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参透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i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是一门十分受小学生喜欢的学科,通过绘画,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抒发自己的情感。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想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功底就应该多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生活。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室内,这样的美术课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勾画出心中那份情感,增进对自然的热爱,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绘画水平。本文主要叙述的是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研究,分别从各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参透。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德育参透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25-01
  一、小学美术活动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实践活动,学校开展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更加有助于学生去发现并享受到美术的快乐,也更能够让小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同时这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来说也是一个突破。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同时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发挥出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开展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1.抓住重大节日进行教育
  我国有很多传统重大的节日,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重大的节日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由于受到西方的一些节日的引入,有很多小学生对本国的一些重大节日的了解都不是很全面,倘若教师能够利用好中国的传统节日,适时地对小学生们推进一些传统节日情感教育,这样一来既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沟通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融,又能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传授给学生们,加深他们的民族情感。例如“国庆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视资料,要求他们在观看影片之后将自己的观后感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提升小学生对传统重大节日的认识,又能引发他们的思考从而进行美术创作。
  2.开辟课余活动进行教育
  小学课程中不仅仅是语数外才能开放第二课堂、成立兴趣小组,美术学科也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开辟第二课堂,成立美术类的兴趣小组,并且定期让他们交出组别成员认为最满意的一张作品,进行对比评分,然后对获胜组进行适当的表彰。这样能够使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适当放松自身的情绪,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教学环境渗透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为了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教师应当重视美术教学环境的布置,使小学生能够轻松被带入到美术学习的氛围之中。尽管每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情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一些最基本的设施依旧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美术的学习氛围,如校园内的黑板报、橱窗、宣传板面、电子播放器等,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公共设施,定期发布一些关于爱国教育、传统文化、科学卫生等主题画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关于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些资料和图片,在学校的宣传版面上公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呼吁他们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出关于环境保护的画作。学校通过这种方式,一来向学生传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决心和动力,二来也让学生得到了美术创作的锻炼。
  三、美术教学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德育时机,淡化德育痕迹
  德育应该在小学生道德观开始逐渐形成时切入,并且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做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要注重方式和方法,还要注意改善与学生的关系,做到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做到寓理于事,以理服人。淡化德育痕迹,就是要根据学生接受的能力,因势利导,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例如: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发现有以为同学开小差、讲闲话,并且在暗示了幾次的情况下该学生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教师不必急于批评,可以把该学生叫到黑板面前,用左手画正方形,右手画圆形。很显然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太难了,在该学生正在苦恼自己不能同时完成这两个事情的时候,教师就应该适时地教育该学生在课堂上是不能“一心二用”的。
  2.注重德育内涵,避免走形式
  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如果偏离美术教学的规律,没有美术教学作为载体,就难以进行。因此,教师在传授小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又要适当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来,要做到尽可能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忌不能一味地把一些所谓人生道理、价值规范等生搬硬套地硬性渗透,也不可只做一些板报、视频、条幅等宣传材料,因为这样的宣传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被动的,反而会不利于教师进行德育参透。德育渗透的重点是要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的形成。
  3.注意褒贬结合,正确引导
  美术教学的渗透德育,应注意尊重事实,客观公正。面对小学生所犯的过错切莫一味地进行否定,而是应当在了解了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之后,鼓励学生不要气馁,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这样才能不让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过度打击。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优异表现,也要注意不要表扬过度。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教师一个不经意之间的动作或者一句随心的话语都有可能对小学生的心灵造成阴影,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育教学的方式跟方法。另外,作为教师一定要用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4.注重学生的自我完善
  美术教师在评改学生提交的作业时,针对不同绘画等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既要能够表扬先进,树立典型,又不能过度批评打击后进生。在指导学生们完善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领悟哪些是做得好、继续发扬,哪些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进。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定更高、更合理的要求,发挥他们的特长,引导他们戒骄戒躁,进一步提升绘画水平,以实现自我完善。
  5.注重师德,做好表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美术教师,除了做好美术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已的言辞、举止来传递正能量,真心关爱每个学生成长,杜绝一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行为。
  总而言之,作为人民教师,就应该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德艺双馨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目标,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是教师从教的宗旨。在教育和引导学生们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将德育渗透其中,促进学生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时期是创新精神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志磨练的关键期。而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为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使其获得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要善于利用美术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创新能力;美术活动;幼儿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22-01
【摘要】音乐欣賞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艺术形式,但目前的音乐欣赏课政治理论化,不能引起学生共鸣,课堂效率较低。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多样化教学、精讲多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来阐述中学音乐欣赏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18-01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人类灵魂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类教学在总体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初中排球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正确的排球学习理念显示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排球垫球的稳定性进行思考,旨在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排球教学的稳定性提供经验。  【关键词】体育教学;稳定性;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摘要】舞蹈艺术是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内心的情感,是一种视觉上的情感体现。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都会在舞蹈动作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观众在观赏舞蹈的同时,还可以体会到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才是真正舞蹈艺术的表达。而在目前的舞蹈事业中,一部分的舞蹈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缺少情感的表达,无法让观众们体会到舞蹈表演的内涵。进而,本文对舞蹈表演情感表现力的提升路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面对新世纪,中国教育界开始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今天,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全国性的社会教育园地已经形成,钢琴在全世界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成为儿童学龄前教育的首选乐器,科学家们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钢琴是开发右半脑和儿童智力最有效的途径。学习钢琴不但能使十个手指尖受到刺激,而且能使脑、眼、手、却、
【摘要】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强大推动下,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整个音乐课堂的教学水平,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助益。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小组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体育活动中幼儿交往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体育活动中幼儿交往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幼儿感知交往的乐趣、深入挖掘题材来培养交往行为、以强带弱来提高交往质量、通过鼓励来强化幼儿交往活动,通过说明以上方法,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体育活动;幼儿交往;体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24-01 
【摘要】初中体育课作为让初中生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缺乏趣味性,这使得体育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学生们在课后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课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效果。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必须进行体育课改革,选择在体育课中加入体育游戏既能够让课程变得有趣味,同时也能学习知识,因此,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是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