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析句,探寻辛弃疾的“诗意”人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bul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一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词作的特点展开教学。词作平易浅近的文字,作者厚重复杂的人生,是教学的思考点与落脚点。教师通过“诚信预习单”、文本插图和一课带一篇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读好词,更读懂词与人生。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品词析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05-03
  教材分析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是写人。六个短句,先写老两口,然后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二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调皮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全词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个农户人家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勞动生活风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了,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宁静祥和、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3个生字,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探寻他的“诗意”人生。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对比,揭开宋词的一角面纱
  1.师:大家还记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吗?
  (学生齐背,教师出示高鼎的《村居》)
  2.师:今天我们学的也是《村居》(出示《清平乐 村居》),只是和高鼎写的这首诗不一样。大家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清平乐 村居》是词,《村居》是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清平乐”是词牌名。(随机正音:乐,不念lè,念yuè)
  师: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与意境。在本学期《文脉》的“经典古诗”部分,我们已经学过了两首词,词牌名分别是——
  生:卜算子,西江月。
  师:“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读的时候中间要注意停顿。一起来试试。
  (学生齐读)
  生:诗每行的字数相同,但词每行的字数不同。
  师:对!词每行的字数不一样,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师:还有什么不同?
  生:大多数诗都只有四行,可词却不止四行。这首词有八行。
  师:诗也有八行的。但这首词的八行,跟诗的八行有什么不同?
  生:诗的中间不分开,但这首词上下是分开的。
  师: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
  【设计意图:《清平乐 村居》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上出现的第一首词作。相较于长期以来接触的诗,学生有点陌生。这里,教师通过同题诗作与词作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异同之处,认识词的基本特点,从而对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推敲字音,感受词作的声韵之美
  1.师:你们真不简单,会读善思,你们的预习作业一定做得很棒。请大家拿出你们的“诚信预习单”,在宣誓栏打钩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为你们的勤学与诚信鼓掌。哪些字的读音你们做了重点研究,想要与大家分享?(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词语。
  翁 媪 无 赖
  相媚好 剥莲蓬
  点拨:(1)“剥”的读音早在《石榴》这课我们就区分过,当表示去掉外面的皮或壳时读bāo。
  (2)“莲蓬”在普通话中“蓬”读轻声,但词中为了押韵,在这里读第二声。
  3.学生齐读词语。
  4.诵读词作。
  师:刚才我们说,词是可以唱的,每一首词都有固定的调子,每个字都有固定的声韵。读读上下两部分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发现?
  生1:小、草、好、媪,韵母都是ɑo。
  生2:东、笼、蓬,韵母是onɡ和enɡ。
  师:“蓬”在古时念pōnɡ。字音都有定声。这样词作读起来朗朗上口,格外好听。如果再能够做到稍加停顿,那就读出了节奏,更能读出词的味道来了。
  师:(指名读)对,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
  【设计意图:长期以来,学生的预习往往就是把教辅材料上的资源搬到语文书上,完全是“拿来主义”,碰到难懂的古诗更是如此,目的是为了应付老师。《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浅显易懂,教师设计“诚信预习单”进行导学,鼓励学生不参考教辅去完成,为自己的诚信打勾。课上,学生汇报他们对词中读音的自学情况,体会字的押韵引发的音的变化,由此感受词的韵味。反复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为下面进入词作打下基础。】
  三、图文兼得,品析字词的表情达意
  1.师: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家读读文,看看图,哪些字词的意思你已经明白了?(学生汇报)
  预设:
  (1)茅檐(茅草屋子)、低小(又矮又小)。
  师:看看图,再结合上下句,就能知道“茅檐”在这里的意思不是茅草房的屋檐,而是指茅草屋。
  (2)吴音(一种方言)。
  师:吴国人的乡音。词中写的地方在江西上饶,古时属于吴国。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鸟语》,其中写到燕子的叫声是呢喃软语。这吴国的方言则是吴侬软语。
  (3)相媚好(相互很亲热,看起来非常美好)。
  你怎么知道的?(看图: 面对面,促着膝,显得和睦融洽)   师:(出示)■,眼睛下面加个女,现在写成“媚”。因为,眉毛长得好,就会显得眉清目秀,非常美丽,所以“媚”有美好之意。
  师:我们只要突破了一个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结合看图,就能揣摩出词语的意思了。
  (4)醉。
  生1:喝醉,古人都能喝酒,爱喝酒。喝了一些,他就带着醉意。醉可以把气氛烘托到最佳的状态。
  生2:陶醉,陶醉在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里。
  师:两个意思似乎都能说得通。到底是哪个意思或是两个意思都有,在我们深入到词作后就有答案了。
  (5)翁媪(老公公、老婆婆)。
  师:怎么知道的?
  师:看图,结合看字形也能确定词语的意思。(板书范写:翁)上面的“公”写得扁一些,下面的“羽”写得宽一些,“羽”左边的“习”小一点,右边的“习”大一点。
  老公公、老婆婆连在一起就可以称为——
  生:老年夫妻,老夫妇。
  (6)锄豆(锄掉庄稼地里的杂草)。
  师:你怎么知道的?(由锄禾想到的)
  师:通过类似结构的词语去联想理解,这个方法很好。
  (7)无赖(顽皮可爱)。
  师:为什么不是平时我们对游手好闲之人的指责之意呢?
  师:是的,就像爸爸妈妈经常会称我们小傻瓜、小无赖,其中蕴含的是浓浓的爱。有的词语不止一个意思,这时,我们就要通过品读它所在的语句,做出正确的判斷。
  (8)卧(趴着)。
  师:你一定是从图上小儿的姿势看出来的。趴在地上,这就是俯卧。想想看,他还有可能怎么卧?如果这样侧过来,叫——(侧卧);如果面朝上,叫——(仰卧);想怎么卧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难怪“最喜小儿无赖”。
  2.师:学贵有疑,你们在“预习单”中提出的不太明白的字词经过上面的交流学习,是不是已经得到了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按照“诚信预习单”的导学方案读读词、看看图,看看图、读读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互文学习。课上,师生对话、交流,习得了字词之意。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点拨、小结,指导了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在此过程中,学生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就一一得到了解答。】
  四、想象画面,走进词作的美妙境界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出示词作),我们再好好读一读,看看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样的环境你喜欢吗?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对老夫妻很亲热地做什么呢?你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翁对媪说……媪对翁说……)
  提示:看看他们坐在哪里?从他们坐的地方看过去,能看到什么?
  ①大儿锄豆溪东。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庄稼地里锄草)
  你觉得大儿子怎么样?
  想着画面,不由得想到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②中儿正织鸡笼。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
  他一定是个什么样的人?(心灵手巧)是啊,村庄儿女早当家。
  再回头看看那白发苍苍的老两口,为什么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着谈天说地?(勤劳朴实的儿子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③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儿可不会只保持一种卧姿,肯定是——他的小脚丫不安分。
  再看看他的眼神——(送他个词)对他来说,天大的事都大不过剥莲蓬子吃。
  相比两个哥哥,他的生活怎么样?为什么他能想干啥就干啥?(父母的疼爱,两位哥哥的辛勤劳作,只要他开心就好)
  2.师:你脑海中浮现的一幅幅画面就像拼图的一角,将它们拼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它的名字叫——(村居)。
  【设计意图:在上个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词句的意思。这样再读起词来,词所表达的意思就成了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放大画面、丰富画面,将画面中的人与事用流利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与评价,这样使画面生动起来、情境鲜活起来。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又一次在“互学” “悟学”中领会了这首词的意境。】
  五、拓展阅读,探寻词人的“诗意”人生
  1.师:这首清新活泼的词充满了田园诗的味道。如果让你猜,你觉得写它的作者一定是个什么样的人。
  2.师:看看你们查找到的辛弃疾的生平资料,说说你了解的辛弃疾。(学生简介作者)
  3.师:上饶听过吗?(对,刚才提到了这首词就写于这里)带湖熟悉吗?(对,《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就写于那里。你明白了什么?(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如闲云野鹤一般,寄情于山水)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再来看辛弃疾的一首词。(播放视频)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师:这首词也写于闲居之时,你突然发现了什么?
  6.师:(出示书上插图)也许某一天,辛弃疾走过河边,偶一抬头看到了河对岸的这幸福的一家人;也可能作者已经和他们做了很久的邻居,这样的场景一出家门就看见了。此时此刻,再看这首词,你读出不一样的东西了吗?
  生1:羡慕这一家子的幸福自在,渴求自由自在的畅意人生。
  生2:居安思危,希望金人的铁蹄永远不要踏上这片平安喜乐的土地。
  板书:身居安 心思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词作所传达出的安居惬意之感与辛弃疾的生平作比,让学生认识到辛弃疾写下不少田园诗,不是因为他偏爱隐居,而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把对国事民生的关心放在田园之间。补充《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体悟、触摸到词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再回到《清平乐 村居》后,学生对作者遥想当年的情景,渴盼建功立业、渴盼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怀也就有所悟了。】
  师:辛弃疾的词写尽了他的一生,抒发着他缱绻的情怀。希望这节课教学的《清平乐 村居》能引发大家的思考,课后去读更多他的诗词,对这首词表达的思想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总评
  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采用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述、写景、抒情于一体,浅显易懂。词的作者辛弃疾的人生际遇坎坷,他在中国词坛的地位举足轻重,有“词中之龙”之称。平易浅近的文字、厚重复杂的人生,是笔者教学的思考点与落脚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读好词,更读懂词与人生。
  1.巧用“诚信预习单”,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诚信预习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从字词到句篇,从字音到意思,充分保证了预习的质量。学生带着对文本的初步认识与疑惑走入课堂,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他们对教师的讲解、同伴的交流会更容易产生共鸣,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品词句入情境。
  插图在本课教学中被执教者充分地利用,“预习单”也用来引导学生看图读词、品味词作之意。课堂上对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处理,如,“相媚好”“卧”等,正是借助插图,揣摩细节而得以有效突破。这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3.采用“一课带一篇”,探寻文本内涵。
  单看《清平乐 村居》,学生一定会对辛弃疾留下这样的印象:那是一个热爱田园生活的词人。因此,教学时,只有补充辛弃疾的相关资料,补充他不同风格的作品,才能使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词人,了解他无奈的“诗意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课下兴趣盎然地读更多的相关作品。
  附:“诚信预习单”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要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个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中要解读教材,挖掘文本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容;设计教法,探究优秀人物身上体现出的核心价值;延伸课外,让学生在内心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自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课堂 解读教材 设计教法 延
[摘 要]小学低段承担着艰巨的识字写字教学任务,语文老师要在此阶段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识字写字基础。小学低段学生易出错的无外乎别字与错字。别字的错误类型主要有混淆字形,不明字义;错字的错误类型主要是误认读音。教师要按照汉字的特点,追根溯源,让学生分清字形,理解字义,认清读音。  [关键词]识字 写字 字形 字音 字义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事物,同时学习语言本身,以及有关语言的知识。语言学习的这三种向度,在完整的语言情境中同时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可据此还原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形象,反问促思,体验情感,实现“有效能的阅读”。  [关键词]情境 还原 创设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69  肯·古德曼在《全语言的全 全在
[摘 要]朗读,是与文本进行对话的前提。遗憾的是当前低年级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唱读比较严重。而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教师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以人教版一年级《四季》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浅析朗读指导策略。。  [关键词]朗读;指导;帮扶;放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79-01  低年级学生思维比较直接,
[摘 要] 生活中许多的精彩都体现于平凡的细节中。《珍珠鸟》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平淡生活的细致描述,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教学时关注课文从细处入手、恰当运用语言、及时拓展延伸的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借鉴,就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表达技巧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80  《珍珠鸟》是一篇
[摘 要]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被安置在不同的学段,其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研制也会有较大的不同。这需要教师以学情为基础,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以《寻隐者不遇》一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补充,在拓展中丰富诗歌意蕴;紧扣意象,在联系中把握诗歌内核;进行文体转化,在练笔中深化解读效益。  [关键词]古诗教学;基本学情;古诗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根据新课标精神,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和鉴赏的能力。从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考量,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理想的风筝》一课中,学生对文本故事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容易,但从中感受并体味深刻的内涵则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本课教学的深刻性所在。如何将情感和思考结合起来,催生读写结合的生长点呢?  一、循情而入,初读悟深情  《理想的风筝》是作家苏叔阳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他用温婉而深情的文字
[摘 要]“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园地中“字词句运用”是部编教材中的新栏目。面对这一新栏目,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准确领会编者意图。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紧抓“联系”,把握三个关注:关注整体、关注综合、关注学生,这样才能发挥这个板块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字词句运用 教学思考 整体 联系 学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游记,文中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出春天到来时的美景,又以水为话题,叙事明了,内涵丰富。如何将《孔子游春》教得春意涌动呢?情境教学让我们听到了春水的歌唱,看到了花开的过程。  一、意境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几乎仅用“意境化”所达到的“境界”来评价词作格调之高下。王昌龄认为意境有三层——物境、情境和意境。物
[摘 要]语文是一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中和性、实践性课程。书写、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语文实践活动。以《剪枝的学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在简单中求扎实”的教学理念,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理性分析,深入浅出地简明教学设计意图。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