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视角下广西农业补贴的绩效评价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f107893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1990~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包括人力、机械、化肥、土地、水利等方面的投入,利用DEA模型分析评估广西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对广西农业补贴在经济效益方面的绩效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在1996年以后农业生产效率处于较高水平,生产要素投入较合理,但是广西农业生产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科学技术对生产效率影响很大。
  关键词 DEA;农业生产效率;生产要素投入;补贴绩效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7-332-03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农业,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特别是实施取消农业税政策以来,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发展。随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其中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为主的农业补贴政策,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研究农业生产效率,分析农业生产的合理要素投入,深入分析农业补贴的经济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与现实意义[1-3]。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农业的政策效果、农业补贴绩效以及农业生效率等进行研究。例如:何忠伟对农业补贴作了一个该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理论分析,提出合理利用WTO的规则,从体制方面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对策建议[4];李天芳利用DEA模型分析了江苏省的农业生产效率,并总结江苏省的农业发展现状,提出江苏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5]。在评价方法方面,国内外对投入产出的效率评价广泛使用数据包络分析,其优势是可以有效考虑决策单元最小的投入或者最大的产出方案,而且无需设定参数的函数表达式[6]。笔者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广西农业的生产效率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经济效益视角分析广西农业补贴的绩效,对不同年段的投入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总结原因,提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
  1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变量选取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着有效反映农业生产效率的标准,根据广西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选取投入和产出指标。农林牧渔业总值是衡量农业生产水平,评估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对农业补贴经济绩效的有效评价,是农业发展稳定与否的重要考核标准,因此该研究选择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总值(Y)作为产出指标。农业投入包括农业机械总动力(X1)、化肥施用量(X2)、农村用电量(X3)、有效灌溉面积(X4)、农作物播种总面积(X5)、劳动力投入(X6)。具体指标见表1。
  1.2 数据来源 该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经网产业数据库、1990~2012年《广西统计年鉴》、1990~2012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以及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由于2006年数据缺失严重,暂不对2006情况进行分析。1990~2012年广西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见表2。
  1.3 研究方法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原理[6],建立DEA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该研究主要选择的是评价规模以及技术有效的固定规模(CRS)的C2R模型和可变规模(VRS)的C2GS2模型。C2R 模型假设决策单元都处于固定规模效率,即不存在规模无效率,但实际上决策单元有可能处于规模递增或规模递减的情形,即规模无效率的情形,而规模无效率有可能影响整体的技术效率[7]。技术效率(TE)分解为规模效率(SE)和纯技术效率(PTE),C2GS2 模型就是在规模报酬变动的假设下,修正了C2R 模型的观念和使用的范围,计算出纯技术效率,再利用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即:TE= SE× PTE,推导出规模效率。因此列出以下模型:
  DEA模型将所有决策单位的投入和产出项投影到几何空间中,以寻找最低投入或最高产出作为边界。当某个决策单元(DMU)落在边界上,则视该DMU为有效效率,其相对效率值为1,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DMU无法减少投入或增加产出;若DMU落在边界内,则该DMU为无效率的单位,而给予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绩效指标,表示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投入或是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出。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相关理论,可将1990~2012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深层次原因分为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该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来度量和分析广西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情况,分为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投入导向是在保持产出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入以获得同样的产出即寻求最小投入;产出导向是在不改变投入的比例下,增加产出即寻求最大产出。而农业生产的效率主要考量同等产出情况下,如何使得各种投入要素的减少优化,力图不降低产出的情况下做到资源的有效使用,因此该研究选择投入导向对广西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评估。
  运用DEAP2.1软件,计算得出1990~2012年广西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表3)。
  由表3可知,广西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42,其中1990~1991、1993~1996、1998、2005年这8年的农业纯技术效率为1,而其规模效率小于1,综合技术效率小于1,说明这8年属于非DEA有效。广西农业生产规模效率平均值达到0.835,尤其规模效率在1996年以后,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大于0.8的有17年,大于0.9的有9年,等于1的有4年,说明1996年以后广西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总体上规模是有效的,在资源利用与优化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
  从表3还可以看出,综合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变化趋势趋向一致,但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说明技术生产水平影响生产的规模效率水平,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规模效率值以1997和2008年为分界点,大致分为3个阶段,1997年之前是农业财政不断提高,农业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1997~2008年广西处于农业财政补贴投入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波动并处于较高水平,2008年以后,农业生产规模报酬基本不变,农业生产效率趋于最优化状态并处于稳定状态。   分析表3可知,1990~2012年22个年份中,有18个年份规模效率递增,占81.82%。说明大部分年份有生产潜力可以挖掘,广西农业生产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但仍然有巨大的潜力。为此,合理投入农业生产要素,提高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从而促进广西农业的有效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3 对策建议
  该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研究得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生产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从经济效益视角看,广西农业补贴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及时有效的农业补贴,保证了广西农业生产效率的稳定增长,促进了广西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同时也要看到,规模效率的较低虽然出现在1997年以前,但是在2000~2007年期间还是出现了投入要素冗余的情况。根据广西农业的实际,为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出以下建议。
  3.1 长期坚持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农业补贴机制[8]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08以后,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率处于较高水平,这与农业税收的取消以及农业补贴密不可分。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提高了农业的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3.2 依据投入要素贡献率,优化补贴结构,提高支农效率
  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广西仍有很多年份(如2005年)出现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不合理的生产要素投入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尤其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没有提高产量却造成土壤板结、水源污染等不良后果。为此,必须依据投入要素的贡献率,合理安排补贴倾向,优化补贴结构,促进生产投入要素结构的合理优化。
  3.3 加快研发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在农业生产领域适用,尤其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规模的效率,因此应加快农业生产技术研发,促进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3.4 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稳定提高 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保证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合理安排,适度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使农民在价格谈判中拥有更多优势,进而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稳定,切实保证农业补贴发挥实质性作用,从而促进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毅夫.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4.
  [2] 孟令杰.中国农业产出技术效率动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0(5):1-4.
  [3] 何忠伟.中国农业补贴的一个理论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5-8.
  [4] 何忠伟.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与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5] 李天芳.江苏省农业生产效率的DEA分析[J].农业经济,2014(3):35-36.
  [6] 杜娟.基于DEA模型的外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83-86.
  [7] 吴剑辉.茂名市农业补贴绩效分析[J].南方农村,2013(4):32-36.
  [8] 盛逖.我国粮食补贴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5):136-141.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对阿斯塔纳市果蔬消费者调查的基础上,对哈萨克斯坦城市居民果蔬购买渠道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哈国果蔬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中国企业向哈萨克斯坦出口及营销果蔬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果蔬;购买渠道;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 S-9;F7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7-328-02  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
期刊
摘要 [目的] 针对吉林烟区的气候条件与生产实际,开展上部烟成熟度研究。[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吉林烟区烤烟上部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烤烟上部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与采收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烟叶鲜干比、烟叶收缩率同采收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方面,以8~9成黄采收处理表现最好。[结论] 研究可为进一步提高吉林烟区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品
期刊
摘要 随着以大量消耗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我国的推进,农业生产加剧了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因而急需一种能源效率高的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为了弄清有机农业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潜力,以鸡养殖为例,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能源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有机鸡养殖能源投入产出比为1.82元/MJ,比常规农业高19%。并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
期刊
摘要 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化农业模式,在带来粮食增产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最终走入了经济学和生态学的双重困境。在我国悠久的农业文明进程中,因地制宜地发展出很多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稻鱼复合系统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以贵州的稻田养殖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观测和实验室测定获得相关数据,分析了4种不同稻作模式下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从
期刊
摘要 糠醛废渣炭中含有大量的碳素,过去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填埋到地下,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糠醛废渣炭除去其中的灰分能得到性质稳定、疏松的炭黑,适合用作碳素墨水的原料。试验证明,利用除去灰分的糠醛废渣炭作为原料用于制作碳素墨水的方法是非常可行的,同时其墨水性能优良。这为处理糠醛废渣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糠醛废渣炭;炭黑;碳素墨水  中图分类号 S509
期刊
摘要 [目的] 优化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菌株TX3产纤维素酶条件,为其降解片烟中所含纤维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单因子试验考察碳源种类、烟梗粉末添加量、硫酸铵浓度和pH对菌株TX3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烟梗粉末添加量、硫酸铵浓度、pH作为显著因子,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此3种显著因子进行优化和分析。[结果] 菌株TX3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初始pH 6.93,烟梗粉末添加
期刊
摘要 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当前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金融服务范围不足,金融支持产业不均,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完善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7-341-02  Abstract From the p
期刊
摘要 [目的] 考察几种真菌在不同发酵时间对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麦麸为原料,利用真菌固态发酵制备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研究了3种不同真菌(黑曲霉、米曲霉、里氏木霉)在不同发酵时间(1、3、5、7、9 d)对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里氏木霉固态发酵7 d,可显著提高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及其抗氧化活性。可见,里氏木霉是制备麦麸可溶性
期刊
摘要 为科学把握涉县地下水水资源条件,利用2012年涉县水质监测点数据,采用单组分和多组分质量评价方法,对涉县地下水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涉县地下水主要超标项目为NO3-、Fe、总硬度、耗氧量、SO42-、NH4+、F-,超标率分别为71.4%、7.1%、7.1%、7.1%、3.6%和3.6%;地下水水质主要由良好区、较好区和较差区组成,分别占研究区的35.47%、5.01%和59.5
期刊
摘要 构建了忠县土地生态安全的层次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产环境一号卫星数据、DEM、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数据,在ArcGIS平台建设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数据库,利用国产环境一号卫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利用DEM提取地形信息,并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行政区划数据关联;然后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型,通过图形叠加分析,经数据融合、数值计算与统计,得到分乡镇的各评价指标特征值,再经极值法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