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探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chu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又叫课程资源)”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基本元素,三者关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大改革、大发展、大融合”当前大背景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有了重新确立,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内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那么就初中语文学科来说,如何大力开发与充分利用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与反思,立足于基本路径探寻角度,试对此作出简要性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多元开放教学;路径探寻
   自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以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迅即成为一项孜孜以求的重大实践课题,并且正在日益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新课标强调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在如此春风吹拂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喜人景象。正所谓——“教改大潮如火荼,语文资源洋洋观。今昔不同往常日,多有源头活水来。”就初中语文学科来说,如何构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路径呢?
   1.善于从深耕细挖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由于实际创作等需要,许多文艺作品或隐或现地蕴藏“省、缺、遗、漏”现象,这就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潜在空间。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开展相应的“深耕细挖”活动,帮助他们进行更好地学习与理解、体验与感悟,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附加值”资源。如《皇帝的新装》结尾处:在小孩说出真相、“所有的百姓都说”后,虽然“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然而他与大臣还是装模作样地完成了游行大典。那么,皇帝及其大臣们在回宫以后究竟会想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此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谈一谈、写一写”等形式,开展“见仁见智”的个性化体验与相机补白活动。既拓展了课程资源,又深化了阅读教学效果。
   2.善于从生活涵养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既像活水与源头似的,又像万物与阳光、水分一样密不可分。语文知识及其课程活动始终离不开社会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否则就必然陷入“无本无源、镜花水月”的境地。积极开展以生活互动为主的开放性语文活动就尤为必要。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文中通过对“父亲背影”的细致描写,反映了作者由“叛逆、羞愧”到“思念、感恩”的情感变化。这种现象及其变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似曾相识又朦朦胧胧。教师通过生活链接方式,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联系起来,既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感受与体悟,又能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切实加强人文性教育。
   3.善于从群文阅读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群文阅读(又叫多文本阅读)主要是通过“求同巧拓宽、求异谋深入”的类比阅读形式,在追求阅读深度和培养比较思维的同时,更加注重拓展阅读视野,增加语文阅读的宽度和厚度。它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持一致方向的。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着“不同作者、同一题材”为中心的导向策略,引入了毛泽东笔下的《卜算子?咏梅》词作。通过“求同与求异”的类比阅读,不仅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古今名人对“咏梅”的不同笔法,而且从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切实地体悟到了“寓情于物”的丰厚情感——前者“孤芳自赏,苦中作乐”,后者“以苦为乐、无私自傲”。
   4.善于从信息支撑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特质的日益强化,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核心的现代科技,不仅以“声像图文动”融为一体的先进特点,为课程活动提供良好的实际支撑,而且以“储备海量、更新即时、人机互动”的优势功能,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比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毛泽东撰写的一篇新闻稿,由于时空穿越和新闻特点等因素,文字精炼、概括性强,这无论是“教”还是“学”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环节,首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演绎了与之相应的历史剧影视片段,为全班提供了激奋人心的“视听盛宴”;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视文互动”形式,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个体读悟、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活动;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梳理与总结、提炼与深化。
   5.善于从跨科整合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母语类语文学科,具有无可比拟的广泛性和适用性,与各类学科知识之间更加具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度融通关系。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跨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教学实践,既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和活动过程,又能在拓展延伸中攫取“1+1>2”的实质性效果。以《最后一次演讲》为例。在教学本文时,教师很有必要把本文的创作背景向学生作出介绍,通过“文史结合”的方式,简介民主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的殉難情况以及闻一多先生不顾生死的激愤情感。如果缺乏跨学科整合的课程资源开发,无论工具性教学还是人文性教育必然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在多元化、大开放这种教育大背景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和方式不止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以深耕细挖、生活涵养、群文阅读、信息支撑、跨科整合”等几个方面为抓手,能够探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基本路径。
   【参考文献】
   [1]郑惠美,华依依.让孩子生活在语文世界里——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小学语文教学,2018(12)
   [2]张艳荣.“农味”飘香 校园处处皆春色——浅谈农村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策略[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18(Z2)
  (江苏省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初中   江苏 南通 226500)
其他文献
牛肉在切割过程中常存在残留血液覆盖在脂肪表面,使得脂肪和肌肉对比减弱。针对生物体弱对比图像分割问题,采用了结合边缘流的水平集方法对牛肉眼肌图像进行分割,准确提取了眼肌边缘,分离出了眼肌内部脂肪与肌肉组织,准确率高。该方法避免了单纯边缘流算法提取边界不连续的问题,降低了水平集算法的迭代时间复杂度,避免了初始轮廓选取的主观性。并将实验结果与水平集方法进行了对比,基于边缘流的水平集方法避免了水平集方法在
【摘要】随着江苏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然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在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其中,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有效的实现知识的迁移,进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新课改  高中地理知识相对初中而言,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质的提高,同时在新课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已越来越广泛被应用,把互联网应用在地理课堂上,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结合中学生心理特征,构建“展示型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开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创新学习,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切实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展示型翻转课堂模式;核心驱动;探究展示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地理课堂上教师多使用老“八股”式的讲授,教师
通过检验提高生产安全,提高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新技术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提高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及使用方法的广泛宣传手段;提高对农机安全检测设备投入的力度。
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的迅速增长,在校研究生人数的大量增加,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我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许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工程师越来越不满足于使用通用的逻辑器件来设计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全世界被广泛的使用,并与EDA技术相结合,其应用前景十分乐
【摘要】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更是学生学习之旅的起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错,如果教师可以用进步的眼光看待这些错误,将其视为一种教育资源,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错误资源;学生  犯错,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错误,更是一种另类的教育资源。很多教师常常将重心放在如何避免学生出错上,却忽略了错误是教育学生的最佳媒介。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错误资
在本科学习阶段 ,通过有计划和形式多样地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地理学本科生在校期间各个学习环节特征分析 ,探讨了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 ,即三个参与模块、四个培养模块、三个知识模块和三个科研能力模块。
主要介绍了数字微波传输中无损伤切换的作用和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FPGA的无损伤切换的实现方案,并重点介绍了实现中采用的相位调整、弹性存储器和自动切换控制等关键技术。
简要介绍了锁相环频率合成的原理,对环路内和环路外的噪声进行了详尽分析,提出为了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选择哪些器件以及怎样设计匹配电路的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