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盆地的田园画廊

来源 :延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说汉中
  汉中的地理位置。维度:北纬32度左右,大致在我国南北之中线;汉中北依秦岭,秦岭又刚好是中国地理和气候的南北分界线。经度:汉中地处我国地形三级阶梯的的第二级与第三极过渡地带;东经105度,大致处我国东西之中线。
  汉中地形乃是:两山夹一盆地。
  北边是秦岭南坡。秦岭北陡南缓,这使得汉中盆地北缘山地漫长,溪谷众多,风景秀美多姿。舒缓的秦岭南坡给南来的季风提供了行云布雨的机会,良好的气候和水土,形成秦岭南坡丰美的植物景观,也是多种珍稀动物的避世之地。
  南边则是缓慢铺展的大巴山区。众多大小山岭构成了丰富多姿的山地地貌,有多种多样的地理奇观:既有喀斯特岩溶地貌,造成了秀美的山形和溶洞;又有各种低山丘陵,盛产茶叶果树;还有高山丛林、山间坝子和天然湖泊。
  关于汉中南北的山地风景,我会另外写作文章来给朋友们赏读。本篇主要是说汉中的第三部分:汉水河谷平原地带,也就是汉中盆地。
  这是一个葫芦型盆地。大头部分,是西起勉县东至洋县的汉水宽谷地带,是一个东西长300里左右、南北宽50里左右的盆地;城固县和西乡县中间乃是葫芦的细脖子——隔着一些浅缓的丘陵地带……然后露出了汉中盆地这个葫芦的小头部分:西乡盆地,它是汉水支流牧马河的冲积地带。汉中盆地的空间面貌大概是这个样子,也是我本篇所写的重点:
  喜欢观赏田园风光的朋友们,可以来这儿欣赏;喜欢亲近自然的朋友们,可以来这里亲近;喜欢美食的,来这儿饕餮吧……当然啦,还可以来拜山参禅悟道。
  多少年来,汉中处在一个连接西北与东南、中原与西南的重要地理部位,天然的山高险峻、封闭而遗世,使得这片土地成为流民向往的僻地、兵家必争的难关。正是因为偏僻封闭,这地方保留了良好的生态;气候和水土良好,成了养人的好地方。
  汉中在中国大地上的位置:北方之北,南方之南,中国之中——你一生必须来一次,才不会有遗憾。
  大地的诗意——亲水汉中
  在汉水上游
  汉中盆地位于汉水上游。在汉水上游,发源于秦岭和大巴山区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数也数不清,这些清澈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泉、成溪、成河,最后变成汉水的水源。天上有银河,地上有汉水,这天汉之水,滋润着这片山地,也使得汉水成为一条洁净的大河,成为长江最大的支流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
  也许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封闭,南有巴山、北有秦岭,栈道多艰险、蜀道行路难,使这里工业化的机会少了许多。它因此得以在群山之中保留了一块天然的绿色走廊。无论在任何一处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在山上还是河谷,你只要走出三步,就能听到淙淙水声、看到水波闪动……这真是自然的赏赐。七月里,你无须遮阳帽、无须游泳衣,只须拣那山色青处走,峰回路转,一湾清泉会突然出现在眼前,无须下水,就觉得凉意顿生;你也可以朝树木葱茏中行走,柳暗花明,会出现一泓眼波似的池塘,这是清清沧浪水,洗去你满面尘土,泼洒给你一身清爽……
  号称为“东方宝石”的朱鹮,它是仅存于秦岭南坡的鸟类。在陕西秦岭南坡的汉中洋县、佛坪等县境内,由于二十年来的专门保护,如今数量达已是成百上千只。就像它天生洁白的羽翼一样,朱鹮喜欢洁净的流水。让人想起传说中的那些隐士,它们飘飘如仙,与清流同行,与孤松为朋。在汉中盆地穿行的数条国道,大多是沿着汉水的流向延伸,乘车经过这些国道的途中,可以欣赏到这些鸟儿的倩影。除了朱鹮,还有白鹭、苍鹭、鹳、鹤……它们常常翩翩飞在这片绿色山地的上空,栖息在河边或是小山丘的树上。
  河流清澈,水源清洁,污染相对少,河流得以养育出各种种类的水生动物,鱼类和昆虫,活跃着众多生灵,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源,也保持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褒水、涟水、南沙河、金水、酉水、牧马河……这一系列河流都发源于秦岭和大巴山,汇入汉水,成为上游汉水上游的重要水源。这些清澈的河流呵护着朱鹮和其它野生动物的生存领地,也滋润着秦岭南坡的这片绿地。朱鹮往往在清晨飞离巢穴,沿着山峡飞到峡谷沿线的河流和水库边觅食,在这些地方的村庄和上空,你偶尔可以看到一只白色大鸟的漂亮身影,那就是朱鹮,人们已经习惯了跟它们相处。
  在朱鹮栖息地洋县境内党河水库两岸,都是低矮的山丘,一泓清泉铺展在山峡中,宛如明镜。两岸低缓的山丘上被各种树木覆盖,这些地方在古老的时代都曾经是植被茂密、山花烂漫,这里是汉江流域特别富饶的地方。专家记者和来自全世界的鸟类爱好者可能都会诧异,在这么一块繁华之地上,生存着一种绝世濒危的鸟类,它们是如此的美丽,喜欢安宁和清洁的环境。
  清洁的家园来自天汉之水,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福祉。
  山地的眼眸:从南沙湖到茶镇湾
  秦巴山间水系发达,众多的水源滋养着汉水上游的河谷地带。横穿汉中盆地的十天高速公路在城固县境内与京昆高速交汇。高速飞架,宛如彩虹。在这里,汉水宽阔壮观,晴朗的天空下发射出耀眼的波光。这是一条大河的氣象,舒展而又平静,江边细沙粼粼、闪烁着光泽,沙滩在水边画出一道道弯月般的轮廓。
  众多的山间河流得益于南来的暖湿季风,在爬升秦岭的缓慢旅途中,这股暖湿气流朝云暮雨、滋润着秦岭南坡的山地,也哺育出众多的山间溪泉和河流。在过去的农业时代,人们在山间截流,蓄水灌溉或者发电,形成了山间众多的人工湖泊。这些人工湖泊宛如山地的眼睛,闪动这片山地的灵性。
  南沙河是汉水上游的一条小小支流,它发源于盆地边缘大巴山南麓的低山地带,南沙湖是截流形成的人工湖。在阳光照耀下,湖水被春日的和风掠出一圈圈的波纹,水上游船翻波劈浪,湖上飞鸟翩翩;近岸的湖水清澈如境,映照出湖边嫩柳的新叶。站在树木茂盛的湖边小山上,可以眺望汉中盆地北部边缘的秦岭山脉,那是些隐隐的曲线,画出了盆地的轮廓。汉水从盆地中间横穿而过,在南沙湖附近的谢家营,京昆高速公路和十天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飞架的高速路横空划过,灵动而亮丽。春天里的阳光铺洒在汉中盆地,满眼流金溢彩,那是遍地的油菜花盛开,村庄和人居从视线中掠过,宛如画卷中不可缺少的点染。   在这片充满灵性的山地,水是大自然的妙手,它缓急有致、灵秀精巧,创造出山河的画幅。山间的河流,顺势流淌,在陡峭的山间它成为闪光的一线,在舒缓的盆地,它铺展成灵气的长卷。汉水汇聚了众多的河流,成为一条大河,这条大河的河谷地带延伸成宽百余里、长达三百多里的汉中盆地。俯瞰这片盆地,它就像是一只葫芦:城固以西,是葫芦的大肚腹;城固以东,由浅山丘陵相隔,这只葫芦的小小肚腹坦露出来——这是西乡盆地。牧马河是发源于大巴山的汉水支流,横穿了整个西乡盆地,在盆地东缘汇入汉水。
  十天高速公路在西乡县境内几乎伴随着牧马河前行,沿着风景如画的牧马河,时而可见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凌空飞过,飞桥虹影下,细沙铺满河滩,水中倒映着天空和绚丽的云霞。牧马河在西乡县城西十里处截流发电,形成了长达十多里的人工湖枣园湖。筒车坝是牧马河边一个古老的小镇,这个人工湖延伸到这座小镇的背后。临水的人家,推开后窗就可以见到湖上的白鹭翩翩飞过。古老的筒车,让人遥想我们千百年的农耕时代,水是大地的生机、水是丰收的根本。河流顺着坡底,绕过山嘴,舒缓绵延,闪烁的水波画出了天空的痕迹。缓缓落下的坡地,成为湖边弯月般的半岛,半岛上有小小的村庄,房屋上的炊烟,被湖水装进了荡漾的画框。
  牧马河在西乡盆地东缘汇入汉水。汉水上游石泉水库将这一河大水蓄积起来,形成了长达上百里的人工湖。水库的蓄水从石泉县城,一直上升到西乡县茶镇地段。在西乡县境内,有三个乡镇在这座水库的水域中。湖水被山地边缘的群山圈起来,形成了无数水湾,最长的达十几里地。茶镇这三个乡镇之一,它是西乡县东部山区的一座古镇,以“茶”为名,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是茶马贸易鼎盛的时代,在宋金对垒时期,汉中地处北部边区,是江南地区与西北地区茶马贸易的重要物资聚集地和转运港口。石泉水库蓄积的水域上达茶镇,这里铺展的江水、漫漫的湖区被称为茶镇湾。站在江边,眺望水波,三层的大游船翻起犁出道道波痕、快速的小汽艇翻起朵朵浪花。水边人家悠然划着小船,在水中捕鱼捞虾。新建的十天高速公路由此沿江下行,一路穿越安康谷地,直达荆湘大地。不由令人遥想当年,千帆竞逐下襄阳,这条灵动的汉水,是古老时代穿越山地的唯一通道。
  乡村路带我回家乡——田园汉中
  安详的田园
  由于秦岭高大、大巴山绵延,汉水上游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避世之地。大自然不单单庇护着这里的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也使这片土地成为隐秘的世外桃源。在秦岭南坡和汉水河谷地带,生存着大熊猫、金丝猴、大鲵等稀世动物,它们得益于秦岭巴山的庇护,没有遭遇灭绝的命运。在历史上屡次战祸纷争中,汉中是抵达巴蜀的重要通道和给养渠道,两汉三国的楚汉争锋、魏蜀鏖战,宋金时代的南北对垒,元明清三代的饥民暴动……使大量的流民和饥民涌入此地,寻找避世生存的居所。移民开垦、居住繁衍,使这里的人们生活得近乎封闭、安宁而恬淡。民俗五方杂陈,生活习性南北杂糅,他们祖辈延续,使这绿色山地充满着安详而和美的田园风情。
  沿着汉水河谷,村落与城镇错落在河流两岸。南边逐渐抬高,错落的山岭画出大巴山重山叠岭的轮廓;北边缓慢延展,则是秦岭南坡的道道山岭。一年四季,汉水上游的高处山岭和低地河谷,被季节描绘出丰富的色彩。河谷地带生长着蔬菜和稻米,山岭坡地往往种植果树,水果品种也是南北兼有,北方的苹果酥梨,南方的甘蔗甜橘。河谷和山岭之间的浅山丘陵上,遍布着茶园,汉水流域被称为中国茶叶最北生长线,人们饮茶成为习惯,茶叶在汉水沿岸的商埠码头曾经是重要的贸易品种。
  穿行在汉中盆地,大地宛如画幅,三月里油菜泛金,麦苗碧绿,城镇的高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村庄的炊烟画出一道道轻纱。桃、李、杏、梨……果树盛开着春天的绚烂,繁花间闪出乡村人家的小楼,白瓷砖反射着阳光,耀人眼目。水塘烁烁,河流如流光的丝线。山间的小河上凌空飞架着钢索吊桥,吊桥那一边,是村庄的黑瓦檐。
  这安详的田园,令人遐想,远来的旅人,乘车穿过这片宁静的山地,望着车窗外画幅般飘过的田园长卷,会忍不住想停驻,流连而不忍离去。在高速的时代,汉水上游这片宁静的田园,往往带给人片刻的舒缓和安宁,让我们忘却了匆匆的行旅、紧张的行程。游目骋怀间,心胸舒展而放松,秀色可餐,美景养眼,让人难以忘怀。
  樱桃璀璨:西乡樱桃沟
  樱桃沟在西乡县城北,由城区到景区有数条街道和马路相连,当地人在街道和马路两旁种植了樱花树和樱桃树,称作“樱花大道”。在这座美丽的小城北边,阳安铁路穿越山岭向东延伸;铁路以北是南北延伸的数条山沟,这里的坡地上和沟谷中种植着大片樱桃,三月樱花盛开,农家的三层两层小楼掩映在绚烂的花丛中。
  数万亩的樱桃树生长在这片浅山和沟谷中,春日樱花盛开,覆盖了这里的沟沟峁峁。上世纪80年代这里是一个贫穷的小村落,坡地上种植着小麦,山沟中是小片的稻田。后来栽培种植樱桃树,繁衍发展成数万亩樱桃园,这里便被叫做“樱桃沟”。
  地处汉中盆地东缘,西乡盆地的海拔较低,温暖湿润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这里的樱桃提供了足够的生长条件。樱桃是娇柔美丽的,它的花期也是短暂的。3月初开花,花期一周,到了4月清明节,樱桃成熟,大筐小筐装满,摆在街道两旁售卖,是小城里的一道风景。
  赶著花期来到西乡,由城区出发,沿着数条“樱花大道”,车行不足两公里,就可以直接驶入遍地花丛中。随地可见樱桃树,满眼是一团团云霞般的樱花。随处停车,打开车窗,绚烂花色铺面而来,花香沁人心脾;蜜蜂盈盈飞舞,耳边是它们忙碌的声响,宛如仙境中的乐音。
  樱桃树有树干大到碗粗的,树冠张开,宛如一座花架,树下是散发着春天气息的潮湿泥土,土地肥沃,小草碧绿,野花星点闪烁。也树干有小到拇指粗细的,撑着小小的树冠,张扬着七八朵花枝。大小错落,高高低低,花开无声的宁静中,清风徐徐,带来阵阵芳香。
  山坡上有农家小楼,红砖白瓷,在春日的阳光中闪亮。农家的院子里摆着茶桌,陕南被称为中国茶叶最北生长线,历朝历代茶叶在汉水沿岸的码头商埠都是重要的贸易品种。西乡县发展茶叶产业近二十年,已形成规模,是陕南最大的茶叶产业基地。这里的绿茶现已成为汉中绿茶的代表品牌,春日里新茶刚刚炒出,坐在农家的场院中,满眼绚丽烟花,新鲜的绿茶在玻璃茶杯中碧绿可人、香沁胸腹。饮茶看花,闻香欲醉,暖风熏人,令人心醉神迷,飘飘欲仙。自然的奇迹让心灵宁静,分享樱花的盛开,也使人静静品味别样的境界。   山沟中水塘如镜,就像是春天的眼眸,清澈迷人,让人想伸手触摸。闲坐池塘边,或垂钓,或品茶,是别有意趣的闲暇,让人想要留住忙碌中这惬意的一刻。
  触手可及的仙境——问道汉中
  大道汉中
  跨越陕甘两省境内的紫柏山是西段秦岭最高山峰,其主峰高达2600多米。在汉中留坝县境内,紫柏山东向延伸为柴关岭,海拔2400多米,为秦岭西段的重要山岭。连接陕西和四川的公路在此翻越秦岭,舒缓下行,一路依山傍水的行程,直达汉中盆地,逶迤向南,抵达蜀川。宝鸡至汉中段是川陕公路最重要的一段。这段翻越西段秦岭的公路初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抗战时期,后来经历数次修缮改建,最后成为316国道的组成部分,这条国道勾连中国东部地区和大西北,连接108国道之后,就把大西北和大西南网进了全国公路交通大网络之中。新建的十天高速公路和即修建的宝巴高速公路亦翻越这一带的秦岭西段,进入汉中盆地,成为连接大西北、大西南和东南地区新的交通大动脉。
  两千多年前,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得力谋士张良功成身退,被封为“留侯”,封地在陕西留坝、凤县境内。传说张良隐居紫柏山下,长伴青山、辟谷修炼。留坝县西北15公里处的张良庙为张良的祠庙,也是汉中最重要的一座道观。由于张良的声誉、也由于道教的影响,张良庙成为历朝历代重点保护的名胜,至今车行川陕公路,依然可以看到殿阁森严、亭台巍巍,附近的山岭也是树木森森、草木茂盛。
  汉中的青山秀水中隐藏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道观,有人甚至把汉中当作道教的发源地,道教天师张道陵创始“五斗米教”,张鲁为张天师的嫡孙,曾经割据汉中,将五斗米教发扬光大,创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体系。五斗米教使得道教影响深远,成为中华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本土宗教。
  道教奉老子为创始者、以《道德经》作为经典。道家的人生哲学和生存智慧历来为人所探讨,它淡泊超越、空灵轻逸,享受充分的心灵自由,维护和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灵动自在。道家的思想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情,也特别能代表汉中的性情。很让人联想起来的当然是张良,这位协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的得力谋臣,没有像萧何、韩信这些大功臣那样享受赫赫权势与声威,却也避免了身死族灭的人祸,朝露为饮、野草为食,在与青山默然相对中获得了自由与飘逸。
  凡道观所建之处,山林不得伐、林鸟不相害,自然得以保存。紫柏山被视为灵山,山上生长着罕见的紫柏,是造型绝妙的景观树。高山草甸号称有七十二,生人走入,会迷失方向。汉中西乡县的午子山,突兀在众山之中,让人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上建有午子观,峻峰招商,生长着独有的白皮松,千百年来,道观屡遭毁损,这些白皮松卻得以保存下来,繁盛地生长。
  这是一片滋润的绿地,一片清洁的家园。青山隐隐水迢迢,白云生处有人家,这样的一片绿地,使远来的人仿佛进入触手可及的仙境。不由让人想起道家,其自然观和生命观,深深渗透在这片山地。
  午子听松:身到烟霞便是仙
  午子山在西乡县城东南15公里处,东去湖北的210国道和连接川陕的316国道在此交汇。新建的十天高速公路在此处修建了大型道口,乘车行走在这几条国道上,高大绵延的米仓山(大巴山)峦撞入眼帘。群山逶迤,在视野尽头高高耸立。群山拱卫的西乡小盆地边沿,众山环绕之中,午子山秀丽突兀,小巧俊朗,就像是人工的雕塑。
  午子山下是穿越群山的一条山中小河,叫泾洋河,它与横穿西乡盆地的牧马河交汇,最后汇入汉水。下游泾洋河边有一片台地,曾经在这里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被称为李家村新石器文化遗址。站在午子山上,可见泾洋河波光闪烁,流淌在坝子上,午子山下的小镇堰口镇在河的对面,由一座铁索吊桥与国道相连。
  站在山下仰望,山势突兀而高峻。树木森森,山道陡升。与周围高耸齐天的群山相比,它显得小巧,但是却独立峻峭。这就像是大自然随手的一个机巧之作。与大山相比,它是一个微缩的小品;与盆地相形,它是一个突然的隆起。
  山上覆盖着繁密的树木,大部分又是独特的白皮松。当地古老的传说中,这座午子山原名“母子山”,传说当年汉王刘邦征战此地,纳当地女子戚氏为姬,并在此地建立戚姬的行宫,一天,戚姬在梳妆时,一阵风吹来,妆盒中的银粉被吹散,于是,这里的松树皮覆上了白色晶莹的色泽。午子山峻峭的绝壁上,往往可以看到一株株高大的白皮松,树冠张扬无忌,枝叶繁密,树干树枝则闪烁着莹莹白玉般的光泽,据说这里集中生长着全国最大面积的白皮松。
  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随处可见白皮松在道路两旁山崖间直直伸出的枝干。山路一波三折,平坦处歇息,清风阵阵吹佛,四周高大的山影中,飞翔着三五只山鹰。三四月间正是小鹰孵出的时节,清风带来山鹰的唳声,让人感觉到春日里的勃勃生机。
  午子山上建有道观,名为午子观。行走在山道上,仰视中可以看到树木掩映中,道观的楼台森森、飞檐隐隐。汉中被称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山中道观众多,午子观是其中之一。道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在过去的岁月中,凡有道观处皆为仙山,山中一草一木都受到保护,使这里的白皮松度过漫漫岁月依然繁盛。
  午子山后,与泾洋河隔河相对的山名为“飞凤山”,这座山是高山的余脉,却从河谷地带陡然突起,峭壁如削,山璧张开,宛如飞凤。三国时代张飞被封为西乡侯,其封地在今西乡县和镇巴县一带,传说张飞经过飞凤山下,在山壁上题写了“飞凤”二字,由于地质变化,泾洋河河床抬升,这两个大字已被覆盖在河床下,无迹可寻了。210国道在河岸边延伸,行车路上,可以看到两边山形陡然,天空变成狭小一线,对面飞凤山陡峭逼人,仿佛触手可及。山下河水清亮,映出山形的绮丽多姿。此时停车驻足,下到河滩,在卵石中往往可以随手拾起一块小小山石,圆润而绚丽,五彩斑斓,令人不忍释手。
  栏目责编:阎 安
其他文献
谁害怕什么,  什么就會对他发生——  没有什么可怕的。  这支歌唱出来了  它唱出,又不是这支歌,  而是另一支,几乎  像这一支,很像……  哦上帝!
期刊
蚯蚓和知了  我的灵魂安放地  是一段苦旅 蚯蚓似乎知道  它从老槐树根部爬出 像个烟鬼  吸足了阳光月光 吸足了我身体中的  血魂 然后以超过土行孙亿倍的神力  将地心当成了天空  我的灵魂安放地  是一段苦旅 知了似乎知道  它从池塘的柳树飞起 像个神鸟  吸尽了我全部的情感 吸尽了白夜的  精魂 然后以超过神舟飞船亿倍的神力  将太阳系当成了花园  我的蚯蚓在星球中穿越  它将星球当成了一个
期刊
我对母亲没什么记忆,我五岁生日的第二天,她就从那里逃跑了。生日那晚,十八岁的母亲对我说,“石头,我想你能自己寻找食物了。”她的表情里也许流过了一丝不安,但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没有一点即将离别的暗示。我像一只干瘪的气球躺在炕上,看着她室友们送的礼物,干枯的鼠毛,亮闪闪的瓷片,一枚来自某个故乡的松果……总之没有食物,然后在饥饿中睡着了。第二天,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上午,母亲晚睡起来,没有洗漱,那时她已想不
期刊
众所周知陕西小说创作有着其特殊的文化传统:一是乡土文学深厚的土壤上产生了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叙述模式;二是世家小说叙事模式传统,从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白鹿两家的秘密明争暗斗到高建群的《大平原》都将世家小说魅力发展到极致;三是源于秦晋传统的史诗气质,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将文学作为终身救赎目标。尽管他们几位创作重点不同、艺术透视焦点差异很大,但作品共同特点是贴近农村生活、善用现实主义表达,整
期刊
板凳不坐蹲起来  “板凳不坐蹲起来”,是“陕西八大怪”最后一怪,也是最怪的一怪。这一怪,查古籍,古籍鲜少记载;求学者,学者目瞪口呆;问老农,老农头摇手摆。这一怪,流传了千年,真的没有解?这一怪,怪到云天外,实在费疑猜!  午饭的时候,村子的碌碡、土堆、台沿、崖畔与大树下,都蹲着一群端着老碗的男人,吸溜着裤带面,远远看去,就像一群出水的青蛙、一槽贪草的黑牛、一窝梳翅的老鹰,而屋里的板凳却闲着四腿蹬直
期刊
[罗马尼亚] 尼基塔·斯特内斯库 著  高兴 译  尼基塔·斯特内斯库(Nichita Stanescu,1933—1983),出生于罗马尼亚石油名城普洛耶什蒂。196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爱的意义》。之后又先后出版了《情感的幻象》(1964)、《时间的权力》(1965)、《绳结与符号》(1982)等16部诗集和两本散文集。发掘自我,表现自我,为思维和感情穿上可触摸的外衣,是他诗歌的一大特色。他非常
期刊
作品是作家心灵的镜像。贝西西的小说初看柔弱无骨,细读锋芒毕现。与那种强烈介入现实的作品不同,贝西西的小说避开了都市喧嚣与人间乱象,沉浸在自己冥想的世界里,为人们营造着一个个高于现世,俯瞰现实的世界,她笔下的人物,或孤儿,或乞丐,或哑巴,或精神病人,或孤独无助者……他们虽游走于主流社会之外,但他们心灵敏感,灵魂通透。贝西西以他们的非正常思维反观正常世界里的不正常。  1、直击人性深处的隐秘与杂芜  
期刊
1  那种纯粹,决非情感的碰撞  波澜不惊或汹涌澎湃,都在心中  超越安静和喧哗,物质及生命  出世入世,还有思想,灵魂的所住  也许永恒,也许久远的存在  承载着许许多多  应该以及不应该的内核  舔食之唇张开,触角所到之处  淹没一切,古陆抬升  热情喷薄而出,太阳的光彩  反射月亮的圆缺,旋转运动  冷凝或者温柔  集聚的能量,仿佛黑暗一样  没有间隙,任何存在融为一体  母胎包圍的区域,诞
期刊
2001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光中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安、总经理赵军开着一辆白色的普桑来到西蒋村。兄弟俩此行的目的,是与陈忠实签订《白鹿原》电视剧的改编合同。  走进陈忠实家的时候,是农村吃晌午饭的时间,大约下午两三点。陈忠实一个人正准备吃晌午饭,赵安看得清楚,陈忠实的午餐是两个馒头,一碗白菜熬豆腐,几块肥肉。天热,几个人坐在陈家院子后边背靠白鹿原的窑洞说话。赵安兄弟在城里吃过饭了,陈忠实匆匆吃
期刊
时隔一年,当再次捧起这本有着湛蓝淡紫封面的《日月河》赏读时,笔者的内心既紧张又平静、既焦虑又欣慰、几近绝望时而又冥冥之中有股暖流流过心田……心灵受到极大地冲击与震撼。宁可以其独有的艺术思维方式将纵向的深与横向的广容纳于文本之中,小说从知青上山下乡写到改革开放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将近40年的自然环境变换、社会发展变迁以及此在的人们的命运交错起伏和心灵精神的更迭变相与人性的裂变,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