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非机类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了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时间教学法等三个新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190-01
未来的高级技术人才应是复合型、创造性人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因此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及各种技术信息资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计划、决策、组织、协调和市场预测及应变能力及科学、务实、严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善于抓住和占领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的敏锐洞察力。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是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获取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工程材料知识,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将起到重要作用。
1 当前我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我校目前已经由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汽车,机械制造等机械类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发展成为培养包括管理、人文社科、旅游、计算机、信息等非机类的综合型高等院校。原来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学院新增的专业,因为他们并不需要象机械类专业学生那样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和机制工艺等方面的工作,所以非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不应停留在“万能机床”的具体操作阶段,需要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把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建立全新的创新课程体系,以大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超越传统的专业界线,突破金属工艺学的内容束缚,摒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的传统观念,建立全新的系列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先进制造技术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把创新训练融入工程训练全过程;建立统一、完整、综合、模块化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营造真实的工业氛围,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型、开放型的工程训练教学管理系统。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创新,没有创新,改革就无从谈起。工程训练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突破传统的“金工实习”内容及方法的束缚,探索出工程训练教学的新路。其中包括压缩传统工艺方法的训练内容和时间,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工程实践训练;改变传统的单一工种独立实习的做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综合性、设计型、创新性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开展创新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非机类学生来说,深层次的机械学起来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由于将来用不上,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认为学习一门将来不用的课程没有必要。因此不能用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对一些比较难懂的专业术语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对比较难懂的内容要逐步分解,化难为易,对新技术、新工艺也要有所介绍,提高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机械加工这部分内容里,我们重在介绍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机床类型和功能;常用加工方法及选择、工艺和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并适当介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切削加工经济性,柔性制造等现代加工方法。
以前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来实习,要做的东西都是一样,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是一种打击,由于非机类的实习时间比机类短,增强了难度,有的学生不能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每人完成一个工件,以至最后学生带走的还是一个半成品。学生疲于完成各项实习任务,没有时间总结,使实习内容没有形成整体,对要用多种加工方法的零件就不知所措。现在,我们设计了很多难易程度不同的工件(在大纲要求内),使不同的专业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件,没有雷同。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非机类学生的工件加工简单、易行,每个人都有时间做完。同时我们也对实习内容做了很大的调整,加工不再是实习的全部,我们增加了拆装实习,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领悟到一些相关的设计思路和典型的构思技巧,从而帮助和促进学生由抽象的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能力的转化。
对一些思想活跃,艺术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我们采取启发、发掘学生主动思维,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写加工工艺。提高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有同学用一块钢块做出一个心的形状,有人用一个棒料做出飞机、潜艇的模型,有的同学用几个螺母和铁丝做出各种艺术品。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强调老师讲课的时间尽量少而精,留给学生的时间尽量多些,表面上教师传授的少了,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為此我们创新地提出了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时间教学法。
问题教学,即通过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由学生先看书,提出难点,不懂之处,由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重点讲授。
讨论教学法,即学、思、论的结合,是消化理解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实习过程中产生了问题,由学生讨论,并由老师加以分析总结,避免了老师包办代替。
时间教学法,就是每次讲课都是限定的时间的教学方法。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求老师讲课不得超过20分钟,把讲的内容分成几段,讲完一段后,学生理解,操作。学生掌握后再进行下一讲,这样很好的利用了时间,提高效率。
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后我们将在新成立的机械工程培训中心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把金工实习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关于高校金工研究会结构改革的初步设想,金工研究,李书录,2002,3.
[2] 高等工科学校实习教学基本要求汽院教务处,1998.
[3] 金工实习教学大纲 汽院教务处,2003.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190-01
未来的高级技术人才应是复合型、创造性人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因此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及各种技术信息资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计划、决策、组织、协调和市场预测及应变能力及科学、务实、严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善于抓住和占领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的敏锐洞察力。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是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获取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工程材料知识,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将起到重要作用。
1 当前我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我校目前已经由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汽车,机械制造等机械类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发展成为培养包括管理、人文社科、旅游、计算机、信息等非机类的综合型高等院校。原来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学院新增的专业,因为他们并不需要象机械类专业学生那样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和机制工艺等方面的工作,所以非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不应停留在“万能机床”的具体操作阶段,需要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把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建立全新的创新课程体系,以大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超越传统的专业界线,突破金属工艺学的内容束缚,摒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的传统观念,建立全新的系列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先进制造技术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把创新训练融入工程训练全过程;建立统一、完整、综合、模块化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营造真实的工业氛围,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型、开放型的工程训练教学管理系统。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创新,没有创新,改革就无从谈起。工程训练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突破传统的“金工实习”内容及方法的束缚,探索出工程训练教学的新路。其中包括压缩传统工艺方法的训练内容和时间,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工程实践训练;改变传统的单一工种独立实习的做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综合性、设计型、创新性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开展创新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非机类学生来说,深层次的机械学起来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由于将来用不上,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认为学习一门将来不用的课程没有必要。因此不能用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对一些比较难懂的专业术语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对比较难懂的内容要逐步分解,化难为易,对新技术、新工艺也要有所介绍,提高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机械加工这部分内容里,我们重在介绍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机床类型和功能;常用加工方法及选择、工艺和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并适当介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切削加工经济性,柔性制造等现代加工方法。
以前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来实习,要做的东西都是一样,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是一种打击,由于非机类的实习时间比机类短,增强了难度,有的学生不能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每人完成一个工件,以至最后学生带走的还是一个半成品。学生疲于完成各项实习任务,没有时间总结,使实习内容没有形成整体,对要用多种加工方法的零件就不知所措。现在,我们设计了很多难易程度不同的工件(在大纲要求内),使不同的专业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件,没有雷同。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非机类学生的工件加工简单、易行,每个人都有时间做完。同时我们也对实习内容做了很大的调整,加工不再是实习的全部,我们增加了拆装实习,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领悟到一些相关的设计思路和典型的构思技巧,从而帮助和促进学生由抽象的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能力的转化。
对一些思想活跃,艺术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我们采取启发、发掘学生主动思维,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写加工工艺。提高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有同学用一块钢块做出一个心的形状,有人用一个棒料做出飞机、潜艇的模型,有的同学用几个螺母和铁丝做出各种艺术品。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强调老师讲课的时间尽量少而精,留给学生的时间尽量多些,表面上教师传授的少了,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為此我们创新地提出了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时间教学法。
问题教学,即通过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由学生先看书,提出难点,不懂之处,由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重点讲授。
讨论教学法,即学、思、论的结合,是消化理解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实习过程中产生了问题,由学生讨论,并由老师加以分析总结,避免了老师包办代替。
时间教学法,就是每次讲课都是限定的时间的教学方法。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求老师讲课不得超过20分钟,把讲的内容分成几段,讲完一段后,学生理解,操作。学生掌握后再进行下一讲,这样很好的利用了时间,提高效率。
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后我们将在新成立的机械工程培训中心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把金工实习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关于高校金工研究会结构改革的初步设想,金工研究,李书录,2002,3.
[2] 高等工科学校实习教学基本要求汽院教务处,1998.
[3] 金工实习教学大纲 汽院教务处,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