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职业院校法制教育中仍有多种多样的问题,应增强职业院校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意识,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法制教育。提出目前职业教育阶段在学生法制观念培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如何加強法制教育,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法制观念。
[关 键 词] 法制教育;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66-02
一、法制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法制教育缺乏长期性
法制教育是学校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在进行法制教学时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不能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不能对学生进行持久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这样就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法律意识,不能养成法制意识。
(二)教师的教学计划不能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
教师的法律教学计划最终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时,应该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结合。在不合理的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法制教学的方向可能会与正确的方向产生偏差,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不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学生从法律知识的学习中收获不到乐趣与成就感,学生的后续学习动力也会不足,这样反而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计划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法制教育活动相对缺乏系统的配合
学校可以为学生准备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有区别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因为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不同,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而有所区别。目前职业院校对于法制教育活动的支持和关注力度还不够,学校不能从宏观上正确掌控,学生的法制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法达到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教学方法单一
职业院校虽然已经开展了法制教育,增加了法制教育课程,但教学方法单一,经常是采取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生动形象的教育,使得当下职业院校法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二、增强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意识
(一)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
职业院校要想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就务必把社会、学校、家庭这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相融后的法制教育才能促使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并找到正确的法制观与人生观。文化教育建设是法制观念实现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要加强与地方的相互联系和合作,不仅要提高学校的文化环境,更要增强学校周边的环境,清理学校周边的黑网吧、歌厅、台球室等,加强对学校网络的监管,坚决抵制黄色、暴力、邪教网站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的坏习惯是在家里养成的,所以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也至关重要,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的主要场所,一些家长的坏毛病很容易被孩子学到,所以学校要联合社会和家庭共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不断优化文化环境,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成长,为进入社会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重视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是当下学生的重点方向,尤其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实践教育尤其重要,学校依靠开展多种方式、内容多变的社会实践,例如,在学校宣传栏中加强对法制教育的学习和宣传,在学校广播中加强对法制节目的言传,在社会调查中加强法律知识调查,在组织集体活动时,注重加入法律元素,引导学生用心学习法律法规,用眼看懂法律现象,用脑去思考法律相关知识,用耳去听法律讲座。全面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持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实际活动和亲自实践增强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去挖掘实践资源,不断从身边的实践出发树立法制观念。
(三)确定统一的教学计划
首先,确定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保证课程的实施。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制教育课程设施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课程内容的保障,不允许法制教育课程被其他课程挤占,保证课程的保有量,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其次,确定法制教育的计划。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加强对校园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全方位提升法制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引导法制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法规。提高职业院校法制观念工作走向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提升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制度保障上的能力和水平。应该做到从教学中确定法律知识教学提纲、教学内容等方面上都要达到标准化要求。注重法制教育课程中内容的真实性、真理性、指导性和针对性,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学院所一直坚持的法制教育体系,并规划出具体教育内容及方案,并能保证到各个环节,因此在学习法律课程的内容时,要注重前后内容的互相融合,不断提升内容的贴合度。
其次,好的法律教材应该拥有法制中的严谨性、科学性,同时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情况,而教师也应该在开展教学前详细了解课文内容,为法制概念的讲解进行铺垫,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保证学生可以了解教材详细情况,也可以通过教材中配图对相关内容展开教学。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堂实践活动,另一个是课外实践操作。其中课堂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配合下不断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集体讨论,通过创设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更加直接和亲身操作的体验和知识;二是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指课外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积极保护自身法律权益,坚决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活动,这是加强法制观念的深层次运用,是法律知识的操作和实践,是提升法制观念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一)尽量丰富教育内容 1.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数据显示,在面对同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采用口授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两节课内理解度最多能达到55%;只让看学生能理解70%;如果聽、看、说并用能理解90%。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种教学方法交互使用,开展多维教育教学。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例如微课法课程教学等。只有把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拓展,利用新媒体解决传统教育中的不足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和壮大,各种学习资源都能够通过新媒体被学生获得,所以更要主动利用新媒体把正面、积极的法制思想传播到学生身边,不断增强学生对于法制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夯实学生的法律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用新媒体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挖掘新媒体潜力,带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职业院校强化学生法制观念的举措与内容。
2.要加强课堂上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只有注重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可以了解更多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少。还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只有深入学生之中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具体问题,只有用平等关系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法制教育。至于教育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和讨论教学方法,真实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学习,讨论可以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了解得更深,这样有详有略的进行讲解可以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在针对几乎没有任何法律基础的非法学专业的职业院校学生时,其教学案例的选择想法和法学专业的法制培养观念不同,案例的选择应以职业院校学生日后工作及生活中所能涉及的案例为主,以此来激发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改革课堂教育形式
高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法制教育教学,丰富法制课堂形式。虽然目前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职业教育的法制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如何办好职业教育的法律教育配置课程一直是人们思想上的盲区,普通高等教育阶段法律教育体系相对健全,许多高效的教学方法较为成熟,而职业教育在法律教育上是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教材压缩,没有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职业院校的法制教育模式过于单一,无非是对传统法制教育课程的重复、延伸,因此生搬硬套,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差别,其特点为满足市场专业技术的需求,所以在配置职业院校课程要加强与专业学科的结合,以其专业特殊性制定较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只有法制观念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才能使法律基础课程教育目标在与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结合的情况下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实现。
(三)注重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不断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是保证法制观念落到实处的关键,通过不同的学科渗透,能够将法制观念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从而深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加强法律知识在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串联。通过在不同的专业学科中加入了法律知识,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深化法制观念;另一方面,能够加深自身接触到领域范围的法律知识积累,提高懂法、守法和用法能力。其次,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不断强调法律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引导学生选择未来工作岗位的重要课程,还是未来择业的法律知识积累。最后,加强课堂意外的法律知识学习,在不断加强课堂教学之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明显提高,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要不断加强实践和注意平时生活法律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侵害自身权利的举措要坚决制止,要积极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不断维护法律权威,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修养,不断维护国家法律,坚决抵制违法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晓.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
[2]杨楠.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尚法理念培养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3]王广红.沈小军.论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建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46-47.
[4]娄淑娟.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法制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5]李国帅.论职业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其培养[D].山东理工大学,2011.
[关 键 词] 法制教育;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66-02
一、法制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法制教育缺乏长期性
法制教育是学校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在进行法制教学时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不能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不能对学生进行持久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这样就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法律意识,不能养成法制意识。
(二)教师的教学计划不能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
教师的法律教学计划最终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时,应该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结合。在不合理的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法制教学的方向可能会与正确的方向产生偏差,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不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学生从法律知识的学习中收获不到乐趣与成就感,学生的后续学习动力也会不足,这样反而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计划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法制教育活动相对缺乏系统的配合
学校可以为学生准备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有区别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因为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不同,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而有所区别。目前职业院校对于法制教育活动的支持和关注力度还不够,学校不能从宏观上正确掌控,学生的法制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法达到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教学方法单一
职业院校虽然已经开展了法制教育,增加了法制教育课程,但教学方法单一,经常是采取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生动形象的教育,使得当下职业院校法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二、增强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意识
(一)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
职业院校要想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就务必把社会、学校、家庭这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相融后的法制教育才能促使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并找到正确的法制观与人生观。文化教育建设是法制观念实现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要加强与地方的相互联系和合作,不仅要提高学校的文化环境,更要增强学校周边的环境,清理学校周边的黑网吧、歌厅、台球室等,加强对学校网络的监管,坚决抵制黄色、暴力、邪教网站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的坏习惯是在家里养成的,所以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也至关重要,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的主要场所,一些家长的坏毛病很容易被孩子学到,所以学校要联合社会和家庭共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不断优化文化环境,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成长,为进入社会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重视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是当下学生的重点方向,尤其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实践教育尤其重要,学校依靠开展多种方式、内容多变的社会实践,例如,在学校宣传栏中加强对法制教育的学习和宣传,在学校广播中加强对法制节目的言传,在社会调查中加强法律知识调查,在组织集体活动时,注重加入法律元素,引导学生用心学习法律法规,用眼看懂法律现象,用脑去思考法律相关知识,用耳去听法律讲座。全面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持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实际活动和亲自实践增强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去挖掘实践资源,不断从身边的实践出发树立法制观念。
(三)确定统一的教学计划
首先,确定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保证课程的实施。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制教育课程设施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课程内容的保障,不允许法制教育课程被其他课程挤占,保证课程的保有量,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其次,确定法制教育的计划。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加强对校园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全方位提升法制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引导法制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法规。提高职业院校法制观念工作走向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提升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制度保障上的能力和水平。应该做到从教学中确定法律知识教学提纲、教学内容等方面上都要达到标准化要求。注重法制教育课程中内容的真实性、真理性、指导性和针对性,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学院所一直坚持的法制教育体系,并规划出具体教育内容及方案,并能保证到各个环节,因此在学习法律课程的内容时,要注重前后内容的互相融合,不断提升内容的贴合度。
其次,好的法律教材应该拥有法制中的严谨性、科学性,同时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情况,而教师也应该在开展教学前详细了解课文内容,为法制概念的讲解进行铺垫,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保证学生可以了解教材详细情况,也可以通过教材中配图对相关内容展开教学。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堂实践活动,另一个是课外实践操作。其中课堂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配合下不断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集体讨论,通过创设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更加直接和亲身操作的体验和知识;二是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指课外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积极保护自身法律权益,坚决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活动,这是加强法制观念的深层次运用,是法律知识的操作和实践,是提升法制观念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一)尽量丰富教育内容 1.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数据显示,在面对同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采用口授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两节课内理解度最多能达到55%;只让看学生能理解70%;如果聽、看、说并用能理解90%。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种教学方法交互使用,开展多维教育教学。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例如微课法课程教学等。只有把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拓展,利用新媒体解决传统教育中的不足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和壮大,各种学习资源都能够通过新媒体被学生获得,所以更要主动利用新媒体把正面、积极的法制思想传播到学生身边,不断增强学生对于法制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夯实学生的法律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用新媒体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挖掘新媒体潜力,带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职业院校强化学生法制观念的举措与内容。
2.要加强课堂上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只有注重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可以了解更多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少。还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只有深入学生之中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具体问题,只有用平等关系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法制教育。至于教育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和讨论教学方法,真实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学习,讨论可以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了解得更深,这样有详有略的进行讲解可以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在针对几乎没有任何法律基础的非法学专业的职业院校学生时,其教学案例的选择想法和法学专业的法制培养观念不同,案例的选择应以职业院校学生日后工作及生活中所能涉及的案例为主,以此来激发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改革课堂教育形式
高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法制教育教学,丰富法制课堂形式。虽然目前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职业教育的法制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如何办好职业教育的法律教育配置课程一直是人们思想上的盲区,普通高等教育阶段法律教育体系相对健全,许多高效的教学方法较为成熟,而职业教育在法律教育上是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教材压缩,没有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职业院校的法制教育模式过于单一,无非是对传统法制教育课程的重复、延伸,因此生搬硬套,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差别,其特点为满足市场专业技术的需求,所以在配置职业院校课程要加强与专业学科的结合,以其专业特殊性制定较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只有法制观念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才能使法律基础课程教育目标在与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结合的情况下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实现。
(三)注重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不断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是保证法制观念落到实处的关键,通过不同的学科渗透,能够将法制观念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从而深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加强法律知识在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串联。通过在不同的专业学科中加入了法律知识,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深化法制观念;另一方面,能够加深自身接触到领域范围的法律知识积累,提高懂法、守法和用法能力。其次,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不断强调法律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引导学生选择未来工作岗位的重要课程,还是未来择业的法律知识积累。最后,加强课堂意外的法律知识学习,在不断加强课堂教学之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明显提高,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要不断加强实践和注意平时生活法律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侵害自身权利的举措要坚决制止,要积极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不断维护法律权威,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修养,不断维护国家法律,坚决抵制违法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晓.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
[2]杨楠.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尚法理念培养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3]王广红.沈小军.论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建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46-47.
[4]娄淑娟.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法制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5]李国帅.论职业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其培养[D].山东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