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是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的关键,有利于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抓好教师团队的组织建设、管理评价和发挥作用等方面工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5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77-0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学院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学院的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课程体系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的开展,都要由教师来完成,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院发展建设中的主要任务。教师团队的建设在各项建设中应成为首要建设。
1 教师团队的组成与建设
教师团队是学校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能形成有效战斗力的某一专业范畴的行动群体,它是由专业教师团队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彼此分工协作相互依存的教师群体。结构上要考虑老、中、青相结合,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匹配,合理,双师结构的搭配协调要考虑专业方向的发展,课程类型的组合。理论实践的搭配,双师结构的组合,以及社会服务成员组合上要特别注意形成三股力量的匹配,为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而发挥团队作用。团队中关键是团队专业带头人,重点要注意团队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要把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作风正派、善于思索、治学严谨、勇于创新,能团结同志,能带领大家干事业,勇挑重担,有责任心的同志选拔出来,这些同志应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最好是副高职称以上硕士学位具有双师素质的人员。如果条件暂时未达到,可有计划地选送专业带头人去高校攻读硕士学位,优先选具有双师素质、有横向课题、有应用性研究方向,能团结合作的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要针对性的为每个人制定培养计划,帮助他们早日成为名符其实的专业带头人。
职业院校中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犹其重要,在高校中大多数教师都追求或要求高学历,而高职院中应强调动手能力,强调专业高技能及技能训练方法,我国的高职院校近年来规模发展较快,而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院的,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因此还须有计划地将他们送去进行双师培训或是实践锻炼,目前从企业选调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能工巧匠到职业学院任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尚有困难,一是当今制造业正在兴旺发展期,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院校的积极性不足,二是政策层面尚未解决企业向学院人员流动通道问题,因此学院发展中要加强实践训练,实行双师结构,只能通过兼职和聘用的方式,而常常会遇到企业经济经营活动与学院教学活动安排的冲突,要真正地解决这一问题,需在互惠的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融洽沟通,真正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教师团队中要培养一批骨干教师,而要成为骨干教师要注意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位骨干教师都应在自己的职业专业发展方向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四个方面能力,教师的职业本身是偏独立的,但职业院校的教师团队中的教师应更强调协调能力,要加强团队中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团队战斗力,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团结合作,作好横向课题,做好社会服务。
2 教师团队的主要工作责职
高职教育是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因此加强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显办学特色,积极发挥职教优势,为此,教师团队的主要工作职责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社会职业岗位要求进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作好专业调整及专业发展规划。
(2)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本专业及专业群的办学特色。
(3)根据专业培养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结合办学规模,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好本专业及专业群的实习实训教学工作,使基地最大的发挥作用。
(4)根据岗位职业的(标准)需求,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本专业群的课程编写,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特色教材。
(5)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加强关键技能的训练,努力加强职业资格训练与考证工作。
(6)通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各种实践锻炼及培训活动,不断地提高和发挥团队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团队战斗力。
(7)团队运作的主要工作(活动)都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有检查,无论从团队还是从学院层面均要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使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的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8)积极参与本专业群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和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发展动向,掌握信息,及时调整专业群建设方案,使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职业岗未能力要求。
3 教师团队的作用发挥与管理
教师团队的组建容易,但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抓好团队的管理,发挥团队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抓好团队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工作,必须按一定的组织程序将品德、职称、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同志选为专业带头人,并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多设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的机会,加强国内国外的学习、进修、、交流,在工作中要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要设定专业建设经费,课程改革经费,科研奖励,校企合作经费等,并给专业带头人一定的支配权。要给予相应的职,责,权,利,要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机制,要鼓励团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他们在团队中的核心作用。
要完善团队和专业带头人的管理考核机制,对教师团队和专业带头人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业绩考核,设定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会服务工作量考核指标,考核的方式可采取量化指标,民意测评和综合考评的方式,考核结果分等级,与津贴、奖励、晋升等挂钩,让优秀的团队和团队带头人脱颖而出。考核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所以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教师团队发展的保障,对教师团队带头人和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考虑工作业绩、效能和履职情况,还应考虑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程度,要把再学习、新发展改进及再提高也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真正起到激励和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激励机制的促进下,在“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政策机制下,加强人文关怀,全面关心团队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身心健康,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要注意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要认识到教师团队建设在院校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院校要根椐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新的职教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师团队建设为关键,以课程改革建设为核心,以职教特色教材建设为抓手,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保障,以加强实践教学、情境教学为重点,以企业、社会评价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成功、成才为目的,使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俞克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1999.(3).
[2] 朱卫国.王适山.教师退伍建设研究与实践[M]河北大学出版社.
[3] 刘艳玲.高校狮子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2003(6)中国高教研究.
[4] 朱振林.探索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3).
[5] 张喜顺.董国英.蔡英.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5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77-0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学院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学院的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课程体系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的开展,都要由教师来完成,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院发展建设中的主要任务。教师团队的建设在各项建设中应成为首要建设。
1 教师团队的组成与建设
教师团队是学校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能形成有效战斗力的某一专业范畴的行动群体,它是由专业教师团队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彼此分工协作相互依存的教师群体。结构上要考虑老、中、青相结合,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匹配,合理,双师结构的搭配协调要考虑专业方向的发展,课程类型的组合。理论实践的搭配,双师结构的组合,以及社会服务成员组合上要特别注意形成三股力量的匹配,为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而发挥团队作用。团队中关键是团队专业带头人,重点要注意团队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要把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作风正派、善于思索、治学严谨、勇于创新,能团结同志,能带领大家干事业,勇挑重担,有责任心的同志选拔出来,这些同志应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最好是副高职称以上硕士学位具有双师素质的人员。如果条件暂时未达到,可有计划地选送专业带头人去高校攻读硕士学位,优先选具有双师素质、有横向课题、有应用性研究方向,能团结合作的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要针对性的为每个人制定培养计划,帮助他们早日成为名符其实的专业带头人。
职业院校中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犹其重要,在高校中大多数教师都追求或要求高学历,而高职院中应强调动手能力,强调专业高技能及技能训练方法,我国的高职院校近年来规模发展较快,而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院的,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因此还须有计划地将他们送去进行双师培训或是实践锻炼,目前从企业选调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能工巧匠到职业学院任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尚有困难,一是当今制造业正在兴旺发展期,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院校的积极性不足,二是政策层面尚未解决企业向学院人员流动通道问题,因此学院发展中要加强实践训练,实行双师结构,只能通过兼职和聘用的方式,而常常会遇到企业经济经营活动与学院教学活动安排的冲突,要真正地解决这一问题,需在互惠的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融洽沟通,真正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教师团队中要培养一批骨干教师,而要成为骨干教师要注意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位骨干教师都应在自己的职业专业发展方向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四个方面能力,教师的职业本身是偏独立的,但职业院校的教师团队中的教师应更强调协调能力,要加强团队中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团队战斗力,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团结合作,作好横向课题,做好社会服务。
2 教师团队的主要工作责职
高职教育是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因此加强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显办学特色,积极发挥职教优势,为此,教师团队的主要工作职责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社会职业岗位要求进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作好专业调整及专业发展规划。
(2)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本专业及专业群的办学特色。
(3)根据专业培养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结合办学规模,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好本专业及专业群的实习实训教学工作,使基地最大的发挥作用。
(4)根据岗位职业的(标准)需求,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本专业群的课程编写,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特色教材。
(5)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加强关键技能的训练,努力加强职业资格训练与考证工作。
(6)通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各种实践锻炼及培训活动,不断地提高和发挥团队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团队战斗力。
(7)团队运作的主要工作(活动)都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有检查,无论从团队还是从学院层面均要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使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的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8)积极参与本专业群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和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发展动向,掌握信息,及时调整专业群建设方案,使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职业岗未能力要求。
3 教师团队的作用发挥与管理
教师团队的组建容易,但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抓好团队的管理,发挥团队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抓好团队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工作,必须按一定的组织程序将品德、职称、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同志选为专业带头人,并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多设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的机会,加强国内国外的学习、进修、、交流,在工作中要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要设定专业建设经费,课程改革经费,科研奖励,校企合作经费等,并给专业带头人一定的支配权。要给予相应的职,责,权,利,要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机制,要鼓励团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他们在团队中的核心作用。
要完善团队和专业带头人的管理考核机制,对教师团队和专业带头人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业绩考核,设定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会服务工作量考核指标,考核的方式可采取量化指标,民意测评和综合考评的方式,考核结果分等级,与津贴、奖励、晋升等挂钩,让优秀的团队和团队带头人脱颖而出。考核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所以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教师团队发展的保障,对教师团队带头人和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考虑工作业绩、效能和履职情况,还应考虑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程度,要把再学习、新发展改进及再提高也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真正起到激励和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激励机制的促进下,在“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政策机制下,加强人文关怀,全面关心团队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身心健康,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要注意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要认识到教师团队建设在院校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院校要根椐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新的职教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师团队建设为关键,以课程改革建设为核心,以职教特色教材建设为抓手,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保障,以加强实践教学、情境教学为重点,以企业、社会评价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成功、成才为目的,使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俞克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1999.(3).
[2] 朱卫国.王适山.教师退伍建设研究与实践[M]河北大学出版社.
[3] 刘艳玲.高校狮子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2003(6)中国高教研究.
[4] 朱振林.探索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3).
[5] 张喜顺.董国英.蔡英.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