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律失常及心室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肌电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 :天津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111222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黄芩苷对心力衰竭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室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肌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SO)后颈部皮下注射5 mg/(kg·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NaCl注射液后颈部皮下注射,连续注射7 d;美托洛尔组及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给予美托洛尔10 mg/(kg·d)及25、50、100 mg/(kg·d)黄芩苷灌胃,对照组给予药物等体积0.9%NaCl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微小RNA-155(miR-155)联合超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12例作为甲状腺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
目的 探究大麻二酚(CBD)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42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模型组(9只)、CBD对照组(9只)、还原型
目的研究RPL15基因在K562细胞向红系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确定其对珠蛋白表达及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氯化血红素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RPL15在K562红系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K562细胞中RPL15的表达,进而通过四甲基联苯胺染色、q PCR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K562细胞中血红蛋白、红系分化相关基因以及CD235a和CD71表达的变化。结果在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过程中,RPL15的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后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水平、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比率变化,探讨二者与肝切除术后发生急性肝衰竭的关系。方法肝细胞癌患者83例,均行肝切除术治疗。出院后随访1个月,随访期间23例发生急性肝衰竭者为肝衰竭组,余60例为未发生肝衰竭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比例、NYHA心功能分级、肿瘤直径等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1 d 2组血清PA水平及NK细胞比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抑制剂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HUVECs细胞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ox-LDL组(50 mg/Lox-LDL诱导24 h),低、中、高剂量PCSK9抑制剂组(分别用5、10、20μmol/L PCSK9抑制剂预处理24 h,再加入50 mg/Lox-LDL诱导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PFD)对人胆管癌HuCCT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FD(0、0.25、0.5、0.75、1 g/L)对HuCCT1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FD对HuCCT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FD对HuCCT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FD对HuCCT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分子N-cadherin、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机械通气期间呼出气冷凝液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sRAGE)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髋关节置换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癌组织miR-129、干扰素调节因子-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2, IRF-2)表达变化,探讨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NSCLC患者84例,均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6个周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1290、IRF-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NSCLC患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并对影响斑块发生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就诊的45~80岁中老年女性,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特征,并根据有无斑块分成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的特征,将有斑块者分成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老年女性954例,平均(62.24±13.24)岁。与无斑块组相比,斑块组的年龄
目的比较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idiopathic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iNOA)、纯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行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 micro-TESE),配偶同周期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助孕的妊娠结局。方法 iNOA患者41例为iNOA组,纯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42例为克氏综合征组,均行mi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