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nin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国家水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城市开发建设忽视排水需求、无径流控制标准、无限制性约束措施、无系统配套的要求;绿地建设为求美观,堆山造势;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硬化面积大等问题导致一些城市在旱季缺水,雨季又成了一片汪洋。对雨水的利用率极低,地下水却越抽越少。为了应对种种水资源问题,便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促进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工程;可持续发展
  引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的同时仍在不计后果的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与建构和谐的生存世界是21世纪人们普遍重视的一个综合性、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排水系统不够重视,导致我国众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在雨季严重瘫痪,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以及工业企业的发展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湿地、湖泊面积的大面积减少,在丰水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是城市蓄水能力下降,对雨水的利用率极低,而现有的市政排水系统显然不具备这么大的排水能力,最终导致城市内涝。种种水问题的不断积累,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高雨水利用率,必须从源头上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海绵城市”理念及发展现状研究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我国“海绵城市”是近两年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技术早已发展成熟。
  早在20实际末,“雨水工程”项目就在瑞士得到大力推行。在我们平时的房屋建筑中,在屋顶都向下接有雨水管道,通过雨水管道将雨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在瑞士的“雨水工程”中,划分到以每户为一个单位,在室内建造蓄水池,将雨水引入蓄水池经过滤后加以利用。我们知道,瑞士的环境优美干净,以“花园之国”著称。通过“雨水工程”收集起来的雨水,在经过滤后,可以作为非饮用的生活用水使用,比如冲厕所、浇花等;因为雨水干净,瑞士人甚至还可以用以清洗衣物和蔬菜水果等。在瑞士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个“雨水工程”基本上可以解决除引用以外的其他生活用水。可以看出,这个系统的初期投资并不高,但是却很有成效,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实现了对雨水的多种利用。
  新加坡拥有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充沛,我们却很少听说在新加坡有城市内涝发生。即使在雨季,几乎每天都有瓢泼大雨,城市内也没有明显的积水或内涝灾害。这都要归功于其科学的雨水利用和城市排水系统。
  2 、“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的发展
  在我国的城市地图上,可以看到有很多蓝线而且标注有“三点水”汉字,但是现在,有很多地方都已名不副实,不再是湖泊水系,而是大面积的水泥硬化的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现代城市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天然水系(如湖泊、湿地等)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灰色水泥硬化地面。湖北省曾以“千湖之省”的著称,而现在数以百计的大小湖泊早已不知所踪。沙湖被填、官桥湖污染、南湖翻塘、东湖水华……武汉曾经怀抱100多个湖泊,全球少见,中国仅有。近几十年来,武汉城市化发展迅速,高楼林立,城市灰色面积不断扩大,GDP稳居全国二线城市前列。我们都看到了武汉迅速发展的光鲜外衣,有多少人真正注意到城市化背后的问题?在武汉快速发展的数十年间,平均每两年消失3个湖泊,目前仅剩38个湖泊。于是,每到夏季暴雨时节,武汉市的市政排水系统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最终成为一个被戏言“看海”的城市。当然,武汉只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全国上下,失去“水弹性”的城市不在少数,而且正在不断增加。
  经过近几年暴雨对市政排水系统的挑战,内涝灾害的频发,政府部门似乎意识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当全市正竭力应对内涝灾害时,我们发现了另一番景象:在青山区江滩,地面铺装采用的是透水地面和木制栈道,在旁边还建有生态草沟,除一条应急防汛通道、儿童游乐场及健身场地外几乎没有硬化道路。雨水经过草地、透水地面和木制栈道后汇集到旁边的生态草沟里面,在这里经过自然过滤吸收。由此可见,要解决城市内涝等水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
  3、关于“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应用的建议
  3.1 可渗透地面
  可渗透地面是指采用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能的材料所铺设的地面,雨水可透过此类地面往下层渗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面积水问题。比如,在人们活动较为频繁的广场、公园一级道路等地面,采用透水沥青地面、透水混凝土地面、青砖铺地地面、透水洗米石地面;在二、三级公园道路根据需要采用面包砖地面、碎石地面、嵌草汀步路;在公园、游园、广场建设生态停车场;屋顶实施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等不同形式解决地表径流问题。同时,通过设置一定的路面坡度,坡向道路两侧,如植物护坡等。这样,在雨水较小时,可直接通过可透性地面将雨水渗往下层;在雨水较大的丰水季节,也可以通过路面向两侧的坡度向路旁的水渠排水,不至于使地面积水。
  3.2下凹式绿地
  山造势,人工制造各种丘壑是我国目前的城市绿化建设中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当我们走在公园小路上可以看见,路旁很多用以绿化的乔木、灌木的底部都有一个人造的花坛围着,高低不一,但共同点是都高出人行路面。在一些大面积的草地也是,人为的堆造一些小山或者丘壑,而人行道路则在这些小山丘壑的低谷出。我们应该反问一下设计者,这种绿化设计是否真的美观实用?相信大家对这种景观在暴雨季节的劣势呼之欲出,在有此种景观的小区居住的人们都知道,此种设计在雨季路面积水现象非常严重,在城市内涝灾害发生时甚至有“行船”的讽刺。   为解决这类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此提出下凹式绿地的绿化建设方案。所谓下凹式绿地,顾名思义即在实施绿化建设时,绿地低于周边道路的高度。在下雨时,具有一定的蓄水作用,同时使雨水透过绿地土壤缓慢渗入地下,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雨水过多引起的地表径流和道路积水问题,还可以在补充一定量的地下水,减少了对雨水的浪费。
  3.3、保护及修复天然水体,减少人工硬质水景
  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时候,各地的天然水景如湖泊、湿地等水系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天然水体的减少,也是导致城市蓄水能力下降,城市内涝灾害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保护以及修复天然水体,如水体净化植物浮岛、雨水湿地建设等也应是今后城市发展和园林建设的重点内容。
  目前在园林建设中,大部分水体景观都是人造的硬质水景,忽视了天然水体的作用,这与 “海绵城市”的理念相违背。众多人工水景往往需要定期补水、换水,在日常运行管理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电资源,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果在园林景观建设中,能够合理利用天然水体,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利用天然水体的自我循环净化能力,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观,不仅可以节约大笔的运行管理费用,还可以有效的补充地下水,实现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体现园林工程的综合价值。
  结语
  “海绵城市”的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符合我国国情。但“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我国还在起步阶段,对他人的经验虽不能生搬硬套,但国外先进的案例于我们却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应结合他国的先进案例,总结经验,因地制宜,总结一套适合我国特点的雨水利用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把“海绵城市”理念合理有效的融入到园林工程中应成为今后园林工程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园林工程建设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
  [2]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12):5~6.
  [3]符 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路绿化的效果及品质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对于改善城市道路面貌,提高市民生活的环境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下,道路绿化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不再仅仅注重于表面的绿化效果,而是通过一系列设施设计,提高道路绿地的渗蓄能力,践行低影响的开发模式,从而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雨水下渗  正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的介绍了乌桕的繁育、栽植、抚育管理、采收、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一些管理的措施,以希望对乌桕的种植者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乌桕;栽培;管理  [引言]:乌桕别名木蜡树、蜡子树,是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喜光,耐旱, 也耐短期的积水; 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P H是5-8的各种土壤之上都可以进行栽培。乌桕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木本油料树种。乌桕的树冠整齐,叶色秀丽,在入了秋之后
期刊
【摘要】:森林健康评价是当前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森林状况评估和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差别较大。对森林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但是每种方法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尽相同。鉴于所选择的方法不同,有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因而在进行不同类型森林健康评价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国外相比国内森林健康指标过多、过泛,部分指标可操作性差含义不清。 需要
期刊
[摘要]青春期后痤疮不同于青少年痤疮,女性发病多于男性,更容易产生多种心理社会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青春期后痤疮的治疗,应考虑到患者的依从性、妊娠和哺乳带来的挑战,女性成人痤疮必须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对待。青春期后痤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和寻常痤疮相比都有所不同,本文就青春期后痤疮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青春期后痤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期刊
【摘要】: 随着城市发展模式的向生态城市的成功转型,园林景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雨水收集利用措施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对住宅区、道 路、公共空间三个场所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体系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雨水收集利用;居住区  近年来,我国大中型城市的洪涝灾害形势非常地严峻,径流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持续的暴雨不仅造成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的介绍了绿萝的繁殖、栽培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一些管理的措施,以希望对绿萝的种植者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绿萝;栽培;管理  [引言]:魔鬼藤、石柑子、黄金葛、黄金藤是绿萝的别称,是天南星科的大型常绿藤本植物,常常是攀援生长于岩石以及树干之上。植株是光洁挺拔的,叶子是美丽秀雅的,枝叶会悬挂弯曲下垂,摇曳生姿; 它的叶片表现出光亮碧绿,是极为的清新飘逸,状似绿色的瀑布飞
期刊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将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标志着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发展新阶段。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是国家宏观调控为恢复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构建完备森林生态系统、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停伐后,国有林区将产生数以万计的闲置劳动力,“依木生存”的林业人经济产业观念落后,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非林新型产业。届时,将会有大量富余
期刊
【摘要】棉花从出苗到现蕾的一段时间为苗期,一般经历40-45天。此期由于气温仍较低,幼苗嫩小,抗病力弱,极易受病虫危害造成缺苗断垄,或使棉花生长受阻,影响壮苗早发。此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红腐病、黑根腐病、猝倒病等,虫害主要有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  【关键词】棉花;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棉花苗期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俗称棉花黑根病、烂根、腰折病。主要为害棉苗。侵染幼茎茎基部初现纵褐条纹,条件适
期刊
【摘 要】:农田水利建设是以改善人们生存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 以治水为中心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现代新型农田水利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 通过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 运用综合手段, 使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农田水利 ; 基础设施; 新思路  近年来,山东省东明县坚持以科学为主导,大力兴修农田水利,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如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串红的生物学习性、形态特征、播种、扦插、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些管理措施,以希望对一串红的种植者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一串红;栽培;管理  [引言]: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别称爆竹红、西洋红、墙下红,属于唇形科鼠尾草属,在我国北方栽培是一年生草本花卉,但其在华南进行露地栽培可以多年栽培与生长。因为一串红花色鲜艳夺目,它的花叶搭配是红绿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