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传播红色文化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家浜曾是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当年36位新四军伤病员,就是在这里的芦苇荡养伤痊愈后重返战场。而农民作家徐耀良就生活在这块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红色基因哺育他成长,他对家乡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当硝烟散尽,和平建设年代的民众在行进中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時候,是历史使命呼唤徐耀良自觉地加入了探寻当年英雄足迹的行列,挖掘整理这方面的史料。几十年来,他执着于寻访和笔耕,在全国诸多媒体上发表各类作品3000多篇,并结集出版了《沙家浜人》《沙家浜演义》等十多部著作,始终不忘传播沙家浜红色文化的正能量。
  2007年8月,徐耀良参与接待一批来访客人,在交流中得知来宾中有一位新四军老战士赵健的女儿赵以琼。赵以琼介绍,她的父亲曾经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后,被沙家浜一户姓王的母女救起,伤愈归队时,还得到王家女儿送他的一枚银元。父亲后来在另一次战斗中再次负伤,那枚银元在关键时刻替他挡住了子弹,救了赵健的性命。赵以琼说:“这次来沙家浜,就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寻找救父亲两次性命的恩人,却苦于年代久远,毫无线索。”徐耀良深深地被赵健的传奇经历打动,心里产生了要整理赵健事迹的冲动,并立即奔赴千里之外的赵健老家安徽霍邱县采集资料,一回到家里就马上投入到创作之中。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第一本连环画《芦荡情深》出版了,纪实文学《一块银元》在《大江南北》杂志上发表,情景剧《银元情》也被沙家浜文工团正式搬上了舞台,不久又拍摄了微电影《一块银元》。
  平时,徐耀良见缝插针收集史料。一次他去上海华山医院看病,听说慕名已久的“潘扬冤案”的当事人扬帆家住在华山路上,就挤出时间上门拜访;为了收集沙家浜36位新四军伤病员的事迹,他多次自费走访了伤病员中的夏光和吴志勤;为了从侧面了解伤病员叶诚忠、张世万的生平事迹,他专程采访了他们的通信班班长沈喜福和徐道明。同时,他还专程到苏北大丰劳改农场,提审了侵华日军占领横泾镇时的翻译吴三弟,采访了土匪胡肇汉的儿子胡中元,获得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他先后走访了145位健在的革命前辈,详细了解他们当年所经历战斗的细枝末节,获得了日后写作的第一手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耀良辛勤的劳动结出了丰硕成果,通过采访、调查,他整理、挖掘出众多的革命、抗战史料和沙家浜民间轶事,先后创作、出版了诗文集《芦笛声声》、长篇小说《一世情缘》等10多部专著,他写的20多篇报告文学发表在《常熟日报》上,有些被收录在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集中。
  在史料类作品中,徐耀良的《沙家浜昨夜风云》获2005年中国作家创作成果奖;《沙家浜民间传说与旧闻轶事》在中国第九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活动中获“入围奖”;2011年12月,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沙家浜演义》由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出版,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5年8月,纪实文学《碧血芦荡》获全国征文优秀奖。此外,他还写戏剧、编山歌,由他创作的石湾山歌《廉政颂》,在2012年长三角廉政山歌比赛中获特等奖。同年,徐耀良被批准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为了传播红色文化,2003年徐耀良退休后,就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创办了红色书屋,专门向参观者销售红色书籍,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前后十多年间,共销售红色书籍达10万余册。向参观群众赠书3000多册。一些远道的读者,如辽宁省一位大学生得到了他的两本赠书后,高兴得专门写来感谢信。浙江省湖州长兴实验小学一位小学生得到赠書后,专门写了一篇读后感。
  徐耀良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红色文化宣讲活动,经常被邀请到本镇机关、学校、工厂、农村宣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十多年来,他先后宣讲500多场次。他既是镇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镇老区促进会副会长,又是镇廉政志愿者、校外辅导员、市民课堂宣讲员、红色文化宣传员。
  徐耀良虽年逾古稀,且身体欠佳,但他不忘初心,坚持用手中的笔,讴歌令人神往的红色故土,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其他文献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全村有1875户、6180人,58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1000亩,其中稻田面积8500亩,水面面积2500亩。回顾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一条农业转型升级之路清晰可见,园区功能日益凸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扎扎实实抓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北联村党委坚持因地制宜,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扎扎实实抓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2007
期刊
1947年3月3日,国民党军纠集其一〇二旅全部,整编四十九师两个营及地方土顽共18个营的兵力,在泰兴南线进行了第三期“清剿”,前后約一个月,其重点是城黄、如黄路北的两泰地区。悲壮的姚家庄突围战就发生在泰兴军民的第三期反“清剿”斗争中。  敌人开始“清剿”不久,县团于3月4日在七姓庄,7日在五岔港,13日在南新街连续取得了反“清剿”战斗的胜利,但也过早地暴露了泰兴县主要武装力量,为以后的姚家庄战斗留
期刊
岩寺是一座皖南古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中部,现在是黄山市徽州区政府所在地,旧时为登临黄山的咽喉之地。徽州区是1987年黄山建市时成立的县级市辖区,是古徽州域名的唯一传承地,素有“黄山南大门”“沪杭后花园”之称。  据史料记载,唐初为村,于村前山岩建寺,名为岩寺。寺内僧侣数百,香火极盛。因寺闻名,唐大历元年(766年)设镇,护持寺院。到了明朝,岩寺已成为“鳞次万家,规方十里,商贾云集”的繁华市镇。 
期刊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后白镇泗庄村,地处茅山老区,农业基础薄弱。近年来,村党总支副书记、大學生村官吴国涛,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进行“海虾淡养”,养殖南美白对虾,带领村民致富。去年,合作社生产的南美白对虾上市后供不应求,批发价每斤18~20元,最贵的时候能飙升到每斤25~26元。吴国涛粗算了一下,去年白对虾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利润近50%,合作社养殖户年人均收入同比可增长40
期刊
浙江省长兴县刘君同志2016年擔任铁军工作站站长后,当年《铁军》征订就突破千份大关,今年更是达到1500份。春节前夕,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葆(右)将军向刘君(左)站长赠送书法作品。
期刊
盐城,一方红色热土,一座英雄之城。这里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地方,是华中敌后抗战的总指挥部。刻骨铭心的红色历史是这座城市的深刻记忆,血肉和信仰铸就的丰碑是这座城市的精神渊源。盐城有248处革命遗址,亭园塔碑,亦馆亦址,无不再现那段荡气回肠的抗战历史和军民鱼水、同仇敌忾的感人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之一的新四军纪念馆。  盐城有个“新马泰”  194
期刊
日前,江苏省文明办发布第59期“江苏好人榜”,来自茅山革命老区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的村民倪荣狗和倪遗锁光荣上榜。  两位老人都已年逾花甲,倪荣狗是宝堰镇王巷村人,倪遗锁是宝堰镇倪甲村人。平日里,他们结伴一起负责村里秸秆禁烧的宣传工作。  2015年12月7日上午10点刚过,地处镇江市辖区丹阳市和丹徒区交界处,一辆大型车辆不慎将路边的三根电线杆撞断,司机驾车逃逸。电线杆撞断后,电缆散落,距离地面不足2
期刊
春节前,溧阳市汇众社、溧阳市爱心助老志愿者协会联合老年大学霜叶红戏曲服务队来到革命老区别桥镇敬老院,给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们送来了新年的祝福。  活动中,霜葉红戏曲服务队给老人们表演了《沙家浜》《亲家母》等戏曲节目,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老人们的阵阵掌声。志愿者们调馅、包馄饨,忙得热火朝天。还有20多名志愿者烧了一大锅热水,帮助行动困难的老人洗澡。  溧阳市爱心助老志愿者协会会长朱梅琴告诉我们:“别桥是茅
期刊
本刊讯 真实反映烽火年代常熟横泾为中心的阳澄湖地区军民团结抗日的六集文献纪录片《沙家浜》,最近由南京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纪录片《沙家浜》的解说词文本,《铁军》杂志社已以特刊出版。  六集文献纪录片《沙家浜》,由江苏宏鑫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和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已陆续在南京电视台、福建宁德电视台、苏州电视台、常熟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播出。这部纪录片的出版,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称赞这是一部爱国主义
期刊
1月7日,安徽省泾县新四军与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中共泾县党史办公室与茂林镇党委政府在皖南事变发生地茂林联合举行新四军将士殉难76周年纪念活动。  1941年1月7日,震驚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军部9000将士在泾县茂林一带被8万多国民党顽固派重重包围,经过七天七夜的浴血奋战,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或被俘,叶挺军长被关押,项英副军长被叛徒杀害,仅有2000余名将士突出重围。会长李志高要求大家在泾县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