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前地壳的动力学过程与超熵变化

来源 :地壳形变与地震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q231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一个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讨论了震前地壳在与外界同时存在物质和能量交换时的动力学行为和超熵判据,并分析了拉仲试验过程中的超熵变化。对100km~3体积的弹性体,用地壳的实际参数进行了形变与震级的对应关系计算。最后,分析和讨论了青海省门源6.4级地震前地壳的超熵变化过程。
其他文献
采用分块均匀弹性介质模型对1966~1978年首都圈三角—测边网复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发现在两个区域有应变积累:其一为南口—孙河断层以北,南口山前断层以东,黄庄—高丽营断层以西;另一区域为南口山前断层以西。短边测距网复测资料计算结果表明,京西区1987年之前主应力方向为北东72°,此后应变不断加强,主应力方向发生扰动。由区域地应变场和断层活动性两种途径分析得到的首都圈现今应力状况是一致的,两种途
容县,桂东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县总面积2257.39平方公里,辖12镇3乡,总人口78万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共7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广西最大的侨乡。
应用线性回归、符号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1993年完成的跨青藏高原首期GPS网39条基线的数据处理结果。通过对单基线观测中误差、重复观测基线互差及异步环闭合差的精度分析,认为由16个
鲁地拉水电站上游过水围堰采用土石-碾压混凝土混合过水围堰,该围堰建在深厚覆盖层上,具有大流量、高水头、长历时的过水特点。围堰建成后,经历3个汛期过水考验,运行良好。本文介
通过法律文秘专业核心课程《庭审速录》的教学实践,结合真实职业情境,开发和设计课程,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架构。在对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培养目
断层网络可视为一浅源构造地震的蕴震系统。地震前兆是该系统在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整体动态行为,是蕴震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构造微动态。本文从信息合成观点出发,提出了方向信息合成方法(DirectionInformationSynthesis)。对京、津、唐地区50条跨断层地形变观测时间序列的计算表明:断层网络活动的方向特征(相对张、压、扭动等)临震前出现了运动方式(方向)群体优势异常;该异常可能具
生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制定生育文明指标体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生育文明指标体系制定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客观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生育文明指标体系主
以网络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追赶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经济有助于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网络经济为西部地区加速追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
回顾了体系地震动力分析的历史过程 ,并对地震动力分析的传统理论方法、近似方法和现代计算技术从新的角度加以阐述 ,同时给出体系地震动力分析的应用前景 ,以促进经典的传统理论方法、近似方法和现代计算技术的综合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地震动力分析体系。
2008年10月31日,自治区党校召开了“广西党校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与会代表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一致认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