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家爱伦·科普兰说过:“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倾听音乐是什么都不能代替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能离开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聆听习惯后才有可能让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体验,如果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聆听习惯进行合理培养,那这位教师的音乐教学必定是机械的、僵化的,引导、锻炼并努力提高学生的聆听能力是音乐教学势在必行的任务之一,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想象、思考等,并最终去感受音乐的美,感受生活的美。
关键词:小处着手;氛围感染;音乐指令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89-1
音乐这门艺术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并最终达成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能离开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聆听习惯后才有可能让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体验,如果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聆听习惯进行合理培养,那这位教师的音乐教学必定是机械的、僵化的,引导、锻炼并努力提高学生的聆听能力是音乐教学势在必行的任务之一,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想象、思考等,并最终去感受音乐的美,感受生活的美。
可是如今的小学生也非常喜欢音乐,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动起来了,这样既影响了其他同学,也不利于他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为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会聆听,我进行了一些摸索。
一、从小处着手
小学生就是一群小麻雀,他们活泼好动,爱唱爱跳也爱随便说话,在开展音乐活动时,同学们个个几乎似脱缰的野马,根本不听教师的使唤,这时教师既要控制住这一团糟的局面,还要能够保护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生非常在乎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哪怕是老师的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也能让学生管住自己好一阵子,小小的激励行为看似不起眼,却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因为老师的肯定使得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因为想得到老师更多的肯定,学生们会努力静下心来,只要能够静下心来会聆听音乐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我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上经常给予学生“肯定”、“赞赏”,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地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坚持就会成为习惯,并使得习惯成为自然。在音乐教学中,只要教师从细微处着手,不放过一个激励学生规范行为的机会,一定能够促使学生静下心来聆听音乐。
二、用氛围感染
小学生是一个非常感性的群体,当他们身处老师营造的乐观向上的课堂氛围之中时,学生一定会被其中饱满的精神、欢快的情绪等所感染,仿佛自己就置身于一个充满欢乐的乐园,在这样的音乐乐园里,学生们会从心底里爱上音乐课。
如我在教学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时,首先在欣赏《卖报歌》中引出了叫卖调,接着播放了一个短片简单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地区,盛产很多水果,以及人们在《木瓜恰恰恰》的旋律中叫卖着木瓜、香蕉、番石榴等的场景,同学们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已经被其中叫卖的场景深深吸引了,接着我问学生:“想不想体验一下印度尼西亚的叫卖调?”从学生的眼神中和端正的坐姿中就能够找寻到答案,于是我再次播放了《木瓜恰恰恰》,让学生认真聆听,模仿叫卖,学生们那种专注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置身于印度尼西亚热闹的水果市场,去体会、感悟叫卖调的音乐美,此刻教师无需组织,因为学生已经被老师营造的氛围所感染。
三、用音乐指令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聆听老师音乐指令的培养,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机会,多次强化就会养成习惯。
我每在接受一个新的班级时我都会对学生进行常规的聆听音乐指令的训练,使得学生在听到指令后立即做出正确的反映。如我刚接手一个二年级的音乐课时,我先教唱了歌曲《小兔子乖乖》,然后问学生喜不喜欢乖乖的小兔子呀?在学生回答喜欢后,我告诉学生:“老师也喜欢乖乖的小兔子,老师更加喜欢乖乖的小朋友。”并要求学生以后只要听到老师弹奏《小兔子乖乖》这首歌曲,大家要立即安静下来,几次练习后,只要我弹奏这段旋律,孩子们就静静地坐直身子。
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在前面表演时,一个同学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们居然哄堂大笑,我没有和有些老师一样急得拍桌子,而是立即走到钢琴前面弹奏起《小兔子乖乖》的旋律,旋律一起,孩子们条件反射地坐正了身体,教室里就恢复了安静,安静之后我还伺机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同学摔下了应该关心同学,而不应该笑话同学。约定好的音乐指令非常奏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不露痕迹地让学生静下心来参与音乐活动,当学生养成了聆听音乐指令的习惯后,课堂气氛会越来越融洽。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不容忽视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种种方法去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当学生养成好的聆听习惯后,学生就会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然后再表达音乐,他们在收获习惯的同时还能够收获知识,收获其它更多的东西。
关键词:小处着手;氛围感染;音乐指令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89-1
音乐这门艺术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并最终达成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能离开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聆听习惯后才有可能让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体验,如果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聆听习惯进行合理培养,那这位教师的音乐教学必定是机械的、僵化的,引导、锻炼并努力提高学生的聆听能力是音乐教学势在必行的任务之一,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想象、思考等,并最终去感受音乐的美,感受生活的美。
可是如今的小学生也非常喜欢音乐,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动起来了,这样既影响了其他同学,也不利于他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为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会聆听,我进行了一些摸索。
一、从小处着手
小学生就是一群小麻雀,他们活泼好动,爱唱爱跳也爱随便说话,在开展音乐活动时,同学们个个几乎似脱缰的野马,根本不听教师的使唤,这时教师既要控制住这一团糟的局面,还要能够保护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生非常在乎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哪怕是老师的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也能让学生管住自己好一阵子,小小的激励行为看似不起眼,却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因为老师的肯定使得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因为想得到老师更多的肯定,学生们会努力静下心来,只要能够静下心来会聆听音乐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我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上经常给予学生“肯定”、“赞赏”,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地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坚持就会成为习惯,并使得习惯成为自然。在音乐教学中,只要教师从细微处着手,不放过一个激励学生规范行为的机会,一定能够促使学生静下心来聆听音乐。
二、用氛围感染
小学生是一个非常感性的群体,当他们身处老师营造的乐观向上的课堂氛围之中时,学生一定会被其中饱满的精神、欢快的情绪等所感染,仿佛自己就置身于一个充满欢乐的乐园,在这样的音乐乐园里,学生们会从心底里爱上音乐课。
如我在教学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时,首先在欣赏《卖报歌》中引出了叫卖调,接着播放了一个短片简单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地区,盛产很多水果,以及人们在《木瓜恰恰恰》的旋律中叫卖着木瓜、香蕉、番石榴等的场景,同学们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已经被其中叫卖的场景深深吸引了,接着我问学生:“想不想体验一下印度尼西亚的叫卖调?”从学生的眼神中和端正的坐姿中就能够找寻到答案,于是我再次播放了《木瓜恰恰恰》,让学生认真聆听,模仿叫卖,学生们那种专注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置身于印度尼西亚热闹的水果市场,去体会、感悟叫卖调的音乐美,此刻教师无需组织,因为学生已经被老师营造的氛围所感染。
三、用音乐指令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聆听老师音乐指令的培养,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机会,多次强化就会养成习惯。
我每在接受一个新的班级时我都会对学生进行常规的聆听音乐指令的训练,使得学生在听到指令后立即做出正确的反映。如我刚接手一个二年级的音乐课时,我先教唱了歌曲《小兔子乖乖》,然后问学生喜不喜欢乖乖的小兔子呀?在学生回答喜欢后,我告诉学生:“老师也喜欢乖乖的小兔子,老师更加喜欢乖乖的小朋友。”并要求学生以后只要听到老师弹奏《小兔子乖乖》这首歌曲,大家要立即安静下来,几次练习后,只要我弹奏这段旋律,孩子们就静静地坐直身子。
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在前面表演时,一个同学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们居然哄堂大笑,我没有和有些老师一样急得拍桌子,而是立即走到钢琴前面弹奏起《小兔子乖乖》的旋律,旋律一起,孩子们条件反射地坐正了身体,教室里就恢复了安静,安静之后我还伺机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同学摔下了应该关心同学,而不应该笑话同学。约定好的音乐指令非常奏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不露痕迹地让学生静下心来参与音乐活动,当学生养成了聆听音乐指令的习惯后,课堂气氛会越来越融洽。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不容忽视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种种方法去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当学生养成好的聆听习惯后,学生就会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然后再表达音乐,他们在收获习惯的同时还能够收获知识,收获其它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