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然而止的生活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h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8月12日晚11时3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现场火光冲天,腾起蘑菇云,爆炸产生强烈震感,河北多地亦能感觉 到。地震台网清晰记录到了本次事故,从结果看有两次爆炸,第二次更大一些。从波形记录结果看,第一次爆炸发生在8月12日23时34分6秒,近震震级ML约2.3级,相当于3吨TNT,第二次爆炸在30秒种后,近震震级ML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截止到8月15日事故造成85人死亡 ,400余人受伤。
  记得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五天后,我独自走进离爆炸点最近的海港城一号楼,只见楼内一片狼藉,随便爬几层,眼前破碎变形的门,将之前原本私密的空间出来除了,我怀揣着好奇心走了进去,最终被支离破碎的生活吸引,旁观着他人过往的幸福生活与当下的不幸。


  走访了数十间因爆炸破损的屋子,看到的室内格局千篇一律,房子内部空间由开发商统一规划的,早在交房之前,便设定好了一切,包括电视的摆放位置、各个区域的功能。每一户的家居陈设在装修风格上有各自的取向,但很难脱离样板间的影子。观看家居元素的成列,让我有着如同观看一种仪式的感觉— 迈入中产的人们如何布置一个客厅与卧室。
  从08年前后开始,“拥有一套属于自己房子”逐渐成了我身边不少朋友们的奋斗目标,无论家里帮忙,还是自己打拼。对于最求这样目标的人来说,房子有的时候不仅仅是实现居住功能,更多也包含一种安全感。天津爆炸后的居所,每一间屋子都是各自对幸福生活的阐述,只是在8月12日晚,一夜之间戛然而止,成为一个新鲜的废墟,屋主的生活痕迹被保留下来,一些屋子里没有了太多私人物品,却显现出一种共性,与我们想象或熟知的中产阶级生活相似的共性。


  在美华大酒店门口,一个中年男人哭着喊“还我的房子”,他说自己努力七年的积蓄全部都在房子里,如今无家可归,人群中类似他这样的受害者并不在少数。除了呼吁赔偿以外,不少人在记者们的采访中,回忆过去在海港城生活,小区里有方便的幼儿园及各种商店。物业也尽力满足业主们的安全感,保安看着放心,围墙与院内有24小时的监控设备,不会随便让什么“乱七八糟”的人进入。爆炸损毁而变得无序的室内让人感到悲伤,业主们生活的运转因为这次事故而脱轨,灾难对人的伤害不仅是肉体上的,在某种程度上摧毁了人们的信念与信任。
  此刻,距离爆炸发生仅过去半年,已经有新闻刊登出海港城及周边的改造,未来将把废墟改造成绿地与公园,房子仍然屹立在原来的位置,外观逐渐修补好,爆炸的场地随后会铺满绿植。从远处看,海港城及其周边,让人有种错觉— 随着时间推移,事故的发生不过是一场偶然,在记忆中逐渐淡忘。当然,除了身处其中的亲历者,他们大多数人不愿意回迁,更别说忘却那个逃命奔袭的夜晚。
  傍晚之后,从远处遥望与天空渐入黑夜海港城,除了道路上的路灯,屋内不再有任何一个房间的灯火被点亮,一栋栋楼房像是墓碑,对过去那段生活的告别。
  通过朋友圈得知,不少事故的亲历者已经在年初准备买房,一是当初有赔偿金,只用于储蓄会面临购买力降低的问题、二是业主们被年初深圳与上海突飞猛涨的房价吓到,如果天津房价再涨,他们可能将离之前的幸福生活更遥远。租住的房子显然无法存放当下国人的安全感,于是可供大多数业主选择的只有赶紧再买一套房,让生活重新进入他们熟悉的轨道。













其他文献
网络空间表达已占据了表达的“半壁江山”,但是网络空间表达自由的保护与限制的平衡点在哪里以及如何放这个平衡点,即到底是保护多一点还是限制多一点以及如何保护、如何限制,一直困扰着各国对互联网的管理。本文在研究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的做法以及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本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我国互联网表达自由的规范模式及具体做法。认为政府规范我国网络空间表达自由应持宽容与合作态度,以此“态度”来修补我国规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着的党的先进性和力量源泉问题,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深入系统地研究建国后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
再审不加刑制度是伴随着近代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和民主化程度逐步提升而产生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了对国家追诉权和刑罚权力的限制,体现了对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基本人权和诉讼
简化程序以提高诉讼效率是现代刑事诉讼重要的探索目标。然而,正当程序的省略或简化必然会对被告人的权利造成损害。被告人认罪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却可以使这类简化程序的适用
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长江中上游地区既是生态脆
刑事被害人是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刑事被害人的存在是启动刑事诉讼的因素之一,应受到刑事诉讼法的直接保护。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则是实现刑事诉讼保障人权、惩罚犯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