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证书制与高职教育“磨合”中的“软肋”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是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战略决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几年来,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某些不完善之处也局限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合理发展。
  
  软肋之一 :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职业资格认证处于一种“政出多门”的无序状态,考核鉴定机构多,既有国家认证机构,也有地方认证机构。既有劳动部门的认证,又有人事部门认证,此外还有行业协会认证和一些国外认证机构。2005年10月25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布了“公共营养师”这一新职业,公共营养师标准尚未出台,各地五花八门的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鉴定机构就纷纷登场,而且都宣称自己的证书是“最权威的”、“终身有效,全国通用”。这些鉴定机构举办的公共营养师培训班授课时间只有10天左右,却声称通过率在90%以上,难怪医院营养科的医生感叹:“我们在大学里要进行五年的专业学习,他们却只要十几天”。如此速成的营养师谁人敢用?!
  认证机构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相应的管理缺位。由于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形成了各认证机构间争夺生源的无序竞争。为与学校或培训机构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获得生源,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有的认证机构可以不顾考试质量,让考生的通过率很高。即便不愁生源的认证机构,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也不一定令人满意。这种缺乏强有力管理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多方认证,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导致了社会对资格证书认可程度不高等问题,同时,面对这种状态的职业资格认证,努力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感到了困惑。
  
  软肋之二 :不能准确反映考生操作技能水平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以适应企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目前企业主要需要有较强操作技能的人才,因而职业资格认证应该在考核从业者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其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但实际上,我们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往往偏离企业的实际需求,普遍采用单纯书面考试手段,注重理论知识的评价,缺少了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虽然考试卷面有一些技能题,但这种技能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准确评价考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比如,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考试时间180分钟,全部笔试,其中有60分钟的技能题,该题以情景录像的形式出现,考生从情景录像中找出秘书行为及工作环境中正确或错误的地方,但这种考试形式并不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软肋之三 :资格证书制与高职教育两张皮
  
  由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身存在的不完善,使其很难有效地渗透到高职教育中去。高职院校只是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部分地适应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由于资格认证考试并不太关注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没有什么指导意义。职业资格证书的“政出多门”导致许多资格证书缺乏权威性,有证书的未必能适应岗位需要,无证书的未必干不好,使得企业并不十分看重职业资格证书。这使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价值大打折扣,这种情况既影响了学校融入这种制度的积极性,也挫伤了学生考取资格证的热情,使高职办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间处于一种貌合神离的状态。
  目前,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在衔接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应由政府制定政策和法规,进一步强化认证质量管理,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制定考核标准。对考核程序、考核组织、考评人员、监考教师及考核结果的认定等都要有严格的制度,以保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证书的含金量高,企业才会认可,报名参加该认证机构考试的人数也就会增加,这样的良性循环对从业者、高职院校和职业鉴定机构都有利,职业认证环境也会更和谐。
  考试方法应以考核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社会对高职教育的第一要求便是“学以致用”,职业技能是企业最看重的。为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应该加大实践能力考核的力度,比如,借鉴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做法,改变传统的书面考试,采用工作现场考核的方法,考核应考者的实际工作能力,被考核者在工作中的表现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是考核能否过关的关键。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几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它毕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高职教育的结合还有待完善。因此,还须加强职业院校教育与资格证书制度的研究,认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使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从业能力,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其他文献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硅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N2吸附-脱附和NH。一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实验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用于乙酰乙
采用固相接枝法合成低密度聚乙烯(LDPE)接枝丙烯酸-2-羟乙酯(HEA)共聚物(LDPE-g-HE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接枝产物结构。实验考察了溶胀时间、溶胀温度、反应时间、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