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r——基于PSM-DID模型的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tale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金融业的逐渐开放使得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开始面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为了提高资产流动性,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增强中间业务的竞争力,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使用43家上市商业银行2012—2019年的年报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分样本研究了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并加入时间趋势项动态分析了影响趋势.研究表明,商业银行通过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效地降低了流动性风险,并且其影响效果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未来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导致的资产流动性下降问题,将其作为经营模式升级转型的契机;金融监管部门应当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严格的监管.
其他文献
“三权分置”下经营权性质的界定,理论界主要有物权说、债权说和二元说,《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民法典》都规定了土地经营权,但都没有明确界定其性质.从有关文件和法律规定可
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在內的前沿生物技术突破,在农业和医学等事关人类发展重大利益的关键领域预示着颠覆性革命的同时,也潜存着严重的重大安全风险乃至“生存性风险”,迫切需要我们尽快构建负责任、可信赖和可持续的生物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以有效化解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可能引发的多种安全风险和治理危机,促进前沿生物技术负责任、高质量和可持续地发展。重组DNA实验、农业转基因技术创新和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安全风险治理形成的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如对相关重大安全风险进行“预警性思考”、加强安全风险的社会沟通和增加社会互信,以及完善机构
柏拉图的《国家篇》主要讨论了两种正义:智者们提出的粗俗的正义和柏拉图式的正义.色拉叙马霍斯、格劳孔、阿得曼托斯等智者的观点是,行事正义使人不幸福而行事不正义却使人幸福.在智者们的论述中,包含着一个更为基本的论点:正义的人不做不道德或非法的事,而不正义的人则相反,这被认为是粗俗的正义概念或正义观.柏拉图认为,从粗俗的正义本身无法回答智者们提出的正义与幸福的关系问题.为了回应智者们的问题,柏拉图提出正义概念.柏拉图式的正义涉及两个部分:城邦共同体的正义和个人灵魂的正义,或称大字的正义与小字的正义.在柏拉图看来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三位一体"公式宣称,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各有不同的收入源泉,他们各自得其应得的份额,各种收入形式体现着各方的应得.马克思指出,这个公式是对颠倒的经济现象的描述,是拜物教观念.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假象揭露了资本强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预示了建立满足人们各种需要、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高级社会形态的历史必然趋势.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采取本质和现象辩证统一的方法阐明事实和价值的关系,由理论界关注的资本主义分配规范转向探索超越经济强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
所有权预告登记效力与抵押权预告登记效力应予区分.所有权预告登记制度旨在保障所有权变动的顺利发生,通过限制预告登记义务人的处分行为保障债权实现.抵押预告登记旨在促成
自爱因斯坦于1916年给出关于引力波的预测后,引力波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引力波是否存在展开,研究进路经历了多个阶段,直至毕拉尼1957年引入的方法使得引力波是否存在的争论尘埃落定。从研究方法来看,经历了从通过分析引力波解的属性来考察引力波解是否表征真实的物理的波到通过分析引力波波源是否能量衰减来考察引力波是否为真实的物理的波,到通过分析引力波对探测粒子的影响来考察引力波是否真实存在。相应的研究问题经历了,从是否存在与电磁辐射类似的引力辐射,到线性近似方法所获得的引力波是否表征真实的波,再到波源是否会因为辐射
《达洛维夫人》深刻展现、剖析了人普遍性的生存困境。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回忆、联想和内心独白等表现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克拉丽莎因自我迷失而深陷空虚、孤独与死亡感的生存困境,展示了人的生命中形形色色的压制与束缚,揭示了男杈社会的微观权力统治方式。影子人物塞普蒂莫斯的遭遇,则剖析了社会中的人性罪恶、体制性压迫因素和各种隐蔽的专制。通过存在心理学层面上的挖掘和普遍存在的微观权力形态解析,揭示了克拉丽莎生存困境所具有的超越时空与阶层的普遍意义。
“以心善言性善”是孟子论性的重要思路.但因《孟子》文本中没有对心的内涵加以界定,所以孟子到底是以心为性,将本心为善视为既定的经验事实;还是以心见性,借“四心”发现人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组织内部人际关系有着差序特征,存在“因内人”与“园外人”之差异,在企业组织内部表现较为突出。以差序格局下企业员工与领导层行为选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理论,探讨在“圈内人”形成过程中员工主动性与领导层是否接纳的行为决策博弈。和在“圈内人”未形成情况下领导是否采取安抚措施与员工离职意愿的行为决策博弈。研究发现:在动态演化博弈中,员工采取主动性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付出能否得到相应回报,而非领导将其纳入“圈内人”范围;在“圈内人”未形成情形下,违约金数额是保证企业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稳定性的关键
作为预防环境不良影响的前置性阀门,环评具有明显的科技不确定性和风险预判性,这对环评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提出了挑战.通过大样本的实证分析,能够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环评行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