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逻辑知识的力作 培养思维能力的利器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5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程树铭主编的《逻辑学》是一部优秀的通识性教科书,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生友好性。该教材包括逻辑基本原理和批判性思维两方面内容,独具特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应对管理类、经济类、工程类等专业硕士考试,有助于应对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关键词:程树铭;逻辑学;批判性思维;专业硕士;公务员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2095-7394(2016)06-0133-0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被逐步确立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和社会共识,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维素质居于基本或首要的地位,在思维素质中逻辑思维素质又基于基本或首要的地位。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不经过系统的基本逻辑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就難以把自发的逻辑思维形态转变为自觉的逻辑思维形态,而这种自觉的逻辑思维形态正是逻辑思维素质中最重要的东西。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逐步接轨,在强化大学生通识教育的过程中,逻辑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以凸显。同时,从MBA联考开始,以考查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逻辑推理测试,已成为国内诸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术型研究生准入乃至在高考中如何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也正在多方探索并有望获得较大突破。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逻辑通识教育改革和教材建设,是逻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程树铭主编的《逻辑学》(第三版)[1]便是一部优秀的通识性教科书,其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生友好性(student friendly)等特点。
  1 创新性
  该教材内容及体例方面一改传统面貌,将逻辑基本原理和批判性思维上下编分立阐述,这种特色结构,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把握逻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及其相互关联。中国人民大学陈慕泽教授认为,程树铭主编的《逻辑学》,是一本具有创新性的逻辑学通识课教材,该教材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扎扎实实地覆盖传统逻辑的知识内容,并结合日常思维,实际更新与深化其中的一些分析与阐述;二是,在同类教材中,首次大板块地引入非形式论证即批判性思维的内容。[2]
  1.1 关于逻辑基本原理的创新
  1.1.1对逻辑学概念作了新的界定
  学术界对于逻辑学的定义有多种表述,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是,“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二是,“逻辑学主要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而该教材认为,“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和论证的科学。”其中,思维形式又明确分为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思维的结构形式,消除了意义模糊问题;思维规律限定为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而所谓的充足理由律则处理为论证的规则。当然,这个定义也未必十分科学,但它无疑要比许多现有定义更为严密。
  1.1.2对单称直言命题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尽管单称直言命题和全称直言命题有些相同之处,但毕竟二者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该教材一改传统做法,不再把单称直言命题简单地并入全称直言命题中,而是在项的周延性方面、直言命题自身的真假方面、直言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方面,都对单称直言命题作了专门阐述。这种处理是非常科学而且极为必要的。
  1.1.3重建了假言推理系统
  传统的假言推理专指假言命题与直言命题作前提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该教材大胆地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假言推埋是前提中含有假言命题,并根据或主要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演绎推理。这样,无疑扩大了假言推理的范围。该教材依据一定标准对假言推理进行层层分类,先分混合假言推理和纯假言推理,混合假言推理又分为假言直言推理(即传统的假言推理)、假言选言推理和假言联言推理;纯假言推理又分为假言连锁推理、反三段论和假言变形推理。假言变形推理的提法是该教材作者的首创,它分为假言易位推理、假言换值推理和假言易位换值推理。
  1.1.4丰富了重言式的类型
  该教材将重言式分为重言等值式、重言蕴涵式和特殊重言式。其中,重言等值式又分若干情况:一是,由假言变形推理浓缩而成;二是,由负复合命题及其等值命题组合而成;三是,由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或负假言命题之间转化而成;四是,更为复杂的其他情况。
  1.1.5改进了文恩图解
  原始文恩图只针对四种典型的直言命题主谓项之间的关系,仅有四种图式,现在扩大到任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增至十种图式。同时,对文恩图解的符号作了改进,能够较为方便地图解十种概念间的关系:全同关系、交叉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包含关系、包含于关系、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1.6提出了一种新的探求因果联系法
  近代英国逻辑学家约翰·穆勒曾经总结出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该教材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探求因果联系法——“变异法”。其基本内容是:在若干场合中,既有相同的情况也有不同的情况,由于有了不同的情况,也就有了不同的现象。这种方法与求异法和共变法相似却有所区别。这无疑是对逻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同时,对科学研究活动亦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1.7修订了划分的规则
  划分是明确概念的方法之一。关于划分的规则,学界一般认为有四条:一是,各子项的外延之和要等于母项的外延;二是,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三是,子项之间不得相容;四是,划分不能越级。该教材删掉了后两条规则,同时,新增一条规则,即“子项必须是母项的种概念,不能把分解当成划分”。该教材这样处理是有其一定道理的:第一,违反后两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实际上是由于违反第二条规则造成的,不必单立规则;第二,划分时经常出现误把分解当成划分的现象,增加一条新的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1.1.8修订了论证的规则   关于论证的规则,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论题方面的规则有“论题必须明确”“论题必须保持同一”,论据方面的规则有“论据必须已知为真”“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论题来证明”,论证方式方面的规则是“由论据能够推出论题”,违反该规则,就会犯“推不出”的错误。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形式推不出”;另一种是“非形式推不出”,后者又分为“论据与论题不相干”“以人为据”“以相对为绝对”和“论据不足”等情况。而该教材对上述论证规则进行了如下修订。
  (1)将论据与论证方式两类规则中的某些内容进行对调。论据规则2表述为“论据必须具有时效”,否则,就会犯“以相对为绝对”的错误。以相对为绝对,就是把一定条件下的真实命题当作了无条件的真实命题。而违反论证方式规则的某种错误表述为“循环论证”。循环论证是指论题与论据互相依赖,其结果是谁也证明不了谁。该教材这样处理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所谓的“以相对为绝对”,问题根源在于论据本身,应该放到论据规则里面探讨;而所谓的“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论题来证明”,涉及了论据与论题两方面,应该放到论证方式里面探讨。
  (2)“非形式推不出”中的“论据与论题不相干”错误,简化为“论据无关”,意指论据与论题之间在逻辑上没有关联。此外,删除了“以人为据”错误,因为所谓的“以人为据”,实际上属于“论据无关”或“论据不足”的错误。这样一来,“非形式推不出”的常见情况就只有“论据无关”“论据不足”“循环论证”等。
  1.2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创新
  该教材为什么要引入批判性思维内容?陈慕泽教授指出:“逻辑学通识课的目标及一般社会实践对逻辑学的需求,是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素养即日常逻辑思维能力。与日常逻辑思维相关的知识,恰恰是本教材所覆盖的。要提高思维素养,对于这些相关知识,不但需要理解与记忆,更需要訓练,这就是在逻辑学通识课教材中加强非形式论证内容的理由。”[2]
  在批判性思维方面,该教材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对批判性思维概念作了新的界定
  学术界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有很多。该教材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对论证的评估、构建或破斥。所谓评估,就是指出某论证是否成立或者成立的可能性是大是小,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或方法;所谓构建,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或者比较完善的论证,可以是根据论据得出论题,也可以是根据论题补充论据;所谓破斥,就是推翻一个论证或者指出一个论证存在缺陷。应该说这个界定是简单明白的。
  1.2.2将批判性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该教材将批判性思维训练分为有序的推断、假设、支持、削弱、评价、解释、比较、判定八种问题类型,并系统地总结了解题思路和方法。
  (1)训练题型全面,排列顺序合理。该教材概括的八种问题类型基本上覆盖了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全部内容。推断题型的要求是根据前提推出结论,它最能体现逻辑的本质与特点,因而排在首位;假设题型的要求是根据结论和部分前提推出另外的前提,与推断题型思维方向相反,因而排在第二位;支持题型的要求是找出有利于题干论证成立的论据,与假设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较为接近(二者的主要不同点是:假设题型优选必要条件性质的内容,而支持题型优选充分条件性质的内容),因而排在第三位;削弱题型的要求是找出不利于题干论证成立的论据,与支持题型的解题方法恰恰相反,因而排在第四位;评价题型的要求是找出兼有支持与削弱两种作用的论据,因而排在第五位;解释题型的要求是找出能够说明题干内容成立的理由,与前面四种题型相关,因而排在第六位;比较题型和判定题型不及前面题型重要,而且性质也明显异于前面题型,因而排在最后。这两种题型主要是针对论证方法和逻辑错误的,其中,比较题型要求比较选项与题干的论证方法或逻辑谬误是否相同,判定题型要求判定题干是否成立,或者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或者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2)解题思路清晰,解题方法有效。该教材认为,八种题型,前六种较为重要。其中,推断题型的解题思路是自内而外,要求人们从题干中推出某种结论;假设、支持、削弱、评价、解释题型的解题思路是自外而内,要求我们选择一个合适的前提放在题干的论证中,使之成立的可能性增大或者减小。该教材还总结了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诚然,其中有许多借鉴的内容,但创新点依然随处可见。比如,在解析推断题型时,考虑到非形式逻辑与语言的密切关系,提出了“提炼观点”“概括主旨”“分析语义”“归纳焦点”等方法。再如,支持题型、削弱题型、评价题型中都涉及比例问题:“题干论证根据有X属性的人或物中有N%高比例的成员有Y属性,断言Y是X的原因。”该教材指出,加强这个论证的方法是:指出有X属性和没有X属性的所有人或物中,有明显低于N%比例的成员有Y属性;削弱这个论证的方法是:指出有X属性和没有X属性的所有人或物中,有接近或高于N%比例的成员有Y属性;评价这个论证的方法是:询问有X属性和没有X属性的所有人或物中,有多少比例的成员有Y属性。上述方法分别概括为“比例支持”“比例削弱”“比例评价”。又如,假设题型中的“非此不可”方法,解释题型中的“存在他因”方法,比较题型中的“方式比较”“错误比较”方法,判定题型中的“概括方法”“描述错误”“评价是非”等方法,都是精当而且有效的。
  2 实用性
  该教材可用于高等学校及专业硕士考试、公务员录用考试辅导机构的逻辑教学,适合大学生及报考专业硕士或公务员人员学习使用。该教材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该教材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表现是:第一,专业内容成熟,既有逻辑基本原理,又有批判性思维。在逻辑基本原理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概念、命题、推理、论证、思维规律、思维方法、逻辑谬误等;在批判性思维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推断、假设、支持、削弱、评价、解释、比较、判定等问题类型及其解析方法。第二,配套设计的练习题型较为全面,便于学习者了解并解决各种形式的问题。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单选题、图解题、表解题、概念题、简答题、证明题、分析题、推理题(综合题)等。   2.2 有助于应对管理类、经济类、工程类等专业硕士考试
  该教材有助于应对管理类、经济类、工程类等专业硕士考试。第一,教学内容覆盖专业硕士考试逻辑方面的全部要点。管理类、经济类、工程类等专业硕士考试逻辑方面的要点,除了一般的逻辑知识外,还有预设及复杂的演绎推理(也称分析推理,往往以组题形式出现)等内容。这是高校其他逻辑教材所没有的。而程树铭主编的《逻辑学》,教学内容覆盖了专业硕士考试逻辑方面的全部要点,对预设及复杂的演绎推理都有深入细致的阐述。关于预设,该教材阐述了预设的定义及特征、预设的类型、预设的合理性、预设的作用、复杂问语等问题;关于复杂的演绎推理,该教材以组题的视角出发,将其分为五类问题:排列问题、分组问题、选择问题、对应问题、网络问题,并提出提高解题效率要注意条件表达和解题技法两个方面。第二,练习形式注重专业硕士考试逻辑方面的单选题型。管理类、经济类、工程类等专业硕士考试逻辑方面的题型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或者四选一或者五选一。程树铭主编的《逻辑学》,在练习形式的设计上既考虑了多样性,又注重了单项选择题。统观全书,练习题中单项选择题占的比重最大,而且几乎所有重要章节都设计了单项选择题。
  2.3 有助于应对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试内容之一“判断推理”,有四种题型: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这四种题型涉及的内容,高校逻辑教材一般是不介绍或者介绍不细的。比如,图形推理,未发现有其他教材介绍;定义判断,通常仅仅介绍定义的类型、方法与规则,至于如何判断相关现象是否符合定义,未发现有其他教材涉及;类比推理,通常仅仅介绍一般原理,至于针对词语关系的类比推理则鲜有介绍而且不够细致;逻辑判断,以批判性思维为主,偶有复杂的演绎推理,这些内容未发现有其他教材介绍。而上述内容在程树铭主编的《逻辑学》中都有系统的阐述。如图形推理,该教材总结了多个图分类、一组图顺推、两组图类推、九宫格推理、单个图对应、三角阵求顶等常见题型,探讨了数量规律、特征规律、位置规律、组合规律、转化规律等图形规律,提出了求同法、求变法、类比法、对照法、想像法等解题技法。再如针对词语关系的类比推理,该教材总结了一组完整词语、两组缺省词语等题型,探讨了语言关系、逻辑关系、常识对应关系等词语关系,提出了遣词造句法、横纵对比法等解题技法。又如定义判断,该教材在传统知识基础上专门阐述了事物定义的理解与运用,将其分为两个专题:属加种差式定义的理解与运用、描述式定义的理解与运用。至于逻辑判断,该教材更是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3 学生友好性
  南京大学张建军教授认为,全书从读者需要出发的“学生友好性”(student friendly)特色,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1]这种学生友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设计了学习指导与引例
  每一章都有一个指导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学生根据这个指导学习相关知识与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此外,在许多章节开头部分,都精心设计了一个引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相关内容的学习。
  3.2 总结了规律、规则、公式、方法
  3.2.1总结了模态对当关系推理中的矛盾关系推理的规律
  模态对当关系推理可以利用对当关系构成有效式,而该教材并不满足于此,又从语义学的角度总结了两条规律。第一,改变模态词,移动否定词(也可增加或减少两个否定词);第二,在否定范围内的全称或特称量项,要做相应变化(单称不变)。作者这样处理是有理据的。有些逻辑试题,给出一个模态命题,要求推出意思相同的另一个命题,对于这类问题从语义角度入手解决将更为便捷。
  3.2.2总结了正确使用假言变形推理的规则
  假言变形推理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演绎推理,它有三个小类,每类又分三种。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记住这九种推理形式,该教材提出了一条简明的规则:同时改变假言命题前后件的位置、前后件的真值以及命题的条件关系这三者中的任意两项(充要条件无所谓)。实现了一条规则在手,九种推理形式轻松掌握。
  3.2.3总结了通用的负关系命题的等值式
  关于负关系命题的等值命题,一般的逻辑教材阐述得不够细致。该教材列出了七种主要的负关系命题的等值式,并进一步总结出一个通用公式,即:并非a1Rb1≡a2无Rb2(a2或b2表示当a或b原来是特称时,现在变为全称;原来是全称时,现在变为特称)。如此一来,就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2.4总结了区分概念种类的方法
  概念有多种分类方法。有的时候,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是不容易区分的,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也是不容易区分的。该教材能够抓住关键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有效的区分方法,从而大大方便了学习者。
  3.2.5总结了演绎推理的常用技法
  学习演绎推理,仅仅掌握有效的推理形式及推理规则是远远不够的,该教材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常用推理技法。这些技法包括:常规推理法、辨识真假法、有无制表法、强弱列式法、直观图示法、数学推理法、排除错误法、结果代入法。对于学习者来说,在掌握推理常识基础上又掌握了这些技法,会有一种如虎添翼的感觉。
  3.3 编制了综合测试题,提供了全书选择题的参考答案
  书末编制了一套综合测试题。测试题题型较多,题量较大,涉及的知识与能力很有代表性,便于学生全面把握逻辑要点。此外,全书所有选择题都提供了参考答案,以便于学生判断学習效果从而巩固相关知识与能力。
  综上所述,程树铭主编的《逻辑学》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生友好性,可谓传播逻辑知识的力作,培养思维能力的利器。正如燕山大学张忠义教授所言,该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3]该教材所取得的成果,值得关心逻辑通识教育的学者予以重视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程树铭.逻辑学[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 程树铭.逻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程树铭.逻辑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A Great Book Which Spreads of Logic and Trains People’s Thinking Ability
  — Review of Logic by Professor CHENG Shu-ming
  SHENG Yan
  (Journal Offic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Logic is an excellent common sense textbook,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practicalness and student friendliness.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s include two parts. One part introduces basic principles of logic and another part is about the knowledge of critical thinking. Its unique contents help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logic thinking ability, help to pass the Master degrees’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management, economics and engineering and help to pass the civil servants employed examination.
  Key words: CHENG Shu-ming; Logic; critical thinking;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civil servants
  責任编辑 祁秀春
其他文献
摘 要:乔纳森·弗兰岑在《强震》中探讨了自由市场环境下的商业伦理问题。他揭露部分企业肆意排污,破坏环境的做法,提出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将希望寄托于个人伦理意识的觉醒。他的创作回应了现实问题,同时延续了社会小说的批评传统,为当代美国小说的现实主义转向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乔纳森·弗兰岑;《强震》;商业伦理;生态危机;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北朝时期,君主为了加强统治,利用佛教倡导的“因果报应”的说法大力宣传“君权神授”。为此,君主斥巨资兴修佛教庙宇,建造佛像。佛教造像的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水平在当时达到新的高度,尤其是佛教造像的服饰风格非常富有特色。以青州龙兴寺为例,浅究北朝佛教艺术发展与造像出土状况、龙兴寺佛教造像“曹衣出水”的服饰艺术风格;以及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比较。  关键词:北朝佛教;造像服饰;青州龙兴寺;佛教艺术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以及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是语文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的优势。然而小学语文教师是否能意识到这一优越性,是否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生命教育值得思考。采用问卷法、观察法等方法调查了灵宝市某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经数据统计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成因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媒体智能化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提供了大量新内容和新手段。从媒体智能化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出发,以江南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软件开发类课程的教学为例,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结合媒体智能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模式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软件开发类课程; 媒体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 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如何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江苏理工学院经过多年思考和实践,在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方面,初步形成了“353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该体系不仅适应学生的能力,而且还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同时,该体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习惯。  关键词:353教学体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光伏产业中的企业也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为获得政策红利、投资者支持,或者管理者自身利益出发操纵利润虚构报表。光伏产业中如晶盛机电、超日太陽等企被爆出了财务舞弊的丑闻。通过对超日太阳所处的环境以及其舞弊的动因的分析,总结出光伏产业中企业的共同点与舞弊的动因与迹象,对防范光伏产业内公司财务舞弊,加强监管提出建
期刊
摘 要: 在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合作竞争情报服务成为中小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具体以常州地区为例,阐释合作竞争情报的内涵及其服务的必然性,通过中小企业竞争情报需求和情报服务现状的分析,指出竞争情报服务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常州中小企业合作竞争情报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转型发展;中小企业;合作竞争;情报服务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
期刊
最近,我荣幸地学习了江苏理工学院崔景贵教授的新著《积极职业教育范式导论》(以下简称“导论”)。这是一本在研究职校生心理发展状况基础上,全面系统探讨现代职业教育的著作,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因为该书的内容全面系统,我只能略谈一点我学习该著作后的感想。  1 提高职校人的生命自觉  我特别赞赏著者所主张的职业教育要“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见该书“内容提要”),这里的“每一个人”,当然包括职校师
期刊
摘 要:CDIO基于“项目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三维建模能力进行分解,从“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分阶段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层级的系统性和独立性,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实施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工作过程为载体”的“四段式”一体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项目教学中感受到建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任务驱动;工作过程;教学模式;Pro/E
期刊
摘 要:在对常州工学院经管类本科专业2011级、2012级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部分指导教师进行非结构性访谈的基础上,对学生在科研与创新活动中的参与率、活动类别、参与动机以及教师指导情况与效果等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和加强经管类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管类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明确作用;完善管理体系;实施训练计划;重视教师指导  中图类分号:G642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