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评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争武的诗
  打开
  轻轻敲门,来人在门外
  我就在门后,相峙多年
  从没开过门,从来都在设想
  开门后的惊喜,或者失落
  我不能预知,开门后的结果
  当然也不能决定,谁的到来
  是谁来呢,又等谁来
  这次能打开门口的一扇
  几时又能打开,我心底的一扇
  自由
  你觉得孤独,它就孤独
  它守在我必经的路口
  冷冷地望着,还有落叶的瞬间
  墓志铭总结往事
  而一只网住的小鸟
  斜阳下挣扎,计较余下的时间
  它守在我必经的路口
  如果装下我
  就装下我一生的自由
  活着就代表一种幸福
  你一直看着
  看到我的爱恨
  看着我的余生
  我就一直活着
  在虎视眈眈的眼皮底下
  活着
  就代表一种幸福
  活着和死去
  据说人的归宿在这
  据说我的归宿也在这
  也很逼仄
  与我现在的境遇相同
  胡同结构的壁画
  侧身过去
  都要成为相片
  这样死去与活着
  或者活着和死去
  如果要陈述一些区别
  就在时间的排列
  安居
  再卑微
  每一个人
  心里都会有一块墓地
  再骄横
  每一块墓地
  都会迎接一个未死的人
  春天的小小记忆
  从不小心开始
  阳光碰了
  花的瘦腰
  六月的断桥
  断了西湖三月情书
  五月的岳阳楼
  吹皱二月洞庭
  浅浅一声叹息
  我和花一瓣 诗一行
  陶然亭畔
  被风裹走
  又不小心
  想不起花城,或是春城
  就下雨了
  桃花 梨花 海棠花
  争先躲避
  顽石
  挪个脚
  就碰到了这块顽石
  100年前 它是顽石
  10年前 它是顽石
  一年前
  它是顽石
  就在今天
  它依然还是块顽石
  这多少让人心里感动
  这么多年来
  在谁的屁股下
  它都能保持一个姿势
  都能不发一言
  墓地
  这里有一块墓地
  我对朋友说
  这是我的墓地
  没有鲜花
  松柏也老了
  除了
  有些无名的鸟
  漫不经心飞过
  这是我的一块墓地
  我对朋友说
  如果这个人陌生了
  一支笔生锈了
  记忆也被风吹散
  这还是
  我的一块墓地
  我会清楚地感觉
  厚厚的泥土中
  当年的十个指头
  隐隐作痛
  消失
  喜剧以悲剧方式上演
  悲剧还是以悲剧结束
  生存以死亡方式告别
  死亡还是以死亡离开
  人的一生和名字
  现在,就浓缩在骨灰盒里
  汉白玉的 刺眼
  谁的微信,从现在开始
  不再登陆
  大地,依然平静
  牛皮
  老牛瞳孔紧缩
  看到一只粗壮的手
  看到一柄锋利的小刀
  看到皮与身体分离
  看到腿与骨干分离
  看着头拱进稻田般
  倒在沸腾的锅里
  十多年后
  我形成習惯
  每每走路
  我要盯着我的脚部
  我要怀疑蹬的是老牛的皮
  一把剪刀
  靠着燃烧的火炉
  你丢过一把通红的剪刀
  就什么都不管了
  烫着我的手心
  随便就过了几十年
  没有价值的剪刀
  除了被我扔掉
  除了在墙角默默生锈
  就算偶尔有断裂的声音
  也难打开我对它的记忆
  靠着燃烧的火炉
  谁又丢来
  一把燃得通红的剪刀啊
  我多么渴望
  这是一块厚厚的毛坯
  现在薄薄的刀锋
  如何承受一生的心情
  看一场露天电影
  向来被故事忽略的人
  三个 五个 或成群
  选择好属于自我的位置
  蹲在无人注意的角落
  欣赏银幕上他人的精彩
  现在一些熟悉的泪水和欢笑
  已如迷失的羊群
  沿着失去的轨道纷纷返回
  年复一年的流水线
  那青春和梦幻
  早被忙碌的机器肢解了
  怎能拿到记忆深处
  零乱上映
  请别拒绝我
  在你的故事里尽情流一次泪水   或大笑
  因为那个称作生活的人
  已开动了工厂的早班车
  暗暗准备
  为我们有限的青春再一次误点
  老鼠
  就算从楼梯间转出来
  也是那么优雅
  光洁的皮衣
  为时尚打上句号
  步伐的从容
  展现华贵的气质
  贼亮的双眸
  还深情投向
  我,背后高高的舞台
  擦肩而来
  新贵
  这让我,意乱
  还有痛苦
  随手操起的那扫把
  是那么陈旧,散乱
  与其如何匹配
  言语
  我沉默 内心已没有多余的言语
  我的语言 无非是
  一本本书叠起来的
  除了枯燥 单调
  当然看不出 靠纸填充的胃
  还有滔滔不绝的素质
  言语能跟书有什么关系
  如果有 我也只能相信
  就是每一本书的情节
  都能哽咽喉咙和情感
  土豆
  刚刚从地下刨出来
  刚刚运上这货车
  刚刚进入这个城市
  脸颊上还挂着
  刚刚上凉的露珠
  没有化肥美容
  没有农药净身
  也没有被城里人摸过
  泥土还是原封不动
  从乡下带来的
  一眼望去
  超市里只有标签
  1.5元一斤
  抑或一斤1.5元
  大朗宝陂
  这个迎来黎明的村庄
  或者说刚刚起身晨舞的小区
  这一瞬
  就被南方早起的阳光惊醒
  在宝陂,这10幢11层高楼下
  看不到荷锄的兄弟
  也没有亲热聊天的耕田姐妹
  就连最后一垄水稻
  都留在松山湖的波浪里了
  这是怎么样的变化
  挤着春水疯长的竹林
  成了20平方居室的布景
  柔软的路边野花
  成了12平方阳台的景秀
  就连老人之间当年的戏言
  也成了经典的楹联
  高掛在宝陂的眉睫
  这是宝陂村
  昨日从山那边款款走来
  今日躺在大朗的版图上
  映照着
  东莞千百农村的光与影
  责编:郑小琼
其他文献
一  午后三点的扬州街道,很少见到匆忙奔走的人影。热空气像满溢过来的海水,迅速淹没身体,白色连衣裙的下摆似乎鼓胀起来,两条腿陷进热浪,有光天化日下裸露的尴尬。这样的天气,除了我这个刚下火车,饥肠辘辘,出了酒店想找碗饭吃的女人,谁还会在街道上走来走去?  路过两家饭馆,大门紧闭。继续往前走,见两位大爷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聊天。正想着上前去打听哪里有吃饭的地方,忽然就听到蝉的鸣叫,仿佛约定好似的,它们同
期刊
我看到了飞人,从国贸的一角飞到另外一角,又快又不着痕迹,当时,我坐在顶层酒吧的户外,跟一群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一起。我们当中有些人已經鬓角发灰,生了两三个孩子,结婚离婚不亦乐乎,我也离了好几年,离婚之后我就遵循了不再婚不同居法则。说真的,事情从那以后就都顺利起来了,我获得了像长了双翅膀一样的自由感,除了久坐导致的重度痔疮别无困扰。  看到飞人的那一刻,我就告诉了朋友们,他们闻讯一起放下杯中酒,往我看
期刊
妈的电话打过来的时候,宋晓敏正在给文文讲洋流。她看了一眼那号码,伸手就挂断了。洋流这一部分不好懂,她当年上学的时候,班上很多人都学得稀里糊涂的,到了都没弄明白。文文却被那个电话分神了,讲了好几遍,还是不懂。宋晓敏只好耐着性子再慢慢拆解。文文是个很俊俏的女孩子,今年高考,文综分数差一大截,尤其是地理,有很多知识漏洞要补。晓敏把手机扣过去,心里头有点烦躁。  房间不大,却布置得温馨舒适,米色的墙,米色
期刊
大厦矗立 在天  每个人进去 都不再有脸  上下班的烦恼  浪费路 浪费时间  选择隐于那幽暗 生命躲藏  拉动开关  断了蓝蛇般的电  没有人发现  楼内深潜  不需租房  不需路上奔忙  于是 手里握着大把时间  节省 堆积 一座山高的钱  习惯这样  隐身  成了幽灵  成了厦的墙  ——题记  一、租房  那一年春天,在满街的柳絮飘舞中,我来到了这幢大厦。  柳花如雪,却不冷,是温暧的,又
期刊
第一眼见到那家伙的时候,大约是下午两点半,我正孤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对着一堆无聊的报表,不无睡意。我懒懒地打了个哈欠,透过玻璃窗,望向外头董青青窈窕性感的背影,略感提神。董青青正在咖啡机边上冲咖啡,一会儿会按惯例先送进我办公室。我想起来,应该在她送咖啡的时候,跟她谈一谈上午骚扰电话的事,安抚她一下。  然后那可恶的家伙出现了。董青青刚端起咖啡,我看到一个戴墨镜的青年出现在她背后,拍了拍她肩膀,说了
期刊
1  高小聪强装笑脸,递出最后一份热辣烧烤合家欢套餐,“祝您用餐愉快”,最后一个字的音调必须是上扬的。他给柜台挂上“今日打烊”的牌子,洗去手上各种被溅上的油渍酱料,脱下工作服,换上自己的冲锋衣。这时时钟上显示着凌晨00:25。  地铁早就停运了,高小聪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等着最后一班981路公交车。车站里人不多,大都是像他这样轮到上晚班的柜员、服务员、勤杂工……有的搓着手,有的跺着脚,不时抱怨几句“
期刊
那年冬天,我回到故乡,想陪父母过个年。后来证明,这是个错误的决定。我从一个热带国家回到寒冷、干燥、没有暖气的中原县城,身体无法适应,到家第三天就病倒了,发烧、腹泻……那是大年初二,我母亲陪我去医院输液。她年纪很大了,我不想让她跟去,但她执意要陪。我很虚弱,甚至丧失了和她争执的力气。输完液,医生开了三天的输液瓶,让我在家附近的门诊输液。  我和母亲抱着输液瓶走回存车的地方,经过一户住家门口時,我母亲
期刊
推荐语:梅琳(西南大学)  罗志远的《老贾》描述了太平街的书生老贾生命最后一程的故事。文中讨论了一个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为之困惑的问题——书生何处安身。杜甫流亡、李白流放和屈原投江,中国的文人自古就与悲剧命运相依。时空模糊的太平街可以是任何时代,老贾亦是在任何时间中都存在着的书生,不似李杜的名垂青史,老贾似的文人才是真正组成中国文学肌理的基本元素。老贾因书而成异类,而太平街众人因心中、手中均无书反而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云街  广东广州/曹文军  倚在床头,翻阅海男的长篇小说《青云街四号》。感觉不是在读书,而是在某个春天,沿着荒凉的古道、慌乱的街巷、泥泞的公路缓慢行走。熏风徐来,仿佛《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个四重奏》在耳边交替回响。  青云街四号,冷清的街,夜无宁息的旅馆,诊所里的对话……把我导向时代际遇与个体命运的思考。  生死爱欲,这个人类的亘古命题在青云街潮汐般起伏。时间的沙滩,遍
期刊
推荐语:葛红兵(上海大学)  “假如你有一把枪,你会把子弹射向谁?”也许这是每一个男人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的问题。也许每个男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曾经有过这样一把心枪,只是有的在心里无数次地用过,有的可能从来没有用过。  那把日本人战败后遗落在山洞里的手枪贯穿了整篇小说,从少年的屈辱到青年的愤懑再到成年的怨怼,手枪勾连起个体的心灵伤痛,也是疗愈的象征物。整个故事因为这把“历史的枪”而起,也因这把历史的枪转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