救护车上顺利产下两名男婴,母子三人平安。
  烟台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进藏工作短短5个月时间,成功抢救高空坠伤、心脏病等13例急危重病人,做出了多个第一:
  第一次开展了心脏彩超检查、颈动脉斑块筛查、腹主动脉及下肢动静脉检查;第一次开展了凝血象检查;首次成功开展了聂拉木县医院第一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成功抢救了聂拉木县医院近6年来第一例“高原性肺水肿”……
  2017年9月底 ,塔杰林村16岁的扎西罗布,重症肝炎、肝衰竭,因家贫被父母放弃治疗,在烟台市援藏工作组的帮助下,在烟台市传染病医院得到救助;2018年4月中旬,11岁先心病儿童阿旺加参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得到救助,康复出院。烟台援藏分组还为其捐助了1万元的爱心款。
  “我们来后延续和完善第一批医疗援藏队伍的工作,除了日常的医院诊治病人工作外,还前往农牧区为不方便出行的牧民、辛苦驻守边疆的解放军官兵义诊。”魏恒说。
  通过认真筛选,17名县乡卫生工作人员分别拜师“组团式”医疗队的8名专家,分学科进行系统学习。在医疗队专家的手把手带教下,他们正成长为当地“一专多能”的医疗人才。聂拉木镇卫生院大夫刘玉蓉,平日主要是给患者治疗拉肚子、感冒之类,师从援藏医生谢振堂,一个月下来,轻伤缝合会做了。   魏恒组建了“聂烟医联一家亲”微信群,每周五下午,队员们分批对全院人员进行统一讲课培训,还利用休息时间针对医院亟需的技术,手把手操作、带教、演示,让对口科室学员进一步熟悉学科相关技术,提高他们对重症疾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能力,为聂拉木留下 “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让大海与高原深情诵读
  震后的聂拉木“几近归零”,但不包括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等不得的。”烟台第八批援藏干部、聂拉木县委常委、副县长王诗龙清晰记得,在制定聂拉木“十三五规划”会议上,田长青的那一次拍板———“援藏先援啥?就是要让群众有房住,有学上,有钱花,有病能治,其中孩子的教育最不能断档,一断就是一辈子。”
  于是,震后的那个学生假期,聂拉木火速完成了中学搬迁、小学加固、幼儿园兴建工程。学生开学了,除幼儿园外,其他工作都完成了。为了这“不断档”,第八批援藏干部组紧急筹集了1个多亿,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聂拉木镇完小,宽阔整洁的操场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文艺演出。校长占堆介绍,学校有25名教师,378名学生都来自农牧区,烟台第八批援藏对教育的投入,“历年来最大。”
  有学上,不是终极目的。教师出身、继而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王诗龙深谙教育之道,他想让聂拉木的教育有所突破。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对于很多农牧民来说,“上学对放羊有啥用?”转变教育理念也是对扶贫攻坚最重要的撬动。
  “为每一名学生终身學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这是我们教育援藏的理念。”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王诗龙和同事们以“四讲四爱”学习教育活动为总抓手,以讲卫生活动为突破口,以践行《弟子规》为学校德育工作主线,以实现教师人生幸福和专业成长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内容,以师生“写好字、读好书”活动为载体,以抓好学校精细化管理和教育项目建设为重点。
  这天,记者走进了聂拉木镇中学的教师阅览室,光线很好,阳光温暖地照射着这个有图书、咖啡、音乐和茶的雅致所在。“老师是一个县级区域先进文化和生活的引领者,所以要尊重老师,提升老师的文化素养。”王诗龙说。
  在聂拉木中学,援藏资金承载了配备设备和多媒体的任务,致力于开展“智慧校园”。
  由于聂拉木县师资力量有限,为了尽快落实教育目标,王诗龙亲自备课,结合“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各学校进行宣讲。
  “跟孩子们在一起,我特别快乐,虽然累,但我觉得非常值。‘苦’孩子所迸发出的热情与力量总让你热泪盈眶。”王诗龙还积极为学校争取资金,为各学校配备了洗衣机,图书柜等用品。
  聂拉木县地广人稀,学校布局分散,乡镇学校规模小,且多数在高海拔地区,办学条件艰苦,许多学校海拔超过了4300米,更有甚者竟没水没电。
  借鉴山东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王诗龙提出了合并办学的基本思路。2017年8月,波绒乡中心小学3—6年级的学生集中到县城区聂拉木小学就读。
  家在门布乡的索朗曲宗,由于家离得太远,每学期才能回家一次。在学校,按县教育局规定每周熟读一篇古诗词。她说,这样对学习汉语提高很快。学生诵读经典、学校精细管理、老师结对帮扶……
  聂拉木的教育成就斐然:2017年,聂拉木小学有7位学生考入内地学校的西藏班,实现了零的突破;初中升高中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2名,超过了日喀则市制定的107名的指标,今年则达到了139名。
  推动结对共建,让大海与高原奏出最美的交响,是教育援藏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在援藏干部的推动下,2016年9月份,聂拉木县8所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到烟台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管理理念,最终移植到聂拉木。2017年8月3日,“高原梦·山海情”格桑花烟台行交流活动正式启动,主要安排聂拉木教育系统与烟台二中老师、同学进行座谈和交流,让藏族学生亲身感受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汉藏同心,共抗风雪。
  王诗龙有时会想起那些“烹雪煮茶”的日子。2017年3月,聂拉木县遭遇了1989年以来最大的暴雪,交通中断,房屋受损,停水近60多天。在积极开展各项灾后救助工作的同时,王诗龙和援藏组同事们只好将室外的雪水烧开,解决喝水问题。
  自2016年进藏以来,烟台市第八批9名援藏干部一直在风雪中前行,在奉献中无悔,以满腔的热忱,务实的举措,塑造起烟台帮扶工作的良好形象。
其他文献
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围绕关键之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并要求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018年即将收官,2019年中国经济怎么干?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如何定调2019年经济工作?释放出什么重磅信号?本
期刊
近日,《如懿传》开播,精灵少女周迅接连登上热搜榜。  从《女儿红》《大明宫词》《人间四月天》到《明月几时有》,一路走来,周迅跟着角色脱胎换骨,重塑自己,满怀期待,心生向往。喜欢周迅的人,永远不会失望于她的年华已逝。说到底,眼睛里总有星辰的周迅,对岁月的痕迹有如此执念的众人,究竟是谁老了?  眼睛里总有星辰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如懿传》终于在近日开播了。不管是作为《甄嬛传》的姊妹篇,还是《延禧攻
期刊
2018年对于影视剧来说,是低迷的一年,是观望、等待、思考的一年。  2017年火了《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我的前半生》等现实题材电视剧,大家都在想,这会不会是现实主义的复兴。但2018年电视剧集体哑火,别说现象级电视剧了,就是想激起点水花都难。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是冒出头的一两部网剧得到全民热议——当电视剧在创作观念、生产模式、购销模式等方面失去了创新力,也就没有了竞争力。  跟风、失灵、茫
期刊
“初念浅,转念深。”意思是第一个念头往往是对事件的直接反应,通常较肤浅,也容易造成误会;但经过思考或转念一想,会对此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得出的结论也就和最初的理解有所区别了。其实,这也就是古人说的“三思而后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遇事不要冲动”。  在工作和生活中,“树欲静而风不止”,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矛盾和纠纷。当矛盾来临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伴随着失控的情绪愤怒地指责对方。
期刊
他们来自齐鲁,名字却与改革开放的西藏日喀则交通运输事业紧紧相连。  有人把進藏之路比喻为“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随着国家战略的逐渐深入,对口支援工作也在与时俱进。山东第八批交通援藏干部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鲁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通战略合作新格局。  这是一场关于道路、出行和扶贫的自外而内的变革。他们带着山东人的深情厚意和先进的发展理念,在高山丛岭的羊肠小道,在跨越江河的藤桥溜索,让
期刊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之下,济南二手房市场近期出现明显降温情况。 “现在卖一套二手房难了。去年年底我没打算卖房时,中介经常打来电话;现如今要卖房了,价格降低了不说,房子还很难出手。”近日,济南市民宗女士向记者反映。  不仅仅是济南出现二手房降温的问题,在全国也很普遍,其他省市的二手房市场近期都出现明显降温。  二手房一年降价近两成  在 2013 年,宗女士在济南和平路以南、山大路以西的燕山小区买
期刊
广袤的鹅黄色稻草,小月和小梅两姐妹带着好奇和期待在其中探索前进,仔细一看,绿色的斑纹暗示这其实是龙猫圆滚滚的肚子……宫崎骏的经典影片《龙猫》于12月14日登陆国内院线,而由知名海报设计师黄海创作的中国版海报也为这部诞生了30年的诚心之作添上了一笔温暖注脚。  当人们喜欢龙猫时,到底喜欢什么?三十年后,龙猫依然是温柔力量的代名词。忘掉房价、加班、升职或月租,龙猫是成年人心底,保留的一份柔软。  被龙
期刊
“美式教育的继承者”“孩子的故事会”……近年来,早教备受家长关注,叼着奶瓶、戴着尿不湿上早教的现象屡见不鲜。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早教市场是越来越红火,在济南的一些高档生活区,常常可以看到各类的早教中心,有本土的,更多的则是“洋早教”,一年几十节课要花费上万元,在这些早教机构里,孩子们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家长舍得花钱?真的有效果吗?  发现:家长愿为万元课程买单  近日,记者来
期刊
文化随笔集《声色野记》,作者侯磊用诙谐驳杂的语言,将旧京市井百态、江湖恩仇往事、戏曲名伶过往、书香门第风雅等娓娓道来,于八卦野记中叙议旧日繁华,系统梳理中国历史、社会变迁,分享中国文化里的硬知识、真学问、妙趣味。  侯磊,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作家、诗人、昆曲曲友、文化杂家、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还阳》,中短篇小说集《冰下的人》《觉岸》,随笔集《北京烟树》《
期刊
人物名片  李茂年——济南华联集团董事长、总裁  先后被授予“全国商业服务业十佳经营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30周年卓越人物”“改革开放30年济南市优秀企业家”“中国改革开放40年﹒山东商业十大功勋人物”“中国商业改革开放40周年卓越人物”等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济南华联集团这家崛起于西部老商埠、脱胎于传统老国企的本土商企,堪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济南商业零售业发展史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