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散文犹见真知 ——以丰子恺《杨柳》为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散文不计其数.作家写散文经常与自己的亲身感受有关,生活是他们思想的源泉.读散文,我们不仅能读出作者本人,还能从他们的思想情感中读出生活,并丰富自己的思想.丰子恺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杨柳》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悟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他文献
由于现代文明的逐渐进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广大的乡村变得躁动不安起来,80年代中期开始大批的农村人开始向城市涌入,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歇马庄的两个女人》
在张爱玲研究中,《心经》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一项,对于它的主题一直存在着多种看法.我更倾向于认为《心经》探讨的是一个少女成长的主题,是在一个“父女畸形之恋”的故事架构下
文学是一种借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即“文学的艺术化实现首先依赖于语言表现.”萧红散文的魅力之处在于其语言的巧妙运用,艺术世界的建构往往离不开作者的情感活动,萧红用自叙体
期刊
非亚诗作的主要审美特质在于对“本真之美”的独到运用,其诗歌题材和内容对当代社会生活的还原性、诗歌内涵的真诚性、诗歌语言的日常性、诗歌意境运用的当代审美性,无不昭示
作为一个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阿来的写作穿行于汉藏两种异质文化之间,其在藏族文学以及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价值.关于阿来小说的英译研究,相对于对其汉语
传统小说翻译重视原文内容的传递而忽略了其中语言形式的研究,而文学文体学将语言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以发掘出其中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该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出发,从词汇、
舒婷作为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对人生、对爱情的认识以及对祖国、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本文将结合诗人的情感律动从句式结
“路人啊,你们的脚印/便是唯一的道路/路人啊,本没有路/路以铺就,不要驻足”这是西班牙诗人安东尼奥·马查多的诗句,在诗中他将人生比作道路,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希
郁达夫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作发表了小说《沉沦》,应用自叙和第三人称叙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传递思想.这部小说虽然年代久远,可是这部小说带来的震撼依然给对后来的文学爱好
《山河入梦》凝聚了格非对于存在的思考.无论是梅城还是花家舍,其本质都是荒诞的,生活在其中的人是痛苦的.无论是渴望隐居的姚佩佩,还是心怀理想的谭功达,都是孤独的个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