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e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联合抗真菌治疗的方案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诊断为IFD并初次接受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且联合治疗持续时间≥7 d的67例血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联合治疗方案包括棘白菌素联合三唑类(11例)、棘白菌素联合两性霉素B(10例)、三唑类联合两性霉素B(46例)。

结果

67例患儿总有效率为79.1%。单因素分析显示:联合治疗期间是否有粒细胞恢复(P=0.031)、原发疾病状态(P=0.023)和联合治疗持续时间(P=0.046)显著影响联合治疗疗效。多因素分析则显示联合治疗持续时间是IFD患儿的独立预后因素(OR=0.229, 95%CI 0.061~0.863,P=0.029)。棘白菌素联合三唑类组、棘白菌素联合两性霉素B组和三唑类联合两性霉素B组有效率分别为81.8%、60.0%和82.6%(P>0.05),12周生存率分别为81.8%、80.0%和86.5%(P>0.05)。67例可评价患儿中34例(50.7%)共发生59例次联合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以低钾血症、尿素氮升高和肝酶增高较为常见。

结论

对于血液病合并IFD患儿,延长联合治疗持续时间(≥14 d)可显著提高疗效。棘白菌素联合三唑类或两性霉素B以及三唑类联合两性霉素B均可作为联合治疗的选择。从疗效、存活率、性价比和剂型等综合考虑,三唑类联合两性霉素B是疗效好、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激光角膜近视手术是目前成人屈光不正矫正的主要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回顾20多年的历程,手术种类越来越多,由原来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逐渐发展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直到近几年由"刀"向"飞秒"的大转化: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等。手术越来越安全,人们越来越重视角膜生物力学
目的利用双通道技术动态监测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患者眼球散射情况,来客观评价MGD性干眼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MGD性干眼患者56例(74眼,干眼组)及正常人31例(53眼,对照组)。对2组对象进行相关检查,包括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以及利用双通道技术——OQAS-Ⅱ系统检测调制传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传统2.2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早期临床效果,探讨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7例(114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飞秒激光超声乳化手术组(FLACS组)44例(60眼),2.2 m
目的评价环孢素(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低危/中危-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76例IPSS低危/中危-1 MD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PCR联合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cereblon基因rs1672753位点基因型。结果76例患者中,男48例,女28例,中位年龄41(18~70)岁。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cMPO)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502例AML患者进行八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观察患者白血病细胞cMPO表达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结果502例AML患者cMPO总体阳性率为58.0%,其中阳性占21.5%,弱阳性占34.1%,部分阳性占2.4%;阴性占42.0%。各亚型中,AML伴t(1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NK细胞杀伤功能下降的机制。方法以13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3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 - CD56+(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CD158a和CD158b)以及活化性受体NKG2D、NCRs(NKp30、NKp44、NKp46)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NKG2D配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对MM细胞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