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海明威《雨中的猫》中扭曲的人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479786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早期的一篇反映两性冲突的短篇小说。本文尝试解读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扭曲的人性,关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真实地记录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生存和精神状态,批判了男性的男权思想。
  关键词:《雨中的猫》 丈夫 旅店老板 美国太太 侍女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 20 世纪最令人瞩目的美国作家之一,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的杰出地位和他对世界文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早期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创作于1923年,收录在《在我们的时代里》小说集中,出版于1925年。故事非常简单明了,在一个阴雨天,一对在意大利旅游的美国年轻夫妇留宿在旅馆里,小两口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丈夫躺在床上看书,太太站在窗边眺望风景,无意中看见窗外有一只小猫蜷缩在一张绿色桌子下躲雨,楚楚可怜,处境让人同情。怀着恻隐和同情之心,太太要将小猫找到,救小猫脱离困境。然而等她下去以后,小猫却不见了踪影。太太大失所望地回到房间。这时有人敲门:一位侍女站在门口,怀抱一只大玳瑁猫,说是旅馆老板送给太太的。故事情节平淡无奇,甚至可以说非常单调,且叙述手法也平铺直叙,没有任何渲染和出彩的地方。然而细读下来,笔者却分明感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作者一开头就给我们营造了一个非常压抑和沉闷的氛围:雨天,异国他乡,一所旅店里面只入住了两个美国人,旅店外面是摇曳的棕榈树、冰冷的战争纪念碑,广场也是空荡荡的,这样的描述让人意识到故事发生在压抑、郁闷的氛围里,在这样的氛围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都不可能按正常的状态进行,预示着故事不好的结局。作者在简单的小故事中,将当时时代背景下,两性的不平等关系,以及扭曲的人性和两性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 狂妄自大、冷漠无情的男权主义
  故事中出现了两位男性:丈夫和旅店老板。细读原文,不难读出,无论是冷漠、无情的丈夫,还是体贴、温厚的旅店老老板都是男权社会的代表。他们凌驾在女性之上,主宰着女性的需求、情感,和喜怒哀乐。从故事的开头,我们就不难读出,丈夫是这桩婚姻的绝对主宰,是这个男权社会的典型代表。妻子发现雨中的小猫,决意要去找猫,并向丈夫表达了她的愿望,丈夫对她的愿望的回应让人心寒。妻子不顾外面下着雨,执意要去找雨中的猫,而丈夫却敷衍不为:
  “我要……小猫,”美国太太说。
  “我去捉,”她丈夫从床上说,却完全没有起身的意思
  “不,我去捉。……”
  “别淋湿了,”他说。
  从以上对话不难读出,丈夫仅仅只是在轻慢地敷衍妻子,他并没有将妻子的需求和感受放在心上,他枕着垫得高高的两只枕头,躺在床脚那儿继续看书,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摆在了首位,表现得极其惟我独尊和对妻子的漠不关心。猫的消失令妻子黯然失色,她向丈夫倾诉对猫的怜悯之情,丈夫置若罔闻。妻子因为心中的渴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又得不到丈夫在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内心压抑且痛苦,因此开始絮絮叨叨地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希望丈夫对她的要求和想法做出适当的回应:
  “我太想要……”,“我要……小猫。”
  “要是我……”
  “我要把……”,“我真要有……”
  “我还要用……,我要……。我还要……,我要……,我要……,我要……。”
  所有的这些要求在我们看来都是一个年轻女人最普通、最一般的生活要求,绝无出格和非分之处,但丈夫对这样要求的回应却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乔治又在看书了。
  乔治在床上换个姿势。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
  “啊,住口,……,”乔治说。他又在看书了。
  对于妻子提出的种种要求,丈夫先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敷衍着,然后表现出忍无可忍粗暴地喝令妻子“住口”,最后干脆不予理会,继续埋头看书。
  正如王美萍在文中说到的那样:在漫长的两性关系发展史中,男性的审美观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为女性设定了审美的标准和规范。然而当妻子提出要改变自己的发型,改变自己的外表时,丈夫却没有任何反应。爱打扮是女人的天性,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无悦己者,让人郁闷不已。
  丈夫从头到尾都躺在床上,床是房间的中心,处于生活和情感的主导地位,作者在故事中暗示了丈夫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当中。假设这场婚姻是一场赌博,丈夫绝对胜券在握,妻子虽然也坐到了床上,暗示着她试图与男人一争天下,为自己的命运做抗争,但从丈夫的反应中,读者不难窥出这其实乃是一次力量异常悬殊的对抗。文中的丈夫心灵扭曲,是一个狂妄自大、惟我独尊、轻视女性的社会主宰者。
  旅店的老板一出场就赢得了女主人公的好感,因为他表现出了对女主人的尊重和呵护,从文中,我们能读出,美国太太难掩对他的喜悦之情,文中至少有7处提到了女主人对旅店老板的喜爱。
  这个太太喜欢他。她喜欢他……。她喜欢他……。她喜欢他……。她喜欢他……。她喜欢他……
  她一面觉得喜欢他,一面打开了门,向外张望……
  猫消失了,美国太太失望而归路过办公室时,老板……哈哈腰。……她打开房门。乔治在床上看书。
  旅店老板在美国太太出门时对她点头哈腰,关切地让店中的女招待为她在雨中撑伞避雨,寻猫无果,失望地往回走时,老板又恭敬地站在办公桌后向她鞠躬,最后还让侍女送给她一只,表现得善解人意,与丈夫的态度截然不同,让她觉得得到了尊重、认可和理解。
  表面上看老板洞察了她内心的需求,满足了她想拥有一只“自己的猫”的心愿。然而此猫非彼猫。雨中的猫让美国太太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大玳瑁猫是老板从自己的主观视角强行赋予她的东西。从文中不难看出,不管是丈夫的冷漠不为,还是旅店老板的殷勤所为都是对女性行为的否定和践踏,对女性地位和形象的否定,对女性有所作为的否定。   二 卑微压抑、孤独无助的女性主义
  小说写于20年代初,当时,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正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她们企图能在各个方面与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着传统附属品的角色。文中的妻子被作者称为美国太太,意味着她的命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两口子在度假,是享受浪漫爱情和温馨生活的时刻,但文章里却没有透露出一丁点幸福生活的气息,反而让人听到了美国太太因为压抑、窒息而拼命喘息的声音,可见她在家中没有地位、权利,只是丈夫的附属。暗示着当时的美国女性在婚姻中处于和男性不平等的地位。最初,雨中的猫触动了美国太太内心深处的心弦,在她眼里,猫孤寂无援,渴求温暖和关爱,和她有着非常相似的处境。因此她不顾丈夫的劝阻冒雨下楼寻猫,执意要就帮助小猫。作者似乎在向我们暗示美国太太出现了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念头,或许她希望能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然而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女性要想改变自己谈何容易。就像天空中的雨一直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令人内心充满无奈。从文中一连串的“我太想要那只猫了”“……我要那只可怜的小猫。……”“我要……”她说。“我真要有……”“我还要……我要点……。我还要……,我要……,我要……,我要……。”可以读出妻子絮絮叨叨地用近似哀求的语气向丈夫提出各种要求,然而她的感情需要被漠视和粗暴地遏制,丈夫用自己的霸权规定妻子的行为和思想,扼杀妻子对生活美丽的幻想。我们可以看出,在男权社会里,一切都属于男性的,女性没有选择和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所作所为和情绪都受周围男性的影响和主导,女性没有自我,扮演着附属品和边缘化的角色。猫代表着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她们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无能为力,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感到非常压抑,窒息得无法喘气,内心在矛盾和痛苦中扭曲、挣扎。
  文中出现的另一位女性是照料他们房间的侍女,旅店的招待在正常情况下,既有女性也会有男性,侍女的出现让人感觉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自然是那个旅馆老板差她来的。
  “有一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猫?”
  “是,猫。”
  “猫?”侍女哈哈一笑。
  ……侍女的脸顿时绷紧起来。
  文章的最后,作者写到:
  那个侍女站在门口,她紧抱着一只大玳瑁猫,卜笃放了下来。
  “对不起,”她说,“老板要我把这只猫送来给太太。”
  “原来是那个照料他们房间的侍女”,“那个侍女”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侍女形象干瘪瘪的,没有姓名,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她对美国太太寻找一只雨中的小猫,感到不可思议,因此她哈哈一笑。作为整个事件过程的目击者,她绝对知道美国太太在雨中寻找的那只猫不是老板要送的那只,然而她不置可否。无论是给女主人在雨中撑伞,还是最后给女主人送来了一只大玳瑁猫,她的所做所为都只是执行老板的指令。可以认为侍女是旅店老板用来主宰女性世界的一颗棋子,老板借她的手将猫强加给了美国太太。在这个世界里,女性没有话语权和自由,一切行动听从男性的安排,假如她们能有所作为,那也只是男性借助来统治世界的工具,从而更加印证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社会地位。
  三 结语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早期著名短篇小说之一。文中塑造的男性形象,无论是丈夫还是旅店的老板都是这个男权社会的典型代表,他们轻视女性,践踏女性的情感和需求,主宰女性的命运和生活。而猫则是男权社会里女性的象征,作者从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变化描绘了她们内心的需要和苦闷,她们漂泊在社会的边缘,渴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接纳,然而却又只能做一个无奈的被动接受者,内心郁闷、寂寞、无聊和压抑,心灵严重扭曲。小说将扭曲的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将男女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男女双方力量悬殊的对抗展示得一览无遗,暗示着故事不言自明的不幸结局。在两性世界里,男性和女性无法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进行交流,注定着双方都无法在婚姻生活中找到应有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陈良廷等:《海明威文集·短篇小说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2] 贾艳萍:《女人和猫——析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的猫〉的象征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3] 李瑾、李琳:《〈雨中的猫〉的符号学解读——厄内斯特·海明威小说中的猫和女性》,《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3期。
  [4] 王美萍:《渴望回家的女人——〈雨中的猫〉女性意识新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5] 杨彦清:《浅析〈雨中的猫〉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手法》,《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6] 田桂玲、朱洪斌、文雪飞:《从觉醒到幻灭——看〈雨中的猫〉的女性意识》,《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7] 曹巧欣:《风雨飘摇的新女性——〈雨中的猫〉:女性意识的觉醒》,《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9期。
  [8] 刘敏贤、吴荣辉、杜敏:《女性困境与猫的象征——解读海明威作品〈雨中的猫〉的女性意识》,《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李勇梅,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我今年70岁,养花已经有10多年了。我家有个花房,现有鲜花30多个品种,100多盆。我养的花大多是容易栽培的品种,如吊兰、玉树、绣球、仙人掌、仙人球等。我养花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就拿浇水来说,我坚持用雨水,从一层一桶桶地往三楼提。冬天,我就把雪装桶放在屋里融化成水后,再往三楼运。我养花却从不卖花,有人需要,我就会送给他。每天在鲜花中穿行,受到花香的熏陶,我感觉自己心胸宽了,身体好了,朋友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