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智慧外宣工程技术赋能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建设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sini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9月4日,習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外文局(以下简称“外文局”)成立70周年。贺信明确了外文局在新时代的责任使命,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的明确要求,为外文局未来发展明确了前进道路、指明了发展方向。
  2020年是外文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新征程的重要之年。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细化落实方案和具体举措,全面推进实施《外文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0年)》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
  一、数字经济发展孕育智慧外宣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不仅体现在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也体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加快重塑世界、新技术裂变式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兴起等多个方面。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进程报告(2019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3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7%。①
  数字经济增速高于GDP增速7.8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其中,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软件业和互联网行业占比持续提升。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新技术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带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数据集成、平台赋能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数字合作不断深化,数字经济合作相关议题已经成为国际各重要机制、平台的核心议题和世界主要国家关注焦点,携手构建更加美好的数字世界已成为全球共识。这为运用新技术、推动智慧外宣发展、赋能加快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动力。
  二、信息传播技术升级赋能智慧外宣新发展
  从技术层面上看,当前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热点正在快速迭代发展,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创新应用,推动了国际传播从移动化、社交化到智能化、数据化的变革,使用多终端、善用大数据、立足多场景和追求高智能成为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外宣事业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最好时期,但同时也面临数据爆发、受众流失以及在精准传播、自主可控等方面难度增大等压力与挑战。
  中央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规划对新技术运用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新闻信息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全业务链;要打造各具特色、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平台;要加强传统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转化研发,更好地在互联网上传播。
  外文局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推动建设“智慧外宣工程”,强调要强化技术驱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AI+)行动,加强重点领域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这些都为外文局加快技术创新和媒体融合,推动智慧外宣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三大维度共同发力促进智慧外宣新突破
  从信息化建设角度来说,与国际传播领域同类机构相比,外文局在思维观念、基础设施、技术应用、新业态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标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的高要求,分析当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大背景下,系统谋划落实局中长期规划的路径和举措,认真研究分析在新技术应用和融合创新方面的短板,是外文局面临的首要任务。未来,应在资源集聚、系统整合、智慧外宣三个维度持续发力,力求突破。
  1.以外宣文(图)库建设为抓手,加强数字资源集聚整合与业态创新
  通过整合内部增量与存量数据资源,结合外部资源、辅助互联网及新媒体资源,形成为采编和传播服务的外宣文(图)库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为内容创作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线索发现、选题策划、资源挖掘、事件探索等深层次服务,为融合发展和产品创新提供数据支撑。制定外宣信息资源标准,全面推进外宣书刊网数字化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
  整合外文局丰富的对外翻译出版多形态、多语种资源,建设功能完备、管理方便、检索高效、高度集成、容易扩展的外宣文(图)库技术平台,打通业务单位资源壁垒,实现局内外各类资源共融共通。在资源集聚整合的基础上,开发数字出版产品,创新大数据应用,丰富数字外宣业态,为全局融合发展和业态创新奠定资源基础。
  2.以外宣业务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强局内业务系统整合集成和协同协作
  坚持“应用驱动、应用为先、以用带建”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完善全局信息化系统整体框架,打破信息孤岛和系统壁垒,实现技术建设由孤立分散向整体协同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由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等四个重要转变。要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推动全局各类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完善、整合现有十几个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符合集团化管理要求的统一系统门户。
  同时,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快速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扩充互联网带宽,提升云服务和移动办公能力,以国家最新等级保护2.0标准重塑全局安全体系,确保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要瞄准痛点、细化场景,推出大容量本地化网盘、企业微信轻应用集群等更多贴近用户需要的信息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跨部门协同协作水平。
  3.以“智慧外宣工程”建设为抓手,用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全业务链
  近几年,随着核心算法的突破、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海量互联网数据的支撑,人工智能发展迎来质的飞跃。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与国际传播发生深度融合,全方位融入信息生产、传播、反馈、互动各环节,为国际传播带来新的动能。
  根据外文局中长期规划要求,信息技术中心正积极谋划建设体现外文局作为国际传播“国家队”品牌的重大信息化工程——“智慧外宣工程”。该工程以全面提升多语种、多形态内容产能和质量,构建自主可控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多元发展相互助力的国际传播矩阵为主要目标,着力打造六大平台,包括面向全国外宣资源协作提供服务的“外宣云”平台、覆盖书刊网全媒体业务的融媒体协同生产管理平台、围绕精准传播的外宣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提供多语言翻译能力和翻译产能提升的国家级人工智能翻译服务平台、以新技术为主导自主可控的智能媒体传播平台以及面向全国外宣业务的外宣效果综合评估平台等。工程将遵循“技术引领、数据驱动、智慧赋能、精准传播、立体多元、共建共享、资源协作、效果导向”的原则,采用最先进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智慧中台理念,充分吸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成果,并创造性地与国际传播业务融合贯通,努力为外宣业务转型发展提供强大技术保障。
  上述三个维度,资源集聚是基础,系统整合是手段,智慧外宣是目标,三个维度需同步推进、持续发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注释」
  ①《数字中国建设发展进程报告(2019年)》,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 cn/2020-09/10/c_1601296274273490.htm,2020年9月10日。
其他文献
一个妇女闯进律师的办公室,斩钉截铁地要求离婚。 律师问:“为什么?”
采用组织学方法,获得患肾肿大症美国红鱼的心、脾、肾、肝、肠和鳃6种组织,利用组织切片以及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病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该病的致病机制。患病红
研究了粉煤灰单掺、粉煤灰与矿渣双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RAC)弹性模量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影响机理;建立了再生骨料混凝土弹性横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相关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
根据河海划界的可操作性的要求,探讨了海岸地貌学指标在河口区划分中的作用,并通过对河口区与河流、海洋之间的动态联系的阐述,提出河口区管理方式的建议。河口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典型环境,具有物理、化学、地质、生物和环境等多种复杂动力学过程,每一个河口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在为数不多的体现河口共性的参数中,海岸地貌学指标可用来确定河口区的内、外边界。根据河流水力学特征和河口过程的可容空间范围特征,河口-河流
自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以来,相关舆论持续发酵,给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抗疫行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背后所蕴藏的话语逻辑。就问题量级来说,此次疫情已经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中国媒体在疫情中所扮演的角色亦发生转变:不仅需要做好国内的报道,也要面向海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国外媒体(尤其是社
以煤矸石作为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固定化载体,考察煤矸石在不同添加量下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在生长周期结束后,分析煤矸石表面附着的生物量。结果表明,煤矸石作为氧化亚铁硫杆菌载体是
高校招生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一直受制于传统教育理念和制度,学生需要全面的、突出的成绩才能满足高校录取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而忽视学生个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乙肝后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各种不同的观测资料有各自的特点,一种好的融合过程,必须把每一种资料的不同点与误差特点考虑进去。选用了Argo、MODIS、AVHRR、AMSRE、TMI等SST资料,应用增量变分法融合多源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对外软实力的打造,但往往稍有投入的增加,就容易被炒作为舆论热点,引起一些网民不满。网民诉求当然应值得重视,对国内民生福祉的投入更应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但不应将其与对外软实力打造的投入视为“零和”关系。相反,加大对软实力的投入,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感召力,与对国内民生的改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笔者试着从美国打造软实力的历史经验中找出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软实力是硬实力撑起来的  上